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的故事
周五的下午6点,我给G仔打电话,问他晚饭吃什么,他提议去吃大盘鸡。于是在初春很温柔的落日里,我等他来实验室楼下与我汇合,然后走路去吃饭。
饭吃得有点咸,于是很想吃一支雪糕,在之前北京长达四个月的冬天里,我都没有吃过雪糕。于是,在经历了强行拐弯去711,又在711撞到脑袋之后,我终于一边走在回去的路上,一边舔起了甜甜的可爱多。
因为顾及生理期,以及偶尔牙酸,现在即使是夏天,我吃雪糕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幼儿园时期,我经常在暑假回到奶奶家住。农村里面每家都独门独户,奶奶家的邻居在临街的屋子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在家门口支起一个雪糕摊。我和小朋友们便会在疯狂的玩耍之后,来这里买冰棒吃。
我妈妈一直认为“雪糕”和“冰棒”是两种事物:前者含奶,仿佛更健康一点;而后者就是冰水掺上色素,卖1毛钱或2毛钱一支,十分不利于身体健康。而农村地区大多数卖的是冰棒,于是她执意从别处买一大包雪糕,存在邻居家的冰柜里面。
这样一来,每次我和小伙伴们凑上前去从冰箱里掏雪糕,邻居总是摆摆手说不需要付钱,引来小伙伴们的一阵艳羡。而我喜滋滋地认为自己被优待了很久,才知道冰箱里其中一格,是我妈妈特意存给我的。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们家住在二中的家属院里。因为我爸爸长期带高三,每年高考之后,班级里以及家里,总会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本和作业本。这时候,我妈妈便会找一个三轮车,把家里不需要的东西,以及高中生们留下来的书本打包,由我负责骑到废品站卖掉,换回几十块钱,然后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小铺,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买一大袋子雪糕,放在冰箱里面,作为一个夏天的雪糕库存。
那些夏天在外面疯玩到中午,满头大汗回家从冰箱里掏出一支雪糕,是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之一。
卖废品,买雪糕,在那几年仿佛成为了我们家进入夏天的小小仪式。对爸爸来说,那意味着一届毕业生的离去和新生的到来;对妈妈而言,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断舍离;而对我而言,意味着,最最快乐的暑假就要来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我们到了另外一个高中。在新家,我们又进行过几次这样的活动,仍然是我骑三轮车,但吃雪糕的主力由我变成了我弟弟。我升入中学,迎来了自己的生理期,从此吃雪糕成为了一件小心翼翼的事情。
而童年的,明明是快乐的回忆,现在写下来,也总忍不住要哭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