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海子
查看话题 >谈海子——面朝大海饮鸩止渴
为什么海子会自杀? 讨论起来,大家总是聊阶级,说软弱,大谈特谈海子生平。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走进海子的诗里去,愿意“放下上帝身段”听听凡人的纠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单单挑出这句诗来看,当然是柔情、平和、如冬日暖阳。但如果就这样来读诗,未免浅薄。 放眼全诗,其实很快就会明白过来,与其说这是一种“温情”,不如说是一种“刺痛”。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这是这首诗的起始,也点明了这首诗的文眼:幸福。 海子如何定义幸福的呢?有两套标准。一个叫“海子的幸福”,一个叫“尘世的幸福”。 “海子的幸福”: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个小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尘世的幸福”: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 划分清楚了这一点,你大概就能明白过来,“海子的幸福”和“尘世的幸福”,在划分标准上是存在分歧、不相容的。 这个分歧导致了他迫切想告诉每一个亲人,甚至是告诉每一个人,他所理解的幸福,他所渴望的幸福是什么样子。 于是在这首诗的结尾,他隐晦地塑造了一对矛盾关系:陌生人和“我”。 他标示他要为那些在尘世里挣扎求取幸福的人们祝福,他也用一个“只愿”标示了自己的心迹——无论如何,不管怎样,我们是两种幸福,我不想成为你们,我只想要我自己的幸福。 于是结尾这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一旦细细品味,就再也感受不到他开篇时的激动和喜悦,而是流露出一种抗议、一种迷茫。 我们再看他诗中的一个高频词“明天”。 “明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词语,却也是一个自我安慰的词语。 海子并不知道自己心里的幸福应该怎样去实现,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因此他才试图推脱给可以一蹴而就的“明天”:反正明天一定会有的,明天一定会来的,明天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在卧轨前创作了这首诗,才真正为我们解释了他的自杀。 他此时心里抱有着一种极其病态的纠结:他越期待那个春暖花开的明天,就越陷入现实无能的苦闷。明天越是希望,就越折磨,不断磨损着这位渴望幸福从天而降的年轻诗人焦虑的内心。 我想,海子的悲哀,在于他这一颗热切的心,搭配上了过于笨拙的手脚。在于污浊的尘世,配不上他的单纯。
这不是诗人的悲哀,是世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