在下的人情世故都是跟古人学的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的人。
生性腼腆,父母也不怎么通人情世故,所以从小也没受到什么类似的熏陶,甚至叫个叔叔阿姨都嗫嚅不已。
这样的小孩子长大了,到了社会上总是感到【无所适从】。
每每遇到人生关键的场景:比如关心、比如告别、比如为自己争取。一到这个时候就仿佛舌头打结,心里百转千回,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也不是不羡慕,那些在职场、在学校、在朋友圈里混的的风生水起的人。甚至在无数个夜里,刷牙时、洗澡时、独自一人吃饭时,一遍遍回味。【唉!如果我当时那样说就好了】。
可是下次依旧【无法开口】。
不是没有尝试,我强迫自己开口,去做最常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却一边勉力维持,一边嘲笑自己【假】。
可不是假么?
明明一个要走,明明另一个也不是真意要挽留,何必做依依惜别状?为什么不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呢?
明明已经爱到尽头,两个人为什么不能【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呢?
明明已经各自拿到心怡的工作,为什么不能【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呢?
认清现状,以最好的姿态告别,这是我认为的体面。虚情假意的尬聊,另有所图的嘘寒问暖,惺惺作态的挽留……成人的世界好累啊。
也不是不羡慕,懂得为人处世的人,他们的道路总是格外宽敞。而我在自己的这一隅,别扭着,自己跟自己生气,不教人看见。
好想回到古代,看高力士脱靴,与李太白喝酒,去阳关与那些即将西去的人告别。若是能【日啖荔枝三百颗】此生也足矣了!
在下的人情世故都是跟古人学的,所以在下的【在下】只是谦词,不必深究。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