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敖
查看话题 >我记忆中关于李敖的片段
我曾多次见过你 在梦中,在李敖先生的笔间 这里为死者、为生者、为俗者、为僧者而存在 千百年来,天灾,人祸,你多次重建
而今,我来到你朱红的山门前 进,草木犹绿,而信徒寥寥 几只棕色的小猫在院中嬉耍 悬挂的钟锤早已干裂,钟声遥遥
这是我两年前国庆节去北京法源寺之后写的一首短诗,题目是《雾霾天,游法源寺》。我之所以知道和去法源寺,源于先生的小说《北京法源寺》。看到先生病逝的消息,还是有一点惊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走了,虽说之前也看到了病重的新闻。
我第一次知道李敖的名字是在高中,记得一个同学买了本杂志,上面是台湾十个支持祖国统一的人物,其中之一就是李敖。而宣传语更有“吸引力”,好像是说在台湾没被李敖骂过的人就不是名人,李敖简直成了检验是否名人的唯一标准。关于李敖的这部分内容基本都是与别人打官司的事情。那时我身处偏僻小镇,资讯十分匮乏,但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现在一想,正好十年。
我只买过一本先生的书,也是在高中。那时学校门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来摆地摊卖书,当我看到那本后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十元。里面的内容有“中国命研究”“中国性研究”,这部分我是当做小黄书来看的;一部分的内容如“手淫台湾,意淫大陆”这样的文章,后来在大学读李敖的书,才知选自《李敖有话说》;当然那本书印象最深刻不是这些带有敏感字样的文章,而是《北京法源寺》,那时的我没看过几本课外书,一时惊为天人。
后来上了大学,在图书馆也看了好几本先生的书,如《李敖自传》、《李敖快意恩仇录》、《传统下的独白》《独白下的传统》等。也看了很多先生的视频,多在娱乐节目,调戏各种美女,当然不可少的是在大陆大学的演讲。
再后来兴趣转到了别的作家,但那些自傲的名句还记得,比如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不能坐在台下听李敖精彩的演讲;五百年来白话文写得最好的三个人,李敖、李敖、李敖;真的要崇拜偶像的话,我会照镜子等。在一个采访节目中,主持人问如何看待死,李敖说我不怕死,但我讨厌死,因为这个世界太精彩,死了就感受不到了。
除了博闻强记的学识,著作等身的作品,还有最让别人羡慕的当属一段段风流韵事。现在这个“老顽童”走了,这个精彩的世界他感受不到了,但他仍是部分人生活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