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逛博物馆
南通被称为“近代第一城”,最重要的人物是张謇。这位清末最著名的状元,也是伟大的实业家,着力在自己的故乡进行近代化实践。可以说张謇凭一人之力,使南通成为现在的样子,南通几乎随处可见张謇的痕迹。这种一个人占据整座城市的例子大概不多。
张謇在南通创办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将此作为着力点,打造成“博物馆之城”。事实上,南通除了博物馆也没别的,不是旅游城市连青旅都没有。好处是绝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免费的。
一
濠河是南通的护城河,现在全部作为濠河风景区,也就是说老城区其实非常小,步行也能轻松逛完。从城东开始,围着濠河逛博物馆。蓝印花布是南通特产,蓝印花布博物馆却非常破旧,不知是疏于打理还是展陈风格就这样,布料东一堆西一堆,像仓库一样。除了走廊上的纹样展示,大概都算不上博物馆而只能叫陈列馆,因为没有什么“物”可“博”。可能去的太早,馆里灯也没开,好像和我一样没睡醒。南通地标文峰塔下个簃艺术馆,纪念南通海门籍的国画大师王个簃,未见王个簃作品,一层正展示南通妇女书法家写张謇所撰楹联,有一联颇佳:能消忙事为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对面文峰公园内的南通纺织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纺织博物馆。入口处接待小妹是个闲差,看我进来才抢着去开灯。这种待遇我有过很多次。不过灯开得仍不如我看得快。博物馆85年建成,充满上世纪的气息。从纺织起源展示到近、现代成就,织物和机具都很破旧。当代部分的展品多为毛纺厂的毯子、被单之类,它们没想到自己也能进博物馆吧。(插一句,这个领域里,苏州的丝绸博物馆十分精致)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馆外有一个近代纺织车间,用大生纱厂的原材料复建的,展有纱厂的机器。还有农舍区和商业区,重新建起来一条仿古街区,房子都闲着,只有一间开着门,似是纺织体验,一个老头在屋里坐着,不知何时能等来一个客人。


二
即便不看其他水分淋漓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足以值得这趟旅程。没有想到这位1905年诞生的老人家现在是如此美妙。诸馆组成的建筑群占地7万多平方米,成为异彩纷呈的公园。百年华诞时建造的新馆由吴良镛设计,展陈南通历史。第一展厅为古代历史,圆厅中央竖着一组巨型的煎盐所用盘铁,显示南通以古老的盐业而兴。出土的石器、骨器、铁器等展品不是沉默地躺在柜子里,而是缀在墙上,与释文融为一体,既是展品,也呈现出装饰效果。博物馆展示劳动工具时,通常会塑很多蜡像,打造出一个劳作的场景,蜡像做得精致还好,若制作不精则十分骇人,走在密密扎扎竖着这种蜡像的馆里让人毛骨悚然。而南通博物苑里一个蜡像都没有,代之以铁丝编成的人形,古老的犁、锹、织机等机具在富有现代感的塑像手中仍是当年被使用的样子,不会被蜡像喧宾夺主,又产生出碰撞感的艺术风格。我第一次看到这样高级的做法,真是惊奇。
历史厅结束到二厅要通过一段走廊,一拐弯赫然一座一人高的妈祖坐像,明代铜铸,衣冠华美。这是给历史结束的一个标识,给文化开启的一声先导,是你参观间隙的一记醒神,两段华章间一个重重的顿号,博物馆在两个展厅的途中也设置了惊人的玄机。由这尊妈祖所引荐的文化厅则更为两震撼。右侧成排的佛像,每组材料相同、大小相仿,而仪态各异,有如面对九天众神显圣;左侧成排的礼器,以一套编钟始,簋、爵、壶、豆等按功能、大小排列,如待检阅的军队。由“庙堂钟鼎”右拐而“文坛艺苑”,右侧由小佛像而重器,数尊半人高的青铜器;左侧为科举相关器具,展陈同样有趣,上悬登第的牌匾,中为考场守则,下面就是夹带的小抄。再右拐到“市井民风”,左侧为生活器具,餐具、灯具、锁具、衣物等同样分类排列;右侧为近代工业部分,区域中仅一台纺织机兀然独坐,似乎所有的信息都在它身上的履痕和铁锈中,四壁嵌有数块纱厂招牌,残迹斑斑,与正中电视上的宣传VCR形成一片有声的背景,托着当中的纺织机,成为南通文化寂然的句号。巧的是,它对面恰好是古代的嫁衣、喜帕、鞋履,那精美的图案都是一针一线手工绣成。两相对望,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在展厅出口前驻留良久,不能不感慨设计者极富心思。
一层并有“馆珍遗韵”厅,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等,展品不多,但陈列方式上一如既往。对设计的惊叹让我对展品都有些忽视了。馆内文化部分的展品不严格按年代先后,而是以形制、大小规模陈列,形成秩序俨然的视觉效果,即便是同样的器具,也自然比参差陈列夺人眼目。其次是所有展品都竖面展示,立于两侧,气势撼人,形成一种历史的剖面,走在其间有如穿越文化走廊,更能感受到其成就的流光溢彩。还有一点,新展馆墙上的文献、地图、照片等展板,皆用帆布印制,清晰无比,极具质感,绝不会反光,且不易损坏。实是在其他博物馆、纪念馆所未见。可惜的是我周围的游客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些设计上的妙处。其实这一整套展陈思路有着丰沛的吸引力,我看着这些细节很感动,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到现在依然是最先进、最精彩的。它的藏品或许不是最珍贵的,但它以整个博物馆的面貌散发出惊人的魅力,让每个喜欢逛博物馆的人沉浸在里面,享受到无与伦比的愉悦。虽然南通不是旅游城市,但它的管理者在这个最重要的景点用心经营,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不虚此行。




以上所述,仅仅是南通博物苑的新馆,只是游苑的开始。新馆东即自然馆,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一楼一面墙的鱼类标本,大致以进化为序,悬为水中效果。二楼主要是鸟类标本,都是动态,用苇草造为滩涂状。出于对展陈设计的倾心,感觉这里的水鸟标本也比别的地方神气。展柜水箱内睡有一江豚胎儿,胎衣完整,神态安详,视之久不能忘。此馆孩子很多,喧闹不堪。
苑内花木蓊郁,绿草如茵,植物种类繁多。某楼外二石像,皆断颈,一尊半埋地下,似圣人出土。苑南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进门才发现竟是范曾的家族,楼也是范曾所捐,确会择址。南通范氏至今十三代,前十二代占一层,范曾占一层。苑东张謇供沈寿借居养病的味雪斋,现为南通华侨博物馆,所见寥寥。北馆旧陈化石、字画等,现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苑当中的中馆,原为中国第一所气象观测站,现展陈博物苑首任主任、张謇学生孙钺生平。对面的南馆即博物馆旧址,与西北角濠南业同需购票参观,联票十元。一楼稍加恢复旧制,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展品俱为新置,旧藏毁于日寇战火,二楼为馆史。濠南别业,即张謇故居,和南通很多地标一样都由张謇学生孙支厦设计,四层欧式别墅,二、三层开放,场景如旧,还有张謇生平陈列。
幸运的是,南通博物苑所有的景观都可以在其官网虚拟参观,这让我上面的几千字都成为了废话,不过也省了配更多照片。




三
从濠南别业背后出博物苑北门,对岸就是南通城市博物馆,分东西两馆。东馆由历史建筑组成:上海银行和张謇之兄张詧旧居城南别业,皆欧式建筑,很优雅;二者中间为市中心美术馆,正展出本地画家作品。三者连为一体,为英语教育机构、画廊、餐厅和茶室等所占。西馆即城市规划馆,地上三层无甚意思,与中国多数城市规划馆一样,无非沙盘、公示、建设成就等。好看的是-1层历史展厅,重现了近代南通的街景,师范学校、照相馆、大戏院、电话公司等依次而立。师范学校里桌椅俨然,手贱掀开课桌,里边居然真藏有民国课本。新新大戏院里循环播放《马路天使》片段,因为赵丹正是长于南通。大聪电话公司里的电话可以听,几排插孔上分别是南通各地方言和各单位电话,插进插头就如同拨去电话,能听到南通话说着“我们这里是保坍会,哪里房子坍塌了我们就去,张謇他老人家是我们的会长”,好玩极了。
为了不被儿孙所扰,张謇晚年住在城西濠阳小筑,现也开辟成张謇纪念馆,展有其生平成就,中式院落,不大,后院树下有张謇坐像。几步外的沈寿艺术馆正闭馆修整,4月开放。沈寿是清末刺绣大家,深得慈禧赞赏。马路对面的小巷里,能找到赵丹故居,似有人住,不开放。同样在修整的还有西岸的濠河博物馆,都趁淡季修葺好了迎接游客吧。西北两座博物馆紧挨着。中国珠算博物馆里自然各种各样的算盘,不过在我看来珠算已经是被淘汰的东西,对其吹嘘很荒唐。拨算盘要能开发智商,那盘核桃也可以。中国审计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审计专题博物馆。我不太知道审计是干什么的,进馆前不太知道,出来还是不太知道。里边几乎全是文件。这两座都是国家级的专题博物馆,只是不晓得为何设在南通。
西北的西南营和寺街两处历史街区正在修整,也会新建更多的博物馆。南通正在挖地铁,尽是工地。近年各市修地铁成风,不管有没有必要都开挖,却把历史风貌都破坏了。南通这样大小的城市,围着濠河走走就最好了。



这个春天我走在江南,这是其中的一篇,你可以点进豆瓣阅读查看更多。(唔,其实日志也会发,不过订阅以后有更新会提醒你啦)
Laik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国内同志出版年度报告 (292人喜欢)
- 白俄罗斯:远去与归来 (10人喜欢)
- 俄罗斯看世遗 (16人喜欢)
- 莫斯科:赤都纪程 (16人喜欢)
- “莱卡没有回来……”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