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写作十讲》——八股文时评结构(曹林)
对于时评在模式化上的牺牲,马少华先生也提到过,他说:求新求异是人们写作的正常冲动,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究文章结构的丰富变化正是表达了这种写作和阅读的冲动。而新闻评论作为意见传播的大众工具,其相对的模式化正是对这种求新求异冲动的限制。应该认识到,相对程度的模式化,比如消息写作中的“倒金字塔”模式,是新闻文体为传播效率所做出的牺牲,新闻评论也服从这个法则。
一位作者这样批评时评的八股化,他说:一些时评作品甚至还出现了“八股化”和模式化的现象。目前95%以上的时评大都是三段式:新闻由头+数据、资料、法律条文+分析结论。抄题中大都又少不了“昭示”、“彰显”、“凸显”、“为何”、“惊闻”、“拷问”之类长盛不衰的关键词。而文章的感情色彩也是一概是愤青式,思维方式也习惯于高高在上的追问,有的时评文章甚至从头到尾问个不休。《中国青年报》时评编辑李芳曾打过这样的比方:“如果把历史比作灯泡,按很多时评家的思维习惯,拿‘为什么不’一插准亮而且大方光明。”有的时评作者针对当前时评“八股化”和模式化现象,还用调侃的笔调提出了“关于开发‘时评软件’的构想”。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