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不了的江湖梦
查看话题 >查先生的动词
据说很多人觉得读武侠不算读书,又或者一目十行待之,严肃文学用审慎的态度,通俗文学不妨轻佻,这是各自的心态,无可指摘,以我有限的阅读经验,别人不敢讲,如果速读金庸的话,总觉得未免浪费了点。且拿金庸的动词,说说我的理由。
《碧血剑》第三回讲袁承志初学武功:袁承志听说是教功夫,便抢上前去,伸手去摸师父长衫后襟,眼见便可摸到,衣襟忽然一缩,就只这么差了两三寸。袁承志手臂又前探数寸,正要向衣襟抓去,师父忽然不见,在他头颈后面轻轻捏了一把,笑道:“我在这里。”袁承志一个“鹞子翻身”,双手反抱,哪知师父人影又已不见,急忙转身,见师父已在两丈之外。他甚觉有趣,心想:“非抓住你不可。”纵上前去扯他袖子。穆人清大袖一拂,身子荡了开去。
这段看似很寻常的文字,动作有“抢、伸手去摸、一缩、前探、抓去、捏了一把、笑、翻身、反抱、转身、纵上前、扯、一拂、荡了开去。”特别是师父的“衣襟忽然一缩”“轻轻捏了一把”“大袖一拂”“身子荡了开去”,于不急不慢(“一缩”)中展现了一个武功高手飘逸(“轻捏\一拂”)又大气(“荡”)的境界。
《笑傲江湖》第十九回讲令狐冲和秃笔翁丹青生等人打斗:
他尚未站定,长剑已在身前连划三个圆圈,幻作三个光圈。三个光圈便如实有形之物,凝在空中停得片刻,缓缓向令狐冲身前移去。这几个剑气化成的光圈骤视之似不及一字电剑的凌厉,但剑气满室,寒气袭体。令狐冲长剑伸去,从光圈左侧斜削过去,那正是丹青生第一招力道已逝,第二招劲力未生之间的一个空隙。丹青生“咦”的一声,退了开去,剑气光圈跟着他退开,随即见光圈陡然一缩,跟着胀大,立时便向令狐冲涌去。令狐冲手腕一抖,长剑刺出,丹青生又是“咦”的一声,急跃退开。
如此倏进倏退,丹青生攻得快,退得也是越快,片刻之间,他攻了一十一招,退了一十一次,眼见他须髯俱张,剑光大盛他,映得他脸上罩了一层青气,一声断喝,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光圈齐向令狐冲袭到。那是他剑法中登峰造极之作,将数十招剑法合而为一。这数十招剑法每一招均有杀着,每一招均有变化,聚而为一,端的是繁复无比。令狐冲以简御繁,身子微蹲,剑尖从数十个光圈之下挑上,直指丹青生小腹。
两段打斗极具气势,让人血脉贲张,这气势自然全依赖动词而来:连划、幻作、凝、停、移、骤视、满、袭、伸、削、退、缩、胀、涌、抖、跃、张、映、罩、喝、蹲、挑、直指。先将对手的剑如何凌厉写到了极致,再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如何了得,只四个字“以简御繁”便境界全出,端一个“御”便已胜出。
可用的例子太多,不必精心去选,以上都是随手摘抄的。武侠是动作片,动作片好看不好看,就看武指是谁,是袁和平程小东还是元奎元彬还是董玮林迪安,一家一家的看门绝招。金庸像是博采众长的武学大师,动作千变万化,绝招频出。
研究金庸的高手很多,我是个门外汉说几句很粗浅不痛痒的话,供路过诸位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