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如何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过度关注自我容易陷入空虚,任何需求的满足都会带来新的需求。——罗素
黄子华有次在台上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观众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千万不要想猴子,一分钟后,让刚才没有想猴子的人举手,发现只有个把人举手,几乎所有人都想了猴子。
明明说好不要去想,但还是忍不住想了。也就是说,一件事物,你越是让自己不要去想,就越控制不了自己不去想它,你所抗拒和排斥的念头,正是你所关注的牵绊。
人的诸多烦恼,皆因自我关注而生,一切从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因此,若能减少对自我的关注,也就能相应地降低烦恼。这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试问世间之人,哪个没有执念呢,不是执着在这头,就是执着在那头,但执着的后果,总要自己承担消化的,与其刻意回避,不如坦率面对。
这里提供一种方法。可以试着去独立于自己的情绪之外,做一个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仔细关注自己的念头,观察念头的细微生灭,尽量对每一个念头都了然于心。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心里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我当下的念头是什么。
有美女从你的世界路过,你忍不住瞥了一眼,心里立马觉知:我动了色念,偷看人家的事业线。见别人手上用的是小米5S,心里立马觉知:我动了虚荣之念,以为自己刚买的iPhone7很牛逼。跟长者谈笑风生,心里立马觉知:其实我只是在装逼。
我们的大脑功能,无法保持有两个念同时存在,只有一个念灭了,另一个念才会起来。如果觉知的念头不间断,能时刻保持,那么别的念就会慢慢退散,用这个觉知,去代替所有的念,久之,就不会再沉浸在自己的妄想里面。
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累点,一旦习惯之后,就会变得轻松,随之烦恼也会越来越少,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进入空性。
黄子华有次在台上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观众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千万不要想猴子,一分钟后,让刚才没有想猴子的人举手,发现只有个把人举手,几乎所有人都想了猴子。
明明说好不要去想,但还是忍不住想了。也就是说,一件事物,你越是让自己不要去想,就越控制不了自己不去想它,你所抗拒和排斥的念头,正是你所关注的牵绊。
人的诸多烦恼,皆因自我关注而生,一切从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因此,若能减少对自我的关注,也就能相应地降低烦恼。这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试问世间之人,哪个没有执念呢,不是执着在这头,就是执着在那头,但执着的后果,总要自己承担消化的,与其刻意回避,不如坦率面对。
这里提供一种方法。可以试着去独立于自己的情绪之外,做一个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仔细关注自己的念头,观察念头的细微生灭,尽量对每一个念头都了然于心。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心里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我当下的念头是什么。
有美女从你的世界路过,你忍不住瞥了一眼,心里立马觉知:我动了色念,偷看人家的事业线。见别人手上用的是小米5S,心里立马觉知:我动了虚荣之念,以为自己刚买的iPhone7很牛逼。跟长者谈笑风生,心里立马觉知:其实我只是在装逼。
我们的大脑功能,无法保持有两个念同时存在,只有一个念灭了,另一个念才会起来。如果觉知的念头不间断,能时刻保持,那么别的念就会慢慢退散,用这个觉知,去代替所有的念,久之,就不会再沉浸在自己的妄想里面。
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累点,一旦习惯之后,就会变得轻松,随之烦恼也会越来越少,一不小心,可能还会进入空性。
-
别喝奶茶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08: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