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籽话珠宝——玛瑙清赏·如是我闻(十一)
新南红制品中被爆炒的“柿子红”,其实只是一个颜色定义的概念,它符合了现代人对于南红审美的需求,也很好的解决了老南红绺裂出现率极高、品相通常较差的这些问题,一般“柿子红”南红的原矿通常都比较小。今天先生就接着和您聊南红珠子的那些事儿,让我们共同走进灵性、富饶的玛瑙世界。

我们先来看藏区的圆珠,这种圆珠一般认为是藏区相对较晚出现的一种珠子的类型,年份大概是在清代,可以延续到新中国时期。没有办法考证到底是受朝珠影响,还是它影响了朝珠,总之这种在成本核算方面并不太合算的珠子就这么流行开来了。圆珠出现的地区一般而言都更接近于中原文化,圆珠的品相也相对较好,而且确实也更适合近现代的审美观,所以价格也相对不错,一颗较完美的圆珠大概需要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吧。

接着再来看扁珠,它又称橄榄珠,因型似橄榄而得名。扁珠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欧洲的研究中把这类橄榄珠断代到17-18世纪,事实上这种断代并不科学。因扁珠的形制亦有分别,其形制不同年份应该说是差距很大的,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规则扁珠,具有相对随型的特点,珠体一般都不太具有对称性,珠体相对较大,珠子的包浆通常都极其厚重,孔洞也极其古朴。这类珠子参考随型蜜蜡珠的断代,大概应该到元明时期甚至更早,其实这类南红也是相对少见的品种。另一种是相对规矩的扁珠,具有明显的橄榄型特征,珠体具有较好的对称性,这种珠子是最为常见的南红珠形制。它的断代基本可以认同在17-18世纪,而在18世纪之后这类珠子也在大量流行。扁珠由于流行时间长、范围广、产量高等原因,加之扁珠通常都被藏民敲击碾碎药用了,所以造成了品相上的残缺,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一颗品相较完美的扁珠也就在几百到千元左右吧。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让大家对南红珠子更进一步的了解。先生立身于江湖,而非庙堂之上。煮酒、烹茶、论玉,咱聊的是情怀,悟的是人间正道。一家之言,请君笑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