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青龙汤加减法
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案:『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是宋代校正医书局所加。
案:此下利,非是痢疾之类,而是痰饮走肠道。故荛花治之。《金匮要略》: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案:此喘亦是痰饮所致,非是风寒。金匮诸条可证: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案:主证若是咳嗽,病机必是痰饮为主,风寒为次。不明此者,则小青龙汤不明。小青龙汤证是麻黄剂与桂苓五味甘草汤证(或简称苓桂剂)之间的方剂。不可视为简单的麻黄系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