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我可能是个变态吧,先是用一上午的时间把原著看完了。然后怕忘了细节,晚上就刷了一遍普通话版。在豆瓣看了些评价(嗯,可以说是非常不好了)但觉得也许是我看漏了什么,于是把粤语版也看了一遍。这回,我终于可以摸着良心说几句了。
原著里有非常多的细节。包括人物的性格、语气、态度在寥寥的话语间就塑造得非常生动。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实性和特殊性,这就跟在现实生活里一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人格。书里出现的三个小伙伴是莽撞冲动的敦也、笨拙敦厚的幸平、小聪明抖机灵的翔太。(就是即便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都很善良,这在回信的过程里能看出来)王俊凯对应的应该是幸平,但是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因为误会而心中充满愤怒,一心想要报复的问题少年。(想问俊凯你是不是拿错剧本??)董子健对应的敦也,是这部电影里抓得最好的了,能很迅速地把他从其他两人中拉出来。至于热巴的翔太,就算……就算她抖了机灵吧……。但是电影里,他们三回信的过程,简单粗暴得无法直视,不仅没有突出人物性格,反而暴露出了智商和情商的下限,那一丢丢仅存的温柔和小心翼翼,都荡然无存。甚至可以很简单地总结出:“这就是一个晚上我们在小黑屋里网聊的事情。”
原著里写发现时间的疑点是抬头看天,看月亮的位置。到了电影里,就变成了,看地面的月光倒影。月光倒影……(我已经无力吐槽,月光倒影和路灯倒影一样明亮……)
然后是那个离开父母,从警察局逃跑出来最后变成画家的小男孩。弹指几十年,他也好歹有3个镜头表达了中青年的成长变化,(高至霆的侧脸出来了一秒,很认真很开心地画画的一秒,非常感谢,算是此片的唯一惊喜了)但是你跟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到了开店的老板身上,岁月就只给他加了一撇小胡子呢?!这个小男孩的性格也塑造得很神奇的。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听话的熊孩子,家里来客人了(明显不是善类),也不来打招呼,反而一下冲进房间关起门来开大音响听歌。妈妈叫也不答应。明明原著里写的是“即便自己是富二代,说起家里的事情也不想说得像炫耀一样,都含糊其辞过去的小孩啊。”而且原著里的爸爸也没有主动把磁带都卖掉,而是小男孩自己主动卖的。这点很重要。爸爸能够理解儿子的爱好,只是不能理解儿子为什么在这么拮据的情况下居然随便贱卖东西,而儿子觉得造成这种拮据的状况的正是父亲,凭什么骂我。这才是父子真正起冲突的地方。(毕竟大家都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OK??)
我不是说,一定要按照原著那样拍。那肯定是不可以的,但是能不能,能不能稍微认真地接地气一点?
再来看看配音吧。我能理解一个假扮港商的角色需要有香港口音的普通话。那么为什么,都已经是粤语版了,你们还坚持用这个香港口音的普通话啊??!!旁边其他人,全世界,就连警察都讲粤语了,你这样!!这么坚持地讲煲冬瓜,是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个骗子噢!!!!
这里面所有的人物但凡剧本有心塑造的,都让人觉得非常讨厌。十足的讨厌鬼,(突然觉得港商挺可爱的,至少他坚持做自己了对吧)这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简直是电影界的一股泥石流。
就连王骁演的民警在这里都变成了一个,小孩子眼中可怕的警察叔叔。有点威胁的恐吓的语气说,你再不说清楚你是谁,你就要跟这些犯人去下一个地方了,那可不是好玩的。妈呀!!赶紧跳窗啊!!这段简直合情合理!
还想问一下李鸿其是不是得罪了造型师。我都认不出来,他是《缝纫机乐队》里的那个帅气的鼓手了。
就连成龙大哥都救不了这部电影。想要继续开店和关店的心结交代得含糊其辞,十句台词有八句是删也删不掉一定要用到的鸡汤。演他侄子和他的对话居然还有:“这些信来自未来,你要帮我保存好。“ “叔,你保存这些信干什么?”
你有没搞错?!!都说来自未来耶??!!!你确定你耳朵还在吗?还是你们台词顺序讲错了??!
大晴美这个角色,是通篇最后的连接点。在电影里用了很大的篇幅讲了一段非常励志的舞女变企业家的故事。连接杂货店老爷爷的时候,变成强行在和孤儿院的院长发生联系,并且有意快速略过这段对接。真的是一点感动和环环相扣的惊喜都没有了。
其实这整部电影都是励志片。孤儿院的小女孩变成名女歌手。逃跑小男孩变开独立画展的大艺术家。舞女变暴富企业家。就连杂货店老爷爷的杂货店一整栋都是他的,要不然怎么能保持这么久不拆。何以解忧呀,唯有暴富咯。
-
氵五不逢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07: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