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吗
最近在读《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有朋友笑我,说我现在读的书都是一长串名字的,哈哈,好像的确是这么个理~
我原以为,二十几岁,应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有青春,有奋斗,有挫折,有小小的成功,有刚接触社会的青涩,有刚好品尝到的孤独。而书中有一章说的是:我的二十几岁真的糟透了!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我的这段时光。
我的二十岁,始于大三,那时便开始要考虑自己的职位方向,还有要不要继续深造的问题。可能是出于对高考分数的不满以至于大学只是个普通的本科而心有不甘,当然也夹杂着当时所读的专业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岗位的残酷现实,我选择了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这一切。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去到我想要去的地方,也在研究生阶段对自己的技能和专长有所了解,知道了自己在什么领域能发挥所长,似乎让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一定的方向,这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我最大的收获。可是其他方面呢,生活、现实和感情上的方向我却始终觉得迷茫。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曾经的我努力的目标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有挣钱养活自己的本事,不管是主业还是副业,我应该都饿不死。而这一切,在不久前的某个瞬间之后,也就不再有意义了。所以现在的我,又开始陷入迷茫,不知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尽管如此,心里却依稀有个微弱的声音在说,做你喜欢的,可是,我真正喜欢的又到底是什么,我似乎还弄不清楚……
最近有关注的一些公众号也有讨论到工作和自己喜好的问题,个人觉得观点有可取性,大体建议是,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是否喜爱这份工作但至少不讨厌的话,先在这份工作上努力达到能力所企及的顶峰,钻研到具有一定深度,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你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深入,你会从最初的兴趣转变到热爱,而那些功名利禄,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已。
关于工作是如此,那么,生活和感情呢。正如书中所写,二十几岁,我们开始应对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开始接受一次次分离。“不仅没有像书中的女主角一般被爱救赎,反而发现爱情本身就足以让人头疼,纠结他爱我、他不爱我、他有多爱我和他能爱我多久的哲学问题。 原来二十几岁从来都不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我们最穷,却什么都渴望;最孤单,却又不懂得如何获得理解。我们最敏感脆弱,却又最缺乏自知之明;最祈盼爱情,但又不知如何处理感情。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却又怕选什么都是错;最迷茫,却最不安心;最有野心,却最没能力。
爱错过人,入错过行,吃过不少苦头,咽下许多孤独,这才是我们二十几岁的生活。没有人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瑕的女王,也没有谁一直都是无忧无虑的公主,时光迟早会把你拖进烦恼的丛林,然后潇洒地打个响指:欢迎来到现实世界。 而我们在二十几岁要面对的最大的危险,其实并不是来自于生活的艰辛、职场的风波和友谊的不易,而是来自于那些“过来人”的耳提面命: 学习两小时不如化妆五分钟; 女孩子这么拼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要嫁人的; 趁还年轻,赶快找对象结婚,过了二十八岁可就难嫁了…… 看似金玉良言的提点,却是比明枪暗箭更大的恶意,它告诉你努力是徒劳的,青春是用来兑现的,而婚姻是一个女人唯一的归宿,反正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出于好心或者歹意,她们劝你走上生活的捷径,向你许诺一帆风顺。可是一个人虽然能逃得过二十几岁的苦,却无法逃脱人生。 我的二十几岁也很艰辛,昨天是,今天是,或许明天还是,但我却从未后悔经历过这样的坎坷。 因为深知时光不会停留在二十几岁,所以不敢将自己的人生过早地托付于他人。 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自己创造来的更踏实稳定,因而不敢放任自己的双脚离地,活在别人建造的梦幻泡泡里。 正因为懂得感情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才不想做那个光芒尽失的阿修罗,让自己沉溺于任何一个温存的怀抱。 二十几岁时经历过的所有挫折,都是为了在不远的将来不再重复人生的坎坷。 我们的二十几岁很糟糕,但它不会永远都这样糟糕下去。而今天你经历的所有糟糕,原本就是来日换取扬眉吐气的资本。 没有谁生来就是自信优雅又活色生香的,所有美好的背后,都藏匿着无数的糟糕,咬着牙熬过这一段,你才能长成自己一直羡慕的她们的模样。 一点点学会处变不惊,学会不动声色,获得游弋于危险丛林并自得其乐的能力,你就会慢慢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孤独作伴,也逐渐能够承担爱情的重量。 爱过,错过,试过,努力过,别怕难,也别怕错。”
愿你我共勉,走过这段人生的迷茫时期,不负二十几岁这美好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