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事件中的弃卒

译 / 兔恰恰
编辑 / 赵老实
1972年6月17日凌晨,当时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所在地水门综合大厦的保安人员偶然发现,从地下车库通往大厦的门锁,两次遭人以胶布贴住,因此报警。到场侦办的两名便衣特警意外抓获5个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安装窃听器和拍摄文件的嫌犯。起先尼克松助手没有跟白宫方面取得联系,就直接宣布这是三级入室行窃行为。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些窃贼和白宫以及竞选连任总统尼克松有莫大关联,他们正试图修复早期入侵时安装的窃听装置。调查还显示,尼克松和他的高级助理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努力掩盖白宫与此事有关的信息。
1973年4月,随着事件真相一点点被揭晓,外界压力越来越大,尼克松接受了约翰·埃利希曼和鲍勃·霍尔德曼两大助手的辞职申请。其中,约翰·埃利希曼曾于二战中在美军服役,是空战英雄。从1969年尼克松担任总统以来,就是尼克松队伍里的核心人物,在白宫担任总统的国内事务助理。尼克松希望用最亲密助手的牺牲能换取一个让丑闻不再纠缠他的机会。然而这根本无济于事。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自行请辞,并不是因为被弹劾或是被撤职。数十名尼克松助手因水门事件受到牵连,其中最严重的要属埃利希曼、霍尔德曼和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1975年1月1日,这三人的串谋、妨碍司法、伪证罪名成立,都被判处了一年以上监禁。
同时,埃利希曼头上还强加了一条罪名,因为1971年他曾闯入一名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这位心理医生此前曾公开表示,他把一份美国参与越战的秘密政府文件副本交给了媒体记者。
在狱中服刑18个月后,埃利希曼前往新墨西哥州,重新开始了写作生涯,偶尔还会去发表演讲。

晚年的埃利希曼为自己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深感懊悔,他寄希望于历史能记得尼克松政府的功绩,而不仅仅是他们的罪责。
他写了四本小说和一本回忆录——1982年出版的《权力的见证》中,他回忆了他与前总统尼克松的关系:“我不怎么想念理查德·尼克松,”他写道,“理查德·尼克松大概也不怎么想念我。”
反对者把埃利希曼和尼克松总统的另一位高级官员鲍勃·霍尔德曼比作是“柏林墙”,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德裔,而且就像尼克松挡在身前的盾牌一样,为偶尔因偏执狂发作、做出错误决定的总统掩盖丑闻和负面新闻。

1999年2月14日,约翰·埃利希曼因糖尿病并发症,在亚特兰大的家中去世,享年73岁。
哦,对了,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在事件发酵的72、73年担任埃利希曼的助手。水门事件清算后,他进入高盛,90年代在操作中国电信、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企转型上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真知小人物日历:在被历史的苹果砸中之前,每个人都是小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