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物联网改变我们的未来
有一位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进医院看了一次病,全年的收入都不够付药费,一个小手术让他“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敢得病”,这是中国人很流行的一句话。
不敢得病是因为看不起病——看病很可怕,看病很危险。
一、为什么看病很可怕、很危险
2011年5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某医药公司生产的“芦笋片”出厂价为15.5元的药品,经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生等环节后,最终以213元的价格卖给了患者。去除成本后,利润高达近13倍。
2010年5月8日,广州龙先生的5岁女儿误吞一根3厘米长的铁制弯针,被送至广州一家医院治疗,三天后女孩大便时将弯针排出,随后出院,发现医疗费高达3366.30元,收费清单上竟有217个检查项目,包括梅毒、艾滋病、类风湿检查等。
2012年吴某控告某医院对其幼子过度用药,最终造成患儿左前臂远端坏死被截肢,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由该医院赔偿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90余万元。
2013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7万件左右,医患关系紧张已是多年来十分突出的社会矛盾。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迫切呼唤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深化改革,这成为上到国家高层、下到平民百姓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那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找到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医疗物联网。
有这样一种东西,可以让你看得起病,可以防止滥用错服,可以保障你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可以让看病不再可怕,这个东西就是医疗物联网。
二、医疗物联网的神奇力量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他们与软件公司、药品物流公司三方共同合作,启动了新疆医疗物联网信息系统(简称SPD系统模式)项目的创建,从论证、规划、设计、实施、运行到2014年7月系统正式上线,该院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第五版的医院,SPD系统模式系全国首创。
这套物联网系统与传统的医疗体系有何不同呢?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SPD系统模式——这个第三方药品物流服务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概念,将数字化、信息化与传感技术、现代物流方式和药品特性等相结合,按照医院药品临床使用和管理需求进行统计分析、采购、转运和监控,实现医院药品从采购到患者使用的全程可追溯式服务和管理,大大提升了药剂、药库管理水平,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和药品浪费,节约了医疗资源,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实现了把药品延伸到病人床旁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SPD系统通过独立于医院的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公司,改善医院院内药品的流通全过程,降低院内药品的库存量,逐步实现医院一级库房低库存或零库存的目标,从而降低医院内药品物流的流通成本,对院内药品的流通从流程、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再造。
医院内部物品流通的环节众多,管理要求复杂,参与人员广泛,医院的护理、药剂人员承担了大量的药品额外的物流工作。通过第三方药品物流配送团队,对院内药品等消耗性物品进行采购、调剂、在库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及流程优化,通过平台化的信息管理门户,对物品从一级供应商开始对药品的完整市场流通环节进行追溯、管理,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区域药品采购与库存集中管理平台,在确保可追溯等医疗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区域内医院药品物流运营成本,改善医院的运营状况,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将医院非核心的药品一级及二级库房管理业务进行分离、外包,使医院可以更加关注于其医疗的核心业务,解放现有医护、药剂等专业人员,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信息流的交互过程中,该系统将依托于药品信息集成平台,将院内、药厂的所有药品信息通过物流中心进行中转后,最后按照医院药品需求,采取自动分拣、拆包、分包、定时、定量一体化配送及安全用药的标准化流程,实现药品在整个流通环节的闭环管理,最终为药品运营监测、决策分析及卫生厅采购监管平台提供合理依据,同时也为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药品知识库及智能专家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杜绝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据中国红十字会统计显示,中国每年医疗损害事件造成约40万人非正常死亡,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4倍。其中,致死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在适当的治疗剂量下,药物副作用通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很多药物里都有非常多的化学物质,长期服用过量药物会使其副作用对身体器官危害很大,而这种危害是一种“暗害”,患者在住院期间一般没有明显感觉,但其危害是缓慢和长久的。
肾脏是负责人体排泄的器官,大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所以肾脏特别容易受药物伤害。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量惊人,一年使用16.2万吨抗生素,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的这套医疗物联网系统剥夺了医生处方终审权——医生虽然依然享有处方权,但处方必须经过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审核。如果医生有异议,可由总药师作最后裁定,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药师全面审方的医院,医院药师负责对处方/用药医嘱的审方、调配、发药、患者用药教育、用药监护及各类药品管理等临床药学服务。让药师真正起到临床合理用药“守门人”的作用,避免了患者被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过去常见服药“2到4片”的医嘱,医生一开药就是一整盒,患者出院时还剩很多,现在这套系统则根据患者病情明确告知服用数量,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在全国医院中唯一实现了单剂量摆药,使患者不再拥有盲目服药的“自由裁量权”,使用药更精准、更科学,既保证了疗效,又避免了药物浪费,同时降低了患者和医保支出药品的费用,尤其是避免了过量用药对身体器官的伤害。
(2)大幅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这套系统对药品从供应商→药库→药房→临床病区→患者用药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供应、服务和用药安全问题,整个过程第一次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全闭环的数字化服务和管理。
医药公司、药品库房、药房、门诊、病区药品均通过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或信息条码发药,实现药品批号、批次信息与医师、药师、护士、拆分和送药人员、患者绑定,防止发错药、用错药,任何一个环节都可预知、可监控和可追溯。医生何时开的药、药房何时发出药品、护士何时接收到药品、护士何时执行给药,病人何时服用,详细流程都可追溯,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可靠保障,极大地减少了医疗差错导致的医疗事故,医院管理水平因此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2015年,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出不合理医嘱11428组,静脉用药医嘱不合格率已由上年度0.37%降至0.18%;门诊药房药师审核出不合理处方15418张,处方不合格率为0.93%;药师审核出非静脉用药不合格医嘱19205条;医师对药师审出的不合格医嘱及时修改,切实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3)大幅减少了医院成本、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
SPD系统模式可使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节省药库面积约400平方,减少病区护士86人,减少物流司机2人,减少物流配送工人17人,减少静配中心送药护士30人,药库药房药事人员16人,总计节省人力成本1200万元左右。
该系统上线后送药的物流工作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承担,30多个护士返回到临床为患者服务。
以往医生开完医嘱,护士要到电脑上一一核对、清点,现在只需拿个扫码器扫描和接收。从前花一小时做的工作,现在只需几秒钟就能完成。
以前医院药库要储备30天的用药量,现在只需要储备3天至7天的用药量。
过去药师除了为患者发放药品,就是摆放、整理、核对药品,根本没有时间审方。现在启用SPD系统后,通过第三方药品物流人员的介入与配送药品流程的优化,该院药师用于药品上架、搬运、拆分及药品调配的时间明显减少,而药师用在审方与单元包审核环节的时间平均增加6-8倍。
(4)大幅节省了资源、减少了污染
201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达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6%;入院人数2.05亿人,比上年增加6.69%;2013年我国医疗垃圾产量约为183.2万吨,到2016年国内医疗垃圾年产量为214.6万吨。
减少用药量就能够减少医疗垃圾。医疗垃圾污染环境(土壤、水源、大气),传播疾病,威胁健康,危害很大。
由于SPD系统能够实现精准用药,如果在全国的医院中采用这种医疗物联网系统,那么我国患者每年的用药量将会大幅减少,在药品生产、包装、运输、废物处理等方面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宝贵资源,可以避免巨大的环境污染,符合国家低碳环保战略,利国利民。
三、中国医疗物联网领域的一匹黑马
新疆对很多内地人来说是个遥远的地方,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这是很多人对新疆的印象。内地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让很多新疆人羡慕和向往。
当SPD系统模式在新疆横空出世,令全国业内同行大为震惊:为什么新疆在中国医疗物联网领域异军突起、遥遥领先?
在我国医疗物联网领域一马当先的这匹黑马,就是新疆康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当初决意立项SPD系统的时候,首先委托给了一家国有大型医药科技企业。这家企业经过三个月的考察和研究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干不了!”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这家大型国企之所以干不了,其实并不是因为缺钱——他们不缺钱,只是苦于没有敢于啃下这个硬骨头的领头人。
一附院无奈之下最后把希望寄托在了刘士坤的身上。
这次他们选对了人。
刘士坤既是SPD系统项目的主持人,也是核心研发人员,为了架构设计,他以办公室为家,困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连续6个月每天睡觉不超过4小时。因为长期熬夜和过度疲劳,他的眼睛还因此患了散粒肿而动了手术。
有人曾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干?是为了钱吗?
“如果单纯是为了钱,我就不干了,因为我不缺钱。”他很动情地说:“我看重的是这个项目背后巨大的社会价值。它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可以避免过度用药对健康造成的伤害,可以为老百姓看病节省很多钱,还可以为社会减少巨大的资源浪费,可以避免巨大的环境污染,这是利国利民、造福社会、前景广阔的项目。我热爱这个项目,它的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也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刘士坤带领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攻关,终于创建完成了SPD系统模式,一跃达到了全国医疗物联网的领先水平,帮助新医大一附院顺利通过了JCI国际认证。
2014年9月,新疆召开医疗物联网信息交流现场会,全疆各地卫生部门主管领导参观学习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SPD系统模式的应用。
SPD系统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很多全国一流医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学习取经。
新华社、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对这一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这让很多新疆人难以置信:我们新疆也能这么先进?
SPD系统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院药品运营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而且对一附院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2015年9月,深圳市卫生局局长亲自率领该市6家医院主管副院长和药剂科主任来到新疆,他们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的领导诚恳地说:“过去都是各地医院到我们深圳来学习取经,我们这是第一次走出来,到中国的西部考察,学习你们在医疗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成果,希望你们能把自己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带回去。”
有知情人士这样评价刘士坤在这个项目中的作用:没有刘士坤就没有这个项目的成功。
他的成功源自于他坚毅执着的性格,源自于对物联网改变世界的远见,源自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他曾经去内地医院参观取经,如今这些医院到新疆来参观取经——甚至采用SPD系统,这是多么巨大的逆转和变化。
有人曾问刘士坤:你有没有想过离开新疆?
他说:“我的业务肯定要向内地——特别是要在沿海发达地区推广,让更多的人受益,但我的根在新疆,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热爱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我永远是新疆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挫折或打击,我也要把物联网事业在新疆做到最好,否则我是不会离开新疆的。”
2016年底,位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新疆医疗物联网物流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完工,这个计划总投资16794万元的项目规划建设用地76余亩,将于2018年12月全部建成使用。这是新疆康博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独资成立的新疆智慧医疗物联网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标志着该公司将成为中国医疗物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将会有力地推动新疆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将会极大地缩短新疆与内地发达地区在物联网领域的差距,让中国所有的医院共同分享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这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四、 新疆医疗物联网发展还需政府“下猛药”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长期以来“身患重病”,必须下“猛药”才能根治各种矛盾和弊端,这剂“猛药”就是医疗物联网技术。
目前新疆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医疗物联网技术和开发能力,但由于政策支持不到位,导致医疗物联网技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
虽然医疗物联网这个“白衣天使”能够给患者带来很多好处,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医院出于自身利益至上的本能并没有强烈的建网动力,而如果仅仅依靠医院发善心,那么医疗物联网产业不可能发展壮大。
新疆医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联网企业开拓市场,同时还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医疗物联网产业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医疗物联网是政府平衡医患利益的非常有力的杠杆,可谓立竿见影。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手段加速推动医院的医疗物联网建设,使医院的良性经营与保障患者健康形成平衡的利益关系,而不能依靠医院良心发现。
只有推广医疗物联网技术,才能最有效地遏制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医疗,才能避免医药暴利,才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才能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实现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预期目标。
新疆医疗物联网建设目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突出的技术研发优势,如果政府能够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望在这一领域创造出巨大的产业价值,而且对新疆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也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
7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3 1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