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日中天到墙倒众人推,哈维·韦恩斯坦都经历了什么
文:兔恰恰

除非你对好莱坞的内部工作给予了很多关注,否则,在几个月前你可能并不知道哈维·韦恩斯坦是何许人也。当然啦,因为“韦恩斯坦丑闻”,现在你知道他了。
由于数十年来涉嫌性骚扰、性侵的指控不断增加,哈维·韦恩斯坦的名声算是完了。除了被奥斯卡组委会除名,他甚至也被从参与制作的后续作品里抹掉了,包括大卫·O·拉塞尔(和韦恩斯坦关系很密切的一位导演)的未命名电视剧(已经基本流产了)和卷福主演的《电力之战》(计划冲奥的电影,从此也就暗无天日了)。

一开始只是一些谣言,随后闹大,后来则是蔓延至整个好莱坞的声讨运动,几乎全员参与,最著名的一线演员们也都排着队来谴责哈维·韦恩斯坦的行为。现在的Metoo和Time’s up运动(这个主要是好莱坞圈内的,由300多名著名电影人签署发起的反性侵联盟运动;Metoo作为从推特发起的运动,普及度更广,涵盖了各行各业的女性),不正是因为“韦恩斯坦事件”作为导火索才一步步如火如荼的吗?
但是为何此前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声讨他呢?韦恩斯坦到底有怎样的权力,可以让人 们沉默,还对他无比忠诚呢?
这得从他的发家史说起。
上世纪70年代,韦恩斯坦和他的弟弟鲍勃共同开设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作为好莱坞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在好莱坞大厂商时代,独立电影非常小众,大制片厂商不太看重独立电影,由于新好莱坞时代的到来,米拉麦克斯起家的定位就是挖掘独立电影,这也是为何韦恩斯坦有“现代电影挽救者”的美誉的原因。这几年,随着A24等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的兴起,银幕上才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独立电影制作;而哈维·韦恩斯坦,正是这类电影公司的先行者。可以这么说,奥斯卡近几年偏爱独立电影,也是因为韦恩斯坦很早以前就为独立电影开拓了市场——毕竟奥奖是要参考电影的商业性的。是韦恩斯坦潜移默化得改变了奥斯卡学院派传统的审美品味。

米拉麦克斯真正变得知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挖掘了一大批艺术院线的优秀制作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史蒂芬·索德伯格的金棕榈获奖作品《性、谎言和录像带》。

除了很会看剧本,韦恩斯坦他还挖掘了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自从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开始,昆汀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是和韦恩斯坦合作的。
上世纪90年代初,韦恩斯坦将米拉麦克斯卖给了迪士尼,成为了旗下子公司——这为他日后的巨额亏损埋下了伏笔。这段公案涉及到韦恩斯坦和迪士尼的选片眼光不同,于是后来韦恩斯坦出走,和弟弟鲍勃再次成立了韦恩斯坦电影公司。

好莱坞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曾经直截了当地对韦恩斯坦说:“您只有选剧本和挑电影的能力是一流的,至于您的为人,那就是一场灾难。”至今看来,真是非常精准的评价(注意:刘易斯第一次获影帝的《我的左脚》就是米拉麦克斯发行的,韦恩斯坦可以说是刘易斯的金主)。韦恩斯坦是个性非常强势的传奇人物,挑剧本功力一流,抢起剧本(指电影公司竞标电影发行权)和小金人来更是不择手段。最著名的事件,首先是爱碰瓷的冯小刚导演老早就说过他是个骗子。曾经有一部中国电影,韦恩斯坦出800万赢得竞标,然后,他支付20万定金,等到最后电影拍完,他就说不要了,电影再卖给别人已经卖不出去了,这时,韦恩斯坦轻轻松松以100万的价格买下了电影。

再有就是韦恩斯坦“奥斯卡推手”的名声在外,拿1999年——第71届奥斯卡——可能是我研究奥斯卡这么多年,心目中真正称得上“奥斯卡冤案”的事例:《莎翁情史》竟然能干掉《拯救大兵瑞恩》这么纯正的奥斯卡相电影和《美丽人生》,两部优秀的二战题材电影。
要知道,上世纪最受奥斯卡评委青睐的就是二战片啊,因为那时候的奥斯卡评委中,有很多人是参加过或经历过二战的老艺人,有二战情节。再加上奥斯卡向来以主流价值导向为评奖标准,90年代苏联解体,美国荣升唯一的超级大国,那时美帝的意识形态高涨。《莎翁情史》这么小格局的爱情电影,能打败“以小见大”的《拯救大兵瑞恩》,这真是让人吃惊。退一步讲,即便它能以小概率拿下素来偏爱主流价值观的奥斯卡,可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之强悍,竟然还让格温妮丝·帕特洛拿了影后(那届奥斯卡,她的对手都明显强过她),打败了凯特·布兰切特和《她比烟花寂寞》的艾米丽·沃森……这就真是活见鬼了。

因为上世纪韦恩斯坦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的人甚至说“奥斯卡是韦恩斯坦口袋里的游戏”。他第一次玩这种公关游戏的作品是刘易斯首次封影帝的《我的左脚》,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之所以成为金牌制作人,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很大关系。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得力于他频繁打奥斯卡竞选规则擦边球的公关手段,如果是一个经常关注美国政坛,或是一个喜欢看政治题材美剧(比如《纸牌屋》)的人,可能有所察觉: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太像一个美国政客的政治竞选手段了。永远是那大三样:公关游说,软磨硬泡(比如私下开派对、举办晚宴,请评委吃饭,给评委打电话,不停地叨逼叨,“贿赂”评委);操控媒体的舆论导向(类似于国内花钱请大v做广告写软文,只不过韦恩斯坦买的是美帝的主流媒体);最后,还有明里暗里抹黑对手(这个在国内小花掐架的时候最常见了,如“xx之后再无xx”的句式)。
韦恩斯坦本人也的确是一个政界活动家,大约和政客有样学样,沿用了一些总统竞选的策略,到他的奥奖竞选之路上。好莱坞无人不知,韦恩斯坦是民主党的有力支持者,他曾为奥巴马和希拉里总统竞选捐款,多年来都和政界人士走得很近,是奥巴马一家的座上宾,连特朗普都说他和韦恩斯坦认识很多年了。所以,目前也有人说,韦恩斯坦如今能从好莱坞之神的地位拉下马来,是和现在的政治风向转变有关。

韦恩斯坦在好莱坞号称一手遮天,除了电影制作方面的突出成就,也和他擅长挖掘和力捧优秀电影人是分不开的,甚至,只要有了韦恩斯坦的支持,任何一个演员从此都可在好莱坞平步青云。
奥斯卡第一个三届影帝获得者,丹尼尔·戴·刘易斯是被韦恩斯坦一手捧红的——尽管刘易斯根本不屑与他为伍,但还有一长串名单呢:昆汀、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她拿影后的获奖感言里还说过:“感谢哈维,帮我干掉了所有对手。”)、梅姨(《铁娘子》封后,完全可以说是韦恩斯坦的功劳,因为她在那部电影中的表演平平无奇)、马特·达蒙、本·阿弗莱克、科林·费斯、乔治·克鲁尼、克里斯托弗·沃尔兹……无数电影人曾经受惠于韦恩斯坦,然而现在的韦恩斯坦完全是墙倒众人推。

他曾经做客奥巴马家中时,米歇尔说他是一位“亲切的朋友”,去年丑闻爆出,奥巴马马上改口说对他的行为很痛心。
当韦恩斯坦爆出性丑闻时,他的“好友”、受惠于他的人们,都开始反水装不知情。梅姨甚至说,她从来没有去过韦恩斯坦家做客,他们的联系仅限于合作关系,但韦恩斯坦需要和他们这样的名人保持联系,给大家一种他们都很熟的感觉;是韦恩斯坦需要他们,而不是他们需要韦恩斯坦。
因为想说句不一样的话、甚至保持沉默都很危险。比如马特·达蒙,就好莱坞清洗运动高涨的时候(就是去年12月的事),他在采访中说了句很老实的话:“拍拍屁股和强奸、猥亵是不一样的吧?”不过是为了告诉大家,侵犯分等级,不能一概而论;还要辨别一下,是不是所有的肢体触碰都叫“侵犯”。于是,他很快成了众矢之的,推特上一传十,十传百,网友呼吁将马特·达蒙从女版的《十一罗汉》中除名。

看客们很愤怒,好莱坞这些演艺界人士当然更擅长表演愤怒。难道韦恩斯坦几十年来性侵事件这么多,都瞒得密不透风吗?竟然连点水花儿都看不到。
他绝不是第一个好莱坞男权制度的代表,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后来不还有被指控的迪士尼动画电影掌门人约翰·拉塞特、亚马逊影业总裁罗伊·普莱斯等人吗?
在上世纪6、70年代,韦恩斯坦曾经在采访中说,这就是好莱坞运作的方式,男权制度、商业价值评估。制片人为一部电影投资、发行,享有最终剪辑权,可以随意开除、更换演员和导演。一个电影人会不会被雇佣,并不是出于其能力考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从业经历和他们能带来的流量。
好莱坞和欧洲电影市场是完全相反的操作方式,在好莱坞,永远是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商业运作方式,而欧洲才是以“导演为中心”,所以好莱坞从来都是不自由的市场。外表鲜亮,内怀鬼胎。在韦恩斯坦最炙手可热的年代(目前也没有哪一个制作人可以超过他的成就),又怎么会有人敢站出来说他性骚扰呢?即便有,又有谁会真正关心?
时代到底是变了。“Time’s up”,是时候结束男权制度的好莱坞了。
然而我们还看不到它的变化。红毯、掌声、镁光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臭名昭著的金钱帝国。看看那些所谓的女权电影,今日的女权运动,不过是新一轮的商业洗牌。无非是流媒的兴起,电影人逐渐流向更赚钱的美剧领域而已。
这就是好莱坞商业性的本质,他们只认这个。至于利用了什么东风,“Metoo”还是“YesAllWomen”,完全可以顺风向而行。
有人分析韦恩斯坦会倒台的原因,有政治风向转变,弟弟鲍勃在背后推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韦恩斯坦的财务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了。从2015年以来,韦恩斯坦公司再没有一部电影在奥斯卡上拿到重量级的奖项,像《卡罗尔》这样的电影,甚至连个最佳影片提名都没拿到,你就该琢磨一下:韦恩斯坦真得大事不妙。

2016年,韦恩斯坦在出售旗下电视部门,四大公司高层相继跳槽辞职。不过,根据《福布斯》报道,从2010年以来,韦恩斯坦公司就一直处于资金状况不良的问题。再加上近年来,流媒的兴起,独立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一个冒了出来,韦恩斯坦公司被挤垮也是迟早的事。没钱了,自然就无法在好莱坞玩下去。
正视每一个从商业帝国中走出来的“上帝”,看到他们的光明面,也要正视他们的阴暗面;无论他们会不会跌下云端。之所以他们能成为上帝,只是因为他们早早对游戏规则熟稔于心,甚至还懂得加以利用,操控游戏为自己一再翻盘。评价这些人永远是复杂的,成功的商人里没有真君子,更没有真小人;他们能毁掉多少人,就能挖掘多少人。
作为一名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的成绩是难以超越的,哈佛可以收回他的杜波依斯奖章,奥斯卡组委会可以将他除名。但这都无法阻止,那些还没有被爆出来或者被彻底洗白了的“哈维·韦恩斯坦”,继续在他们的领域当他们的“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