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了一下力脱思特
(一)
“力脱思特(Litost)”是捷克语,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解释,它描述的是“突然发现我们自身的可悲境况后产生的自我折磨的状态”。这音译出的四字中文妙得很,渗透着一种痛苦的无力感,兼有瞎特么琢磨的气质。
昆德拉说,这词儿忒难翻,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相同词义的对应;但这词儿又很要命,缺少了它将难以理解人的心灵。我在中文里试图寻找同义的词语,发觉它有些接近“自怨自艾”或者“自怜自哀”,但是这两个词透着一股稳定的低自尊与沮丧感,没有力脱思特“尊严不意遭受冒犯”的高傲;又觉得可能介乎于“羞辱”和“恼怒”之间,但是这两个词特别直率和实诚,没有力脱思特“应激的迂曲与虚伪”的拧巴;还觉得可能相当于“破罐破摔”或者“作天作地”,但是这两个词太有幽默感了,没有力脱思特“隐秘而灰暗”的恶意。力脱思特混合了太多种缠杂的情感,或许至少是上述六个词汇的加权,或许还有更多。但是,当它造访时,你却可以清晰分辨出,啊,是它来了。
(二)
《笑忘录》里举了两个例子来讲解力脱思特。这两个例子发生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发生在他与别人的互动中。
事例一:大学生和他那也是大学生的女友在河里游着泳。那姑娘是个运动员,而他游得很差。他不会在水里换气,他游得很慢,脑袋直挺挺地竖在水面上。女大学生不可理喻地爱着他,她非常善解人意地与他游得同样慢。但是,快要游到尽头的时候,她想尽情地放纵一下运动员的本能,甩出几个自由泳动作,就向对岸游了过去。大学生想尽力游得同样快,但是呛了几口水。在自己的体质低下面前,他感到自己遭到了贬低,被剥露无疑,于是他产生了力脱思特。他想起了小时候由于母亲的溺爱和看管,自己度过了一个没有体育锻炼、没有伙伴的多病的童年,于是心中油然升起对自己的灰心,对人生的沮丧。从一条乡间小路回来的时候,两个人都默默无语。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和羞辱,控制不住地想打她一顿。“你这是怎么了?”她不解地问他。而他却指责起她来;她明明知道对岸那边有激流,他又跟她说过别到那边儿去游,要是她被淹死怎么办?他打到了她脸上。姑娘哭了起来,看到泪水落在她脸颊上,他心生怜悯,把她抱在怀里,他的力脱思特随之烟消云散。
例子二:一个发生在大学生童年时期的事件。他父母让他去学钢琴。他不是很有天赋,钢琴教师用冰冷的令人难以接受的声音打断他,批评他的错误。他感觉受到了侮辱,想哭上一场。但是,他非但不去检讨自己,让自己演奏得更准确,少犯错误,反而故意弹得错上加错。钢琴教师的声音更难听,更生硬了,而他却越来越深地陷入到他的力脱思特中。
两个例子放在一块儿看,就很微妙了。第二个例子说的是挨骂之后的自暴自弃,假如这就是力脱思特的全貌,那就一点儿都不复杂,不过是熊孩子伤自尊了赌气闹别扭罢了。拨开枝蔓与伪装,力脱思特的本质或许就是如此,但是脱离童年之后,这套小孩子的心性却未必会跟稚气一同被蜕去,反而可能包裹上一层严密的武装,存活在成人心灵的褶皱之间。对于力脱思特这种幼稚的本性,昆德拉也直言不讳,说它是“特属于初出茅庐的年龄”、“青春的点缀”。
然而我却不认为力脱思特的残忍与阴暗之处可以用年轻、不成熟作为挡箭牌,也绝不该被洗白或美化。在第一个游泳的例子里(游泳当然只是个象征),因为游得慢,大学生有了力脱思特,让他在自我折磨之余,“产生了报复的欲望”,而“报复的目的,是让同伴显现出和我们一样可悲。”于是大学生寻衅生事,打了女友一耳光。大学生自然不肯承认自己的负面情绪来自于游泳这件小事,所以这一耳光冠冕堂皇地找了个关心女友安全的借口,一个“爱”的借口,——用昆德拉的原话,这叫“病态的虚伪”。大学生不会游泳,而被打了耳光的女友哭了,这样,大学生感觉到了平衡,力脱思特也就此消失,“因此保持住他们的爱情”。
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时,真真有如芒刺在背,为这种人类身上的可悲可鄙之处,深深生出一种羞惭之感。
(三)
昆德拉论述说,力脱思特的源泉在于不绝对的爱,而医治的药方则是绝对的爱。
“绝对的爱是追求绝对同一的愿望”,就像希望同伴与自己游得一样快、爱人永不抛弃远离自己一般,同步、默契、不忍废离、源源不断。当一些迹象显示同一的愿望即将幻灭,同伴游走了、爱人离开了,绝对的爱变成求而不得时,力脱思特就会产生。将人从力脱思特中拯救出来,最常见的方式是让他感受到“绝对的爱”——因为“绝对被爱的人是不可悲的”,所有的可悲之处都可以被“爱的神奇目光”所补救,就像愚蠢笨拙的泳姿在爱之滤镜下可以是迷人可爱的一样。
昆德拉总在强调“绝对”,似乎他对于爱是否“绝对”深有执念。假如真是如此,这执念在我看来就有些极端且不必要了,因为对“人所共有的不完美”有着深刻体会的人,同样应该对“爱所共有之不绝对”有所领悟和预备才对。恰恰是因为爱之不绝对的普遍存在,才让力脱思特这种烦恼的情绪成为无可避免。
所以暂且抛开绝不绝对的论调,最为简洁的说法其实应该是,力脱思特的根源是缺爱,其本质是想要获得爱。
那么,按逻辑,力脱思特引发的行为本应该(也自然而然应该)是“向人求爱”。
然而,假如人类真的是这么坦率直接、可以顺利表达自己希望被爱的生物,那力脱思特也就不成其为力脱思特了。
力脱思特所自带的自我销蚀折磨的痛苦情绪,使人变得内向而曲折,消极且悲观;在力脱思特之中的人,所预想到的不是同伴将无限度地包容自己、与自己同情共感或者提供自己孜孜以求的爱,反而痛彻心扉地认定自己处境的低下、与同伴的不对等以及同伴爱之能力的欠奉。
负面的体验与预估占据了全副心神,使得原本是“想要获得爱”的诉求,被扭曲,被肢解,最终变畸形。
(四)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与同伴的力量对比,一个已经产生了的力脱思特,将引发三种结局。
结局一:
在自己明显比同伴弱势的情况下,因为根本无法征服对方或宣泄负面情绪,于是沉浸在力脱思特中不能自拔、堕落沉沦,自我折磨损耗的终点(在极端情况下将)是自我毁灭。就像童年时期的大学生面对老师的指责而故意把琴越弹越糟。或是像一场旨在让对方不好受的自杀。(这样的自杀使我首先联想到的,是夏目漱石的《心》,虽然并不贴切。诚然,K的自杀并不主要是为了让先生难受,但从先生的角度展开的叙事,那种深沉的悔愧和负罪感,让人觉得假如K真有此意图,那他的自我毁灭是十足地达成目的了。)
这是一种消极的抵抗。
结局二:
在自己比同伴强势的情况下,通过伤害对方的方法,让对方处境变得可悲,甚至比自己更加可悲,自己就显得没那么可悲了,由此排解力脱思特。有时会给伤害巧立名目、编个虚假的理由,这就是大学生对女友所做的;有时这伤害就是无端无由没头没脑地施加给别人,这样的做法虽然不再虚伪了,但更为冷酷和暴虐,这就是《搭车游戏》里的男主人公最后对他的女友所做的。
这是一种主动的攻击。
结局三:
在自己自认比同伴弱势的情况下,通过对自己悲惨创伤的展演,利用对方的共情传递痛苦,给对方添堵从而削弱对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特蕾莎,最善用此类弱者的武器,一次次哭着向托马斯描述令自己痛不欲生的梦境,辗转反复、旁敲侧击地提示托马斯,让他认识到自身的罪孽、饱受心灵的鞭笞。特蕾莎的力脱思特所带来的行为,接近于卖惨乞怜,显得十足的软弱,但她服膺且沉醉于这种软弱,衷心期盼的是托马斯“和她一样弱”。然而,软弱的结果,是发晕并摔倒在比软弱更软弱的地方。可悲引发新的可悲。力脱思特孕育出新的力脱思特。如此无穷匮也。
这是一种消极的攻击。
有意思的是,在这三种结局中,想要获得爱的力脱思特,最终都没能获得爱。
(五)
在游泳的例子中,昆德拉没讨论的是,在那个大学生已经陷入力脱思特的时候,也就是急需爱的供养的时候,假如他的女友立刻情商爆表并向他提供了爱(比如又回到善解人意的同步游泳的状态),是否能避免后面那没事找事的一耳光呢?
换言之,已知突如其来的缺爱会让人掉进力脱思特,那么及时补充同等(相同的分量、性质、表达方式等等)的爱会把人从力脱思特中拯救么?
恐怕不能。
这或许才是力脱思特最为可怕之处。一旦攻击的欲望升起,攻击成功的效果才能使人从力脱思特中解脱;一旦开始认定自己值得怜悯,只有更大量、更巧妙的爱才能使一个自认可悲的人感受到安全与依托。要么任性跋扈,要么索求无度。
可是,爱并不像通货一样永远畅行无阻,也不像存款一样永远厘毫不爽,更不像纸钞一样永远清晰可计。力脱思特想要更多的爱,要多少是多呢?
(六)
既然力脱思特这么危险,那自然是少产生点儿为妙。什么情况下,人不至于产生力脱思特呢?
一是成熟。昆德拉相信,有阅历的人对可悲这码事见怪不怪,觉得稀松平常;习惯了自己的不幸,力脱思特自然就分泌不出来。这是寄希望于人的成长。
这显然并不靠谱。心智的成熟并不像肉体的成熟那样自然而然,长了个头,却未必长心,所以目之所及,才会巨婴遍地。年过五旬的糙汉姜文,还会在《一步之遥》里喊:“我还是个孩子啊。”后来这电影的口碑扑了街,你猜猜看还是个孩子的姜文,有没有浑身充满力脱思特?
二是虚荣。还是《笑忘录》里的大学生,邂逅了风情万种的肉店老板娘,大学生高谈阔论叔本华,老板娘由于无知而夸张地崇拜他、爱慕他。虚荣如众星拱月般把大学生捧上了天堂。力脱思特是啥,不存在的。
这显然就更不靠谱了。因为虚荣会让人的脑袋起泡,而自大是力脱思特的温床。大学生与肉店老板娘渡过了既越轨又克制的匪夷所思的一夜,大学生将这一夜美化成柏拉图式恋情的巅峰,以为老板娘爱自己爱到极端痴迷,以至于恐惧和抵抗肉体上的欢愉。谁知道肉店老板娘只是担心怀孕罢了。送走老板娘后,大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脱思特在脸上胡乱地拍。
三是自嘲。用幽默感去接受和消化自己与生俱来的不完美,适应自己偶尔做个坦率的二傻子。这是我想出来的,我觉得简直无懈可击。
结论
力脱思特很自我,或者可以说极端自私。
力脱思特最深层次的渴求,是对方无条件、无限度地对自己共情,并给予爱;所施展出来的方式,却是不与对方共情、看起来也不爱对方的——攻击与抵抗,主动或消极。
在选择爱之前,力脱思特首先选择了自身内心的平衡与安稳,一种所谓的Inner Peace。
力脱思特离爱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