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翔麟红藕庄词03
梦横塘 鲤鱼风急
怀周筜谷①
鲤鱼风②急,鸭嘴船③轻,卸帆曾记秋也。金粟④墙阴,正香雨、夜将阑也。红杏尚书⑤,青州从事⑥,醉还歌也。洒凉云片石,葛粉来禽⑦,同游客、查生也⑧。
潮升潮落江头⑨,恨樟亭⑩返照,岐路分也。语水菰城⑾,问屐子⑿、甚时閒也。待八月、初鸿未至,十样蛮牋⒀付谁也。但展桃笙⒁,绿尘生处,梦横塘⒂人也。
注解:
①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秋,金陵瞻园。
周筜谷:周筼,号筜谷。见前注。
②鲤鱼风:九月风;秋风。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③鸭嘴船:船名。船形扁长似鸭嘴,故称。清王士禛《题苏台杨柳枝词后》诗之二:“雁齿红桥鸭嘴船,曲尘风起艷阳天。”
④金粟: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宋范成大《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⑤红杏尚书:宋代词人宋祁,字子京,任工部尚书,所作《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时人张先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后亦简作“红杏尚书”。
⑥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⑦葛粉:用葛根提出的白色粉质。可供食用或药用。唐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
来禽:果名。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或谓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故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⑧同游客查生也:应指查昇。康熙十七年九月初曾与周筼、查昇等同游。见《八归·九月三日,周筜谷、李耕客、查声山、吴海木集玉玲珑阁,兼怀竹垞》词。
⑨潮升潮落江头:张炎词《浪淘沙》:“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
⑩樟亭: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为观潮胜地。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⑾菰城:指湖州。战国时期的春申君所筑的菰城县
⑿屐子:指木鞋。《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屐子齿高,慵移步,两足恐行难。”
⒀十样蛮笺:古人蜀地出产的十色笺纸。五代齐己《白莲集》有《谢人惠十色花笺并棋子》诗。元费直《笺纸谱》:“杨文公亿《谈苑》载韩浦寄弟诗云:‘十样蛮牋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
⒁桃笙:桃枝竹编的竹席。《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刘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⒂横塘:古堤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宋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附录:
清·李符
梦横塘·简筜谷
鸭头酥雨,雁背尖风,峭帆催别春市。几月秦淮,换细葛、芙蕖香里。秧珑耕蓑,柘村缲茧,顿牵乡思。上层楼试望,甚处家林,斜阳外、重重水。
西邻旧筑渔矶。共棋灯笛月,今隔千里。银沫青笺,盼不到、一双花鲤。料只在、吴根越角,谁与衔杯伴吟袂。且待归来,约移秋艇,采菱红莼翠。
寿楼春 迎潮楼玲珑
卣叔将归西泠,词以调之①
迎潮楼玲珑。见虾鬚卷处,长拥虫虫②。月午③花晨为侣,撷香芳丛。烧笋候,兰闺中。网栗留④、羹调纤葱。却坐傍狻猊⑤,碧山银椀,先劝酒鳞⑥红。
江淹浦⑦,愁云浓。问吴侬何事,一霎飘篷⑧。从此劳劳亭⑨外,水邮重重。休计日,经春冬。早镜奁、鱼噞頳茸⑩。判归受伊怜,须抽绿帆黄雀风⑾。
校:“花晨”,《瑶华集》遇本藕“花辰”。
注解:
①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秋,金陵瞻园。
卣(yǒu)叔:待考。
西泠:指杭州。见前注。
②虫虫:灼热貌。《诗·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藴隆虫虫。”毛传:“虫虫而热。”《尔雅·释训》作“爞爞”。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泉》:“虫虫夏秋百源乾,抱瓮復道愁蹣跚。”
③月午:月至午夜。即半夜。
④栗(lì)留:“黄栗留”的省称,即黄莺。金路铎《高唐刘氏驻春园》诗:“醉乡天地白日永,鶗鴂栗留皆好音。”
⑤狻(suān)猊:亦作“狻麑”。兽名。狮子。指刻镂成狮子状的香炉。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大宴金狮子》:“香裊狻猊杂瑞烟,于綵仗雪残鳷鹊。”
⑥酒鳞:酒面的微波。宋苏舜钦《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香穗縈斜凝画栋,酒鳞环合起金罍。”
⑦江淹浦:指别离之地。指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北宋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⑧飘篷:飘泊中的船。清陈枋《过秦楼·寒月》词:“一柁飘篷,半规照我,几处汉时关下,多少凄其。”
⑨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三国吴筑,为送别之所。唐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⑩噞(yǎn) :(鱼)在水面张口呼吸:“水浊则鱼噞。”
頳(chēng) :古同“赪”。赤色。
⑾黄雀风:夏天的东南风。《初学记》卷一引晋周处《风土记》:“五月风发,六日乃止。黄雀风,是时海鱼变为黄雀,因以名之。”
卷二
踏莎行 长短旗亭
句曲①
长短旗亭②,淡黄杨柳③。风鞭露𩍐④红鸯骤。云中塔影一条青,这回知近山城口。
少驻初程⑤,解衣沽酒。楼窗彷彿曾垂手。当垆笑指粉墙看,鑱诗记得前番否⑥。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句曲。龚氏《红藕庄词》前二卷词均作于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刻《浙西六家词》前。又据《金缕曲·送鲍子韶入江西尚将军幕》词,依其顺,疑定于十七年。
句曲:山名。又称茅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汉茅盈与其弟固、衷修道于此。上有蓬壶、玉柱、华阳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籤》卷二七。
②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唐刘禹锡《武陵观火》诗:“花县与琴焦,旗亭无酒濡。”
③淡黄杨柳:贺踌词《浣溪沙》:“淡黄杨柳暗棲鸦。”
④𩍐(dèng):同“镫”字。
⑤少驻初程:姜夔词《杨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⑥当垆笑指粉墙看,鑱(chán)诗记得前番否:李良年词《月下笛》:“镵诗忆扫僧墙粉,了翠壑、前盟未晚。”
镵诗,宋王安石《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询有求有风谣在,不独鑱诗尚未泯。”镵,意为古代的一种掘土器。装上弯曲的长柄,用以掘土,称长鑱。
前调 鞭哨青骡
丹阳①
鞭哨青骡,村投白兔②。不寒不暖飘秋雨。草花揉碎雪蹄香,纷纷乱蝶随鬉③舞。
水漫城坳,从兹④唤渡。逢人先问丁家埠⑤。扬州划子⑥鸭儿头,凭谁载取离愁去⑦。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丹阳。
丹阳:江苏省镇江市辖县级市。丹阳古称曲阿,后取“丹凤朝阳”之意而得名。
②村投白兔:丹阳市东南郊皇塘镇有白兔村。
③鬉(zōng):古同“鬃”。
④从兹:犹从此。唐杜甫《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⑤丁家埠:地名。常熟、湖州都有丁家埠。不确。
⑥扬州划子:指没有橹,靠桨划动前行的小船。
⑦凭谁载取离愁去:贺铸词《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一箩金 坠日红衔征雁影
八测①
坠日红衔征雁影。两两三三,排不成鱼阵②。宝带桥③长经已尽。帆收八测乡城近。
小泊荒凉拼痛饮。雨洗金波,一片芦花浸。倦欲眠时惊又醒。萑符夜火邻樯映④。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八测。
八测:地名,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八斥镇。见前注。
②鱼阵:指规模较大的鱼群。唐皮日休嵩起等《报恩寺南池联句》:“坐来鱼阵变,吟久菊□多。”
③宝带桥:又名长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的宝带助资始建古运河边的纤道,因此桥以“宝带”命名。清康熙九年(1670)被大水冲圯,三年内修复。
④萑符夜火邻樯映:朱彝尊词《探春令》:“萑符夜火,那年屋角,伴人惊走。”
萑符,指萑符泽,春秋时郑国泽名,以盗贼时常出没著名。
平湖乐 落帆亭下换花船
嘉兴①
落帆亭下换花船②。柔橹轻于箭③。三塔④红窗霎时见。过城弯。
南寻长水村偏远⑤。马王塘⑥去,稻香蟹美,秋水碧黏天⑦。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嘉兴。
嘉兴:浙江省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嘉兴建制始于秦,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
②花船:指有彩饰的船。《元史·河渠志一》:“其大都、江南权势红头花船,一体不许来往。”
③柔橹轻于箭: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十二判官》诗:“柔櫓轻鸥外,含悽觉汝贤。”柔橹,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④三塔:位于嘉兴西门外京杭古运河畔。原茶禅寺前。塔初建于唐代。据《嘉禾志》记载:此处有白龙潭.水深流急,行舟过此多沉溺,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风作浪,于是运土填潭,建三塔以镇之。”唐季僧行云,运土填潭.建塔三座以“镇潭中白龙”。三塔面河背城,旧时舟子遥见三塔,遂谨慎行驶,塔实起航标作用。每逢农历三月十六日,有踏白船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⑤南寻长水村偏远:湖州市有南浔古镇;嘉兴古县名长水,又因长水路东西贯穿和长水塘南北绕行而过,因此得名。
⑥马王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马桥乡。宋代张师正所著的志怪小说集《括异志》记载:今长水有庙,马王塘在其北。朱彝尊也在《鸳鸯湖棹歌》中写道:“三姑庙南豆叶黄,马王塘北稻花香。”
⑦秋水碧黏天:韦庄词《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
简析:
沿大运河迤逦而来,在落帆亭下换了轻便小巧的“花船”,进入环绕嘉兴的“长水”,速度更快了。经过三塔,转过城弯,驶过马王塘,一路寻访到了梅里(王店),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嘉禾平原稻香蟹美,一种轻快愉悦之情洋溢其中。
秋霁 买酒西泠
泛舟西湖,薄暮坐湖心亭待月①
买酒西泠②,正萧萧雨歇③,白羽④风淨。别浦⑤喧禽,长堤无柳,六桥⑥空带烟暝。采菱歌静。划波又见挐鱼艇。但目极、南北两峰⑦,斜照乱鸿影。
湖心亭子,游屐都归,留与吾曹⑧夜凉饮。谢多情、纤阿⑨放彩,鸳鸯露宿不知冷。半被朗吟惊乍醒。梦梁堪忆,红蕖种满方塘,月中香远,一奁秋锦⑨。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杭州西湖。
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处胜景。
②西泠:指杭州。见前注。
③正萧萧雨歇:岳飞词《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
④白羽:借指白色的鸟。宋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⑤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宋高观国《烛影摇红》词:“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胡云翼注:“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也称别浦。”
⑥六桥: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宋苏轼所建。亦指西湖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濬源。明杨孟瑛所建。参阅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
⑦但目极南北两峰:南高峰在烟霞岭旁,北高峰在灵隐寺后。“双峰插云“西湖十景之八。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山、北山,形成环抱状的名胜景区,两山之巅即南高峰和北高峰。《西湖志》中也记载:“南高峰高一千六百丈,上有塔,晋天福中建,今下级尚存,塔下有小龙井;北高峰石蹬数万级,曲折三十六弯,唐天宝中建浮屠七层于顶”。
⑧吾曹:犹我辈;我们。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⑨纤阿:古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阳子驂乘,纤阿为御。”司马贞索隐:“服虔云:‘纤阿为月御。或曰美女姣好貌。’又乐产曰:‘纤阿,山名,有女子处其巖,月歷巖度,跃入月中,因名月御也。’”
⑨梦梁堪忆,红蕖种满方塘,月中香远,一奁秋锦:张炎词《水龙吟·白莲》:“把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红蕖,红荷花。蕖,芙蕖。南朝梁简文帝《蒙华林园戒诗》:“红蕖间青琐,紫露湿丹楹。”
吴山青 南高峰
湖上遇雨
南高峰。北高峰①。好在空濛雨色中②。烟鬟雾鬓③重。
藕花④红。蓼花⑤红。不比当年秋兴浓。采香何处逢。
注解:
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杭州西湖。
①南高峰。北高峰:指杭州西湖两峰。见前注。
②好在空濛雨色中: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烟鬟雾鬓:形容鬓发美丽。宋张孝祥《雨中花慢》词:“一叶凌波,十里驭风,烟鬟雾鬢萧萧。”
④藕花:即荷花。唐孟郊《送吴翱习之》诗:“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宋李清照《如梦令》词:“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⑤蓼花: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
金缕曲 客许真无定
送鲍子韶入江西尚将军幕①
客许真无定。乍重逢、劳劳亭②下,片帆思逞。且尽临分杯中物,小住长干③烟艇。猛记得、春深三径④。朱沈风流双点笔⑤,井桐花⑥、嫩拂斜阳暝。吟别曲,又秋冷。
平戎上策今谁并。看书生、援枹⑦草檄,笑谈俄顷⑧。潭影閒云西山暮⑨,不浅登楼清兴。更远渡、章江⑩如镜。懊恼泽家⑾南禽语,想听残、瘴雨⑿船窗凭。盼消息,早梅赠⒀。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南京。
鲍子韶:鲍夔生(1640-1691),字子韶,歙县人。幼聪颖,于诸书章句,闻而诵,诵而辄解。官广东始兴县,遭乱去官,居江西赣县,师宁都(扬州)魏叔子游幕闽粤,名誉甚盛,著有《江上集》、《红螺词》,《红楼合选》、《焦桐引》。
江西尚将军:尚之孝(1639.2.15-1696.2.17)尚可喜之次子。初为平南王藩下都统。三藩之乱时率师讨伐叛军。受兄尚之信挟持于广州。之信降后,他被封为宣义将军,驻南昌,从简亲王讨吴三桂军于江西。后入京师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二十二年(1683)被劾削职。举家迁居海城,为父守陵。
《清实录广东史料》“圣祖康熙实录”:七月庚申(二十二日)(1678.9.7)先是,平南王尚之信疏言,臣弟尚之孝,向蒙授平南大将军之职,藩下镇将曾经统领。今与臣共居一城,体统难施,每每引嫌,心不自安,请调尚之孝赴京师别用。上允其来京,至日,给一晶顶带,食一品正俸。已而尚之孝疏言,臣诣阙请罪,分当诛戮,过蒙宽宥。臣愿募兵三千,赴王及将军军前,剿贼报效。得旨:尚之孝既请募兵效力以报国恩,可授宣义将军,暂驻江西南昌,听募兵三千,俟兵数募足,军械完备,赴大将军简亲王军前,征剿逆贼。
魏禧《鲍子韶墓志铭》:“东南乱起,先生归保其妻子于赣,赣偏将军李公延而致之幕下,从征赣诸县负嵎之寇,丁巳(康熙十六年,1677)从蔡都督攻吉安,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客宣义将军幕,从破江西崖石寨……先后以儒服运筹策军门十余年……辛酉(康熙二十年,1681)归自燕,朝之近臣达官咸相为诗歌以道其行。戊辰(康熙二十七年,1688)客余将军幕。辛未(康熙三十年,1691)二月再游东粤,三月而先生以疾殂。”
魏禧的门人鲍生“客大将军幕府”,禧撰此文,也希冀鲍生“善佐大将军,以休江西千数百里之民”(《鲍生四十叙》)
②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三国吴筑,为送别之所。见前注。
③长干:古建康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见前注。
④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见前注。
⑤朱沈风流双点笔:指朱彝尊和沈皞日。
点笔,犹染翰。写作;修饰文字。唐杜甫《重过何氏》诗之三:“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⑥井桐花:唐·李贺·《染丝上春机》:“玉罂汲水桐花井,,茜丝沈水如云影。”
⑦援枹:古时打仗,击鼓指挥军队。《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鼓。”援,拿着。枹(fú),鼓槌,也写作“桴”。
⑧俄顷:片刻;一会儿。晋郭璞《江赋》:“倐忽数百,千里俄顷,飞廉无以睎其踪,渠黄不能企其景。”
⑨潭影閒云西山暮:唐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西山,在江西省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即古散原山。
⑩章江:即赣江、赣水、章水,为赣江的古称。
⑾懊恼泽家:鷓鸪啼叫声。前蜀韦庄《鹧鸪诗》:“懊恼泽家非有恨,年年长忆凤城归。”自注:“懊恼泽家,鷓鴣之音也。”
⑿瘴雨:指南方含有瘴气的雨。前蜀李珣《南乡子》词:“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
⒀盼消息,早梅赠:晋陆凯诗《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菩萨蛮 春山一抹垂杨外
题画八首①
春山一抹垂杨外。春花千点晴霞缀。春水碧于蓝②。春阳远近含。
春衫丝攀解。春酒③划皮载。春望转悠然。春风容醉眠。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南京瞻园。此八阕题画词疑手于同时期,依《红藕庄词》序,推测之。
②春水碧于蓝:韦庄词《菩萨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③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毛传:“春酒,冻醪也。”孔颖达疏:“此酒冻时酿之,故称冻醪。”马瑞辰通释:“春酒即酎酒也。汉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周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
又 赤泥亭子沙头小
赤泥亭子沙头①小。青青丝柳轻阴罩。亭下响流澌②。浴波双鹭鸶③。
田田④初出水。菡萏⑤含娇蕊。添个浣衣人。红潮⑥较浅深。
校:“丝柳”《百名家词纱》本作“绿柳”。青青己言颜色,故此处依照《浙西六家词》本更佳。
注解:
①沙头:沙滩边;沙洲边。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②流澌:流水声。唐元稹《江陵三梦》诗之一:“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澌,解冻时流动的水。澌,通嘶。
③鹭鹚:鸟名。鹭。因其头顶、胸、肩、背部皆生长毛如丝,故称。裴说诗《鹭鹚》:“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
④田田:指莲叶。五代齐己《湖上逸人》诗:“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
⑤菡萏:荷花。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寧復忆扬州。”
⑥红潮:谓飘浮落花的流水。明陈汝元《金莲记·外谪》:“暮雨迷庭院,落花前掩袖顰眉,无耐红潮溅,春流咽玉川。”
简析:
这首题画词写得生动逼真。上片写画中美景。青青柳丝,赤泥小亭,亭下流水,鹭鹚对浴。下片写荷花与人交相辉映。把物与人融为一体,为全画增添无限情韵。全词意境幽美,工丽新巧。
又 并刀剪取吴淞水
并刀剪取吴淞水①。人家两岸疏篱缀。采捕是生涯。家家有钓车②。
似晴还似雨。远桌溟濛③处。帆席不曾撑。江风知未生。
注解:
①并刀剪取吴淞水:杜甫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并刀,亦称“并州刀”。即并州剪。见前注。
吴淞水,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后汉书·左慈传》中有“所少吴淞江鲈鱼”的记载。
②钓车:见“钓鱼车”。一种钓具。上有轮子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五代谭用之《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
③溟濛:亦作“溟蒙”。昏暗;模糊不清。唐郑谷《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诗:“芜湖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又 短篱随岸委迤转
短篱随岸委迤转。杉青枫紫山根①满。只是不开门。都无人境喧②。
遥峰晴缥渺。略彴③人来少。独自一凭楼。斜阳数钓舟。
注解:
①山根:山脚。汉焦赣《易林·贲之明夷》:“作室山根,人以为安;一昔崩颠,破我壶飱。”
②都无人境喧:陶潜诗《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③略彴(zhuó):小木桥。《汉书·武帝纪》“初榷酒酤”唐颜师古注:“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今之略彴是也。”
又 爱他一片玲珑石
爱他一片玲珑石。拒霜枝沁苔痕碧①。才放两三花。风前故故②斜。
老莲遣墨渖③。挂壁知秋信。不用到重阳。篱根④始斗觞。
注解:
①拒霜枝沁苔痕碧:刘禹锡文《陋室铭》:“苔痕上阶绿。”
拒霜,花名。木芙蓉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宋宋祁《益都方物略记》:“添色拒霜花,生彭、汉、蜀州,花常多叶,始开白色,明日稍红,又明日则若桃花然。”
②故故:屡屡;常常。唐杜甫《月》诗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仇兆鳌注:“故故,犹云屡屡。”
③老莲: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其人物画成就“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墨沈:墨汁。宋陆游《杂兴》诗之五:“浄洗砚池瀦墨瀋,乘凉要答故人书。”沈,汁也。从水,审声。《说文》
④篱根:竹篱近地处。唐高适《宋中遇陈二》诗:“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又 𧹢霜不着秋容淡
𧹢①霜不着秋容淡。村南村北溪流浅。绝壁听潺湲②。扶䉫石磴攀③。
家家凭水阁。一带山窗拓。尽在白云间。天风吹面寒④。
校:此词首字疑刊误,或应 “𧹬”。
注解:
①𧹢:同“𧹬、胭”,胭脂。金王予可《小重山》:“凤奁尘莹恨、浥𧹬霜。”予可自解,𧹬霜脂粉也。
②潺湲:流水声。唐岑参《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诗:“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③䉫:同“𥲧”,竹名。
石磴:石级;石台阶。南朝梁萧统《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
④天风吹面寒: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又 瘦驴偏爱衝泥健
瘦驴偏爱衝泥①健。雪花如掌前山漫。此际最消魂②。村村掩店门。
松关③开绝顶。鱼板④空林振。急去访山僧。分尝玉版羹⑤。
注解:
①冲泥:谓踏泥而行,不避雨雪。唐杜甫《崔评事弟许迎不到走笔戏简》诗:“虚疑皓首衝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
②此际最消魂:秦观词《满庭芳》:“销魂。当此际。”
③松关:犹柴门。唐孟郊《退居》诗:“日暮静归时,幽幽扣松关。”
④鱼板:古时乐器“梆”雅称“鱼板”。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⑤急去访山僧。分尝玉版羹:宋胡仲弓诗《答颐斋诗筒走寄》:“今朝茹素无清供,喜得邻分玉版羹。”
玉版,笋的别名。宋惠洪《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苏軾﹞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宋陆游《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又 一间茅屋疏篁压
一间茅屋疏篁压。最怜富户双螺插。绕砌长莓苔①。多时客未来。
不知名与姓。对面原难认。只看有梅花。逋仙②应是他。
校:“最懂”《百名家词钞》本作“最堪”。
注解:
①莓苔:青苔。晋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②逋仙:宋林逋隐于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元薛昂夫《殿前欢·冬》曲:“自逋仙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
莺啼序 东皋荜门小小
寄蓝谢青,即用谢青见别原韵①
东皋荜门小小②,记蓝生隐处。爱城曲③、宛转笆篱,晨凫④缓繫曾许。载画榼⑤、沈家池馆,酒徒跋扈容龚五⑥。又帆抽、秋霁苍鴚⑦,点点偏阻。
敲月瞻园⑧,翠藓四壁,听蛩螀似诉。惯引起、乡国离愁,梦中呼艇欲去⑨。喜醒来、茶瓶厅事⑩,卸冬装、旧游重数。笑移宫换徵⑾多乖,被周郎顾⑿。
木瓜清酿,莲子深杯⒀,待兴阑三鼓⒁。向拳石婆娑⒂,日对良友,我自逍遥,可忘兰署⒃。歌扇招邀,卖灯春市,长干才卓浮图杖⒄,更蒋陵⒅、寻遍苔枝路。诗埔未了,楝花风⒆里魂消,柳梢莫挽船住⒇。
中山卉水21,从此凄凉,料吟情最苦。慵续取、江淹22词赋。拟倩杜鹃,暂歇啼红,会人言语。浑是无凭,萍藻23散聚,寒潮直接锁澜水,剖瓜刀24、鱼腹传鹅素25。冷枫盼到殷时,双桨衝波26,西泠问渡27。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丁巳(1677)秋,南京瞻园。
蓝谢青:蓝深,字谢青。见前注。蓝词无查。
②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晋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筚门:用荆竹和树枝所编成的门。王维诗《山居即事》:“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③城曲:城角。谓蓝深居处。
④晨凫:船名。《太平御览》卷七七○引晋周处《风土记》:“晨鳧即青桐大舡名,诸葛恪所造鸭头舡也。”
⑤画榼:画有图案的酒器。唐章孝标《少年行》:“画榼倒悬鹦鹉嘴,花衫对舞凤凰文。”
⑥龚五:龚翔麟自称。
⑦秋霁:秋日雨后天晴。唐储光羲《新丰作贻殷四校书》诗:“鸡犬暮声合,城池秋霽空。”
苍鴚(gē):意思是鸿雁。吴潜《水调歌头》:“若见江南苍鴚,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方言·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八》:“雁,自关而东谓之鴚鹅,南楚之外谓之鴚,或谓之鸧鴚。”
⑧敲月瞻园,翠藓四壁,听蛩螀似诉:姜夔词《齐天乐·蟋蟀》:“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瞻园路,原为明开国功臣徐达的王府。见前注。
⑨惯引起乡国离愁,梦中呼艇欲去:宋丁默词《齐天乐》:“可奈清愁,快呼艇子载将去。”
⑩厅事:私人住宅的堂屋。《魏书·夏侯夬传》:“忽梦见征虏将军房世寳来至其家,直上厅事。”
⑾移宫换徵:明徐庸《新弦曲》:“移宫换徵再三按,金雁钿蝉光历乱。”
⑿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唐李端《听筝》诗:“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絃。”
⒀莲子深杯:汤显祖《戏答宣城梅禹金四绝》:“竹根如意清谈后,莲子深杯送酒来。”
⒁三鼓:三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
⒂拳石:指园林假山。唐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诗:“拳石苍苔翠,尺波烟杳眇。”
婆娑:亦作“媻娑”。醉态蹒跚貌。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汉高婆娑巨醉,故能斩蛇鞠旅。”
⒃兰署:即兰台。指秘书省。唐卢照邻《山庄休沐》诗:“兰署乘閒日,蓬扉狎遁栖。”
⒄长干:古建康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见前注。
浮图:唐诗人贾岛初为浮图,法号无本。
卓杖:佛教用语。卓杖下座。小参法语卓柱杖云。唤作柱杖则触。不唤作柱杖则背。即此触背二字。便是生死根本。触即是逐境生情。则有我人是非。禅本无言。有时为了示导禅的方法,描述禅的境界,亦不妨以有言显无言,故有禅语禅话流布于世。禅本无相。有时为了让学人契入禅机,领悟禅意,故禅籍中记载禅师的种种深含禅意的行相施为,如竖指、擎拳、挥拂、卓杖等,无不是以有相示无相之大机大用。
⒅蒋陵:又名孙陵,吴王坟,也称孙陵岗,位于南京市明孝陵景区内,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葬地。现蒋陵遗址在明孝陵的梅花山内。仅存一个石碑,一座石桥,一个注释牌,一座石像。《三国志》记载:“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
⒆楝花风: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时当暮春。宋何梦桂《再和昭德孙燕子韵》:“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
⒇柳梢莫挽船住:宋杨炎正词《蝶恋花》:“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21中山卉水:《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於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殮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於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
22江淹: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三朝。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有《别赋》、《恨赋》。
23萍藻:即浮萍。《淮南子·墬形训》:“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24剖瓜刀:宋·米苇《醉太平》:“风炉煮茶。霜刀剖瓜。”
25鱼腹传鹅素:用“鱼传尺素”典。指传递书信。最早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鹅素,见“鹅溪素”。鹅溪绢。借指书信。明刘兑《娇红记》:“诉东君多少离愁叙,叙离愁分付与鹅溪素。”亦省称“鹅素”。
26双桨衝波:姜夔词《庆宫春》:“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悉渐满空阔。”
27西泠:在杭州孤山西北尽头处,是由孤山入北山的必经之路。见前注。
问渡:有《屈原问渡》古曲。题意取屈原行吟泽畔,问渡于渔夫的故事: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遂投南荒,问渡于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语慰之。见于明、清琴谱,如《浙音释字琴谱》、《琴谱正传》、明·汪芝《西麓堂琴统》等。
天香 帆水层波
龙涎香①
帆水层波②,渗沙孤峤③,鲛人④独木争赴。十二金钱,博来盈两,万里却输天府⑤。深宫旧事,记赐出、还将收去⑥。睡鸭⑦初添,一掐异花,片时凝聚。
生憎⑧小鬟侍女。试并刀、剪开烟缕。惯把青丝穿就,领巾微露。最是难忘甚处,向暖阁、氍毹⑨按歌舞。炷缠红罗⑩,殷勤照取。
注解:
①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秋冬,金陵瞻园。同卷一《乐府补题》诸调。
龙涎香: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宋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②帆水层波,渗沙孤峤:王沂孙词《天香·龙涎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
③孤峤:孤立的高山。唐方干《上杭州杜中丞》诗:“寒角细吹孤嶠月,秋涛横卷半江云。”
④鲛人:捕鱼者,渔夫。唐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饔人受鱼鮫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仇兆鳌注:“鮫人,捕鱼者。”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龙涎﹞鮫人採之,以为至宝。”
⑤十二金钱,博来盈两,万里却输天府: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苏门答腊北的龙涎屿;此岛以出产龙涎而得名;随行通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中有专章记述龙涎的采集和售价:“龙涎屿:此屿南立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沫,番人乃架独木舟登此屿,采取而归。设遇风波,则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龙涎初若脂胶,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大泥。或大鱼腹中剖出,若斗大圆珠,亦觉鱼腥,间焚之,其发清香可爱。货于苏门之市,价亦非轻,官秤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尤其贵也。”
天府,指朝廷。唐皎然《岘山送裴秀才赴举》诗:“天府登名后,迴看楚水清。”
⑥深宫旧事,记赐出、还将收去:见蔡绦《铁围山丛谈》:“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政和四年,太上始自揽权纲,不欲付诸臣下,因踵艺祖故事,检察内诸司。……时於奉宸中得龙涎香二,琉璃缶、玻瓈母二大篚。……香则多分赐大臣近侍,其模制甚大而质古,外视不大佳。每以一豆火热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於是太上大奇之,命籍被赐者,随数多寡,复收取以归中禁,因号曰「古龙涎」。”
⑦睡鸭:古代一种香炉。铜制,状如卧着的鸭,故名。唐李商隐《促漏》诗:“舞鸞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⑧生憎:最恨;偏恨。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帖双燕。”
⑨氍毹:音qúshū。一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旧时演剧用红氍毹铺地,因用以为歌舞场、舞台的代称。
⑩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紈素声。”
桂枝香 吴淞夜雨
蟹
吴淞①夜雨。讶岸影移帆,乱燃松炬②。但见倾筐簖③侧,绀④螯争取。舵楼且作尊前供,剪明灯、笑斟芳醑⑤。正逢霜后,金瓤鎔腹,玉酥凝箸⑥。
数俊味、当年曾谱。记天柱山房,词人争赋⑦。须付厨娘调就,饆饠寒具⑧。秋宵客里撩人意,动归心、石尤⑨偏阻。欲消残醉,茶铛⑩相对,眼波愁注。
注解: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秋冬,金陵瞻园。同上。
①吴淞: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见前注。
②松炬:指松明炬。唐皮日休《入林屋洞》诗:“忽然白蝙蝠,来扑松炬明。”
③簖(duàn):渔具名。插在河流中阻断鱼蟹行进的栅栏,常用竹枝或芦秆编成。唐陆龟蒙《甫里集》五沪诗题注:“沪,吴人今谓之簖。”
④绀(gàn):红青,微带红的黑色。
⑤芳醑(xǔ):美酒。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倾酤係芳醑,酌言岂终始。”
⑥金瓤鎔腹,玉酥凝箸:杨万里诗《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糟蟹》:“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
⑦记天柱山房,词人争赋:吕同老尝与唐珏、唐艺孙、陈恕可等唱和于王易简隐居的天柱山房,作赋蟹调,寄桂枝香。
王易简(约公元1279年前后在世),又名王简易,字理得,号可竹,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宋朝诗人、词人。生而颖悟,幼孤。宋末考中进士,除瑞安主不赴,隐居城南(天柱山房)。工词曲,常与周密相酬答,笃于议论之事。伯姊甚谨,尢碉恤其族,抚兄之诺,孤如己子。
龙榆生《中国韵文史(下篇)》:“宋末应社之词”条,此外宋末应社之词,今尚存《乐府补题》一卷。计作者有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李居仁、陈恕可、唐钰、赵汝钠、张炎、仇远等十四人,佚名者一人。其题:一为《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二为《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三为《摸鱼儿》“紫云山房拟赋莼”,四为《齐天乐》“馀闲书院拟赋蝉”,五《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而宛委为陈恕可别号,紫云为吕同老别号,天柱为王易简别号:以此知社集由诸人轮流作主,寓“以文会友”之意;而以咏物词聊抒亡国之哀思,异乎临安盛日之专以描摹物态为能事者矣。
⑧饆饠:音bìluó。食品名。原指抓饭,后亦指饼类。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韩约能作樱桃饆饠,其色不变。”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刘僕射崇龟,以清俭自居,甚招物论。尝召同列餐苦蕒饆饠,朝士有知其矫,乃潜问小苍头曰:‘僕射晨餐何物?’”清赵翼《钱充斋观察远饷永昌面作饼大嚼诗以志惠》:“饆饠法不嫻,餺飥料未蓄。”
寒具:一种油炸的面食。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饼法》:“环饼,一名‘寒具’;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麪。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穀部四·寒具》:“林洪《清供》云: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麪,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餘,宜禁烟用。观此,则寒具即今饊子也。以糯粉和麪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釧之形,油煎食之。”
⑨石尤:见“石尤风”。逆风、顶头风。见前注。
⑩茶铛:煎茶用的釜。唐吴融《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烟冷茶鐺静,波香兰舸飞。”
附录:
宋·唐艺孙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收帆渡口。认远岸夜篝,松炬如昼。还见沙痕雪涨水纹霜后。秦宫梦到无肠断,望明河、月斜疏柳。琐窗相对,茶边犹记,眼波频溜。
渐嫩菊、初篘绿酒。叹风味尊前,潇洒如旧。几度金橙香雾,玉盘纤物。清悉小醉凄凉里,拚今生、容易消瘦。草心春浅,年年相忆,看灯时候。
宋·吕同老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松江岩侧。正乱叶坠红,残浪收碧。犹记灯寒暗聚,簖疏轻入。休嫌郭索尊前笑,且开颜、其倾芳液。翠橙丝雾,玉葱浣雪,嫩黄初擘。
自那日、新诗换得。又几度相逢,落潮秋色。常是篱边早菊,慰渠岑寂。如今谩江山兴,更谁怜、草泥踪迹。但将身世,浮沈醉乡,旧游休忆。
宋·唐玨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松江舍北。正水落晚汀,霜老枯荻。还见青匡似绣,绀螯如戟。西风有恨无肠断,恨东流、几番潮汐。夜灯争聚微光,挂影误投帘隙。
更喜荐、新篘玉液。正半■含黄,一醉秋色。纤手香橙风味,有人相忆。江湖岁晚听飞雪,但沙痕、空记行迹。至今茶鼎,时时犹认,眼波愁碧。
宋·陈恕可
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西风故国。记乍免内黄,归梦溪曲。还是秦星夜映,楚霜秋足。无肠枉抱东流恨,任年年、褪匡微绿。草汀篝火,芦洲纬箔,早寒渔屋。
叙旧别、芳篘荐玉。正香擘新橙,清泛佳菊。依约行沙乱雪,误惊窗竹。江湖岁晚相思远,对寒灯、谩怀幽独。嫩汤浮眼,枯形蜕壳,断魂重续。
过龙门 脂粉旧香塘
金鱼
脂粉旧香塘。影蘸①丝杨。花纹不数紫鸳鸯。一种藻鳞②金色嫩,三尾拖凉。
蔽日有青房③。翠网休张。池星密处惯迷藏。雨过满奁真箇似,濯锦秋江④。
注解: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春夏间,金陵瞻园。
①蘸(zhàn):意思是用物体沾染液体。
②藻鳞: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官免供给费,水有在藻鳞。”《诗》:“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③青房:指莲房,莲蓬。南朝宋鲍照《芙蓉赋》:“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罗。”
④雨过满奁真箇似,濯锦秋江:明瞿佑诗《金鱼》:“聚似三春濯锦舒。”
濯锦,成都一带所产的织锦,以华美著称。亦指漂洗这种织锦。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歷城北二里有莲子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緑间明,乍疑濯锦。”
小重山 三尺宣州白狭盆
盆景①
三尺宣州②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③。钗松拳石④迭成村。茶烟里,浑似冷云昏。
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护柴门。秋霖长为洗苔痕。丹青叟,见也定消魂。
注解:
①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春夏间,金陵瞻园。
盆景:此词中盆景为苏派盆景,多选乡土树种,雅石雅植配雅盆。宣盆小松,巧配奇石,可谓盆景绝配。
②宣州:今宣城市下辖区。南朝陈改南豫州为宣州,宣城郡隶属宣州。大业三年(607)四月宣州改宣城郡。唐高祖李渊改隋朝的宣城郡为唐朝的宣州,治宣城。
③兰荪: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沈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刘良注:“兰蓀,香草也。”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④拳石:指供陈设用的玲珑岩石。见前注。
附录:
清·李符
小重山·盆景
红架方瓷花镂边。绿松刚半尺、数株攒。劚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点缀郭熙山。
移近小阑干。剪苔铺翠晕、护霜寒。莲筒喷雨算飞泉。添香霭,借与玉炉烟。
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