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河到越秀
从天河横跨到越秀,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天河立交。
天河立交不是简单的立交桥。在立交建造完成之前,天河作为一条深不可测的河流,隔开了广州大陆和天河岛。人们要靠船夫摆渡,才能抵达对岸。
古时天河岛以荒蛮之地著称,这里种植香蕉、芒果和甘蔗,以及一年三熟的水稻,空气永远弥漫南方富饶丰收的甜美气息。
某年夏日,一个巨大的质子砸中天河,拓宽了出海口,这里逐渐成为中外通商主要口岸。岛上居民不再种植农作物,纷纷转行做贸易,天河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崛起,GDP占穗城一半以上。
人们在质子坠落地点建造了天河外国语学校,简称天外。这座学校毕业生以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即兴饶舌Rap为荣。
90年代初,被欧洲亲切称为 Tinho-Town 的天河港成为南中国最繁忙港口,每年3000万标准箱吞吐量,尤其盛产来自西洋的打口碟。
据不完全统计,29岁以上的广州文艺青(中)年有三分之二曾在天河电脑城买过法国新浪潮DVD,并在岗顶淘过千张以上的打口碟和打口磁带。
苜蓿叶型的天河立交就是在那时建起来的。
最初只是文化局和规划局提出的简单设想,为了给海外乐手们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让他们抵达天河瘦狗岭机场后(原址已建体育中心),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快速抵达目的地,比如越秀区环市东路碟瓦吧(已关破注销)和水荫路喜窝酒吧(已被凹凸空间并购)等地进行演出。随后华南货柜码头和BRT通道的建成,以及天河立交主体工程的全线贯通,更多的海外大牌乐团(如2015年6月30日Low和2017年1月1日的Haggard)前来演出,《音乐殖民地》、《音乐天堂》和《我恨摇滚乐》等海内外杂志也在此时进入天河购书中心。
天河立交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从越秀区经天河立交到天河的红绿灯时间设置比天河到越秀的要长。越秀的东边以前叫东山区,心里有山的人,通常被认为会更耐心一点。毕竟天河的人看惯了河水的湍急流淌。
天河的人到越秀后,偶尔会不自觉走在河涌的东边,这是隐秘的文化传承。
穿越两区之间会有轻微的颤动,一般人很难察觉。那是一种类似深夜鲸鱼跃出海面大细叶榕树萌出嫩芽的体验,或者更切确的说,像是听到乐手在热烈掌声和口哨声中返场,万籁俱寂弹出的第一个音。
有人采样了天河立交上空2-5米立方的噪音,加入人声音轨后获得「大声展」金奖,专家评委会对此作出了「具有强大冲击力和浩瀚宇宙空间感」的高度评价。
据说,2011年开始启动的天河立交二期工程(或称为港珠澳大桥)已近竣工,桥上服务区预留了建造巨型处理器的网线接口,届时全线通车时会将请Radiohead / Pink floyd / red hot chili peppers 来华演出纳入文化交流的议程之一。
毫无疑问,从天河到越秀这场迁徙将持续存在。这是史诗般的文化漕运,巨量数据流的上传与下载,共时与历时并存的空间。
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时针总会扫过数字7,就像每周都有一个星期二。



沙丁鱼2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五一假期训练日记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阅读笔记(3)|多维空间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阅读笔记(2)|平行宇宙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与不确定性|阅读笔记(1) (1人喜欢)
- 社恐的晨跑日常3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