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尼采(一)
我的高中同学“尼采”自杀了,我是在高中同学微信群里知道这件事的。当然他真名不叫尼采,而是叫陈希阳。在高二下学期,他经常和同学说他以后要做一个超人,别人听后揶揄他道:“嗯,你要是做超人我还要当蝙蝠侠呢。”他同别人辩解,说他所指的超人是哲学家尼采提出来的超人,是有伟大精神的人,不是漫画中的那个超人。大家都觉得他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看傻了,他也不以为意,继续做着他的超人梦。一天晚自习,班主任从教室的后门进来,将他正在看的尼采没收。随后班主任走到讲台上称:“我并不反对同学们学习课外知识,但现在大家要以学业为重,努力复习考试内容,在高考时取得理想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大学。到那时你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看你们想看的书了。陈希阳同学则与众不同,在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学习的时候,他却在看,班主任看了下手中书的名字,接着说道《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我不知道他看这种书的意义在哪儿,之前我就听说他要成为什么超人,可如果他现在不努力学习的话,我怕他连普通人也做不了,还有我想问他知不知道尼采是发疯而死?”教室里沉默了,陈希阳也沉默了,他再也没有和别人说起超人,大家却开始喊他“尼采”,开始他还以不回应的方式反抗,几个月后他接受了这个称呼。
到高三时班主任将学生按照成绩的好坏重新排座,我和尼采成绩相仿,当时二本线在500分左右,我俩每次模考都在450分左右,座位表出来后我俩成了同桌,坐在教室右边的中间,正好挨着窗户。虽然我和尼采总分类似,但各科的成绩却大相径庭。我属于那种中庸的学生,各科成绩都不好也不坏,但尼采却不同,他偏科严重,语文和英语都不错,化学和生物也在上游,但每次模考数学常在60分左右,物理则只有40多分,这样总分加起来也和我差不多。我曾经问他当初为什么不选文科,他想了一会儿说:“文科也要考数学呀!而且我也不太会地理,再说了文科没什么用,学理科才能做得了大事。”“就你这数学、物理成绩还去做大事,我看你还是多看几本尼采比较实在。“他尴尬的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
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聪明来形容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记忆力特别好,英语单词和古诗文,他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记下来,对于化学和生物题的理解也特别快。他也曾尝试将这种能力用在数学和物理上,有一段时间他将数学和物理公式背得烂熟,可考试的时候他还是无从下笔,就像拿着拼图碎片却怎么也拼不出完整的图案。后来,他放弃了这种尝试。
高三开学后,尼采总被各种情绪包围,有时候变得孤僻,很长一段时间不和别人说话,有时候又变得特别天真,总是拉着别人说他的想法。高中生的嘴总是不严,尼采告诉别人的话,总会在几天内传播开来。后来尼采干脆闭上嘴巴。也许是憋得太久,在沉默两个月后尼采开始和我说话,最开始只是闲聊,后来他见我没有将他的话到处传播也对他的絮叨不甚反感,就和我说得更多。最开始我觉得听他说说也无所谓,但他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到后来连自习时间都喋喋不休,虽然我成绩不算好,但我想努力学上一年,成绩也许会有提升,便对他的倾诉不再有兴趣,不久后他知趣的安静下来。但我还是了解到了他的许多经历和秘密。
尼采家在农村,是家里的独生子。实际上他出生前,他有一个哥哥在两岁时夭折了,在他出生后,他读过初中的小姑给他取名叫陈希阳,希望他像阳光一样活下去。他从小就身体不好,从婴儿开始就是村里的赤脚大夫家的常客。他的母亲生怕再次失去儿子,便将自己生命的全部重心放到了他的身上,对他万分宠溺,他母亲和父亲的关系因而发生了变化。他说他人生最初的记忆就是父母的吵架声,日复一日,从不停歇。在他七岁时这吵架声停止了。这年夏天他的父亲在他大伯家儿子十岁的宴席上喝醉了,骑摩托车回家的途中撞上了桥护栏,人摔进了河里,两天后尸体才被找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他只记得父亲躺在四周是透明塑料的长方形盒子里,这个盒子嗡嗡作响,他父亲一动不动。父亲的脸色惨白,他用手摸了一下父亲的脸,冷的、硬的。他看到所有的亲戚都出现在他家里和自己一样头戴白帽,身披白布,奶奶和姑姑们在塑料盒旁大哭,嘴里的喊出的话也被拉长得听不清。他感到压抑和恐惧,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他的爷爷拉过他,要他跪在父亲的遗像前哭,可他怎么也哭不出来,后来他爷爷的巴掌打在他的脸上,骂他是不孝子和他妈一样没良心。继而丧礼变成了他母亲和奶奶、姑姑们无休止的争吵,终于他哭了起来,可已经没有人在乎他的眼泪了。
父亲下葬两个月后,尼采到乡里上小学。上学的第一天,他的同学们就知道了他没有父亲。那天放学后,他们聚成一团,跟在尼采后面向他喊:“陈希阳你的爸爸呢,你妈妈晚上和谁睡觉啊?”尼采觉得愤怒和羞耻,却说不出话来。他想找到他家隔壁的男孩和他一起回家,却发现那个男孩也在那群孩子中间。他往家里跑,那些孩子也跟着他跑。终于他停了下来,在路边捡起一块石头,往他家隔壁男孩身上砸去,男孩大哭起来,其他人也都跑开了。尼采回到家后告诉他的母亲他不去上学了,他母亲问他原因他也不说,他的母亲便开始哭,他也和他母亲一起哭,直到他家隔壁男孩的母亲带着那个男孩找上门来,又是争吵,几个小时不停歇的争吵。第二天早上,他母亲拉着他一起去了学校,还和他一起在学校待了一天。自此以后,他的母亲每天送他上学,放学时在校门口接他,整个小学再也没人说过他的父亲。
尼采到镇上读初中后成绩不错,这成了他母亲的骄傲。每次周末回家,除了完成作业,他的母亲从不让他干活,尼采也习惯了这种生活。尼采中考时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这让他的母亲对他怀有了更大的希望。但进入高中后他开始偏科,在从众的心理和做大事的理想的作用下,在高一下学期分科时他没有选择文科。到高二下学期,等到他意识到自己实在学不来物理和数学时,换成文科已经太迟了。
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尼采的心思已经不在学习上了,他在课上看小说,听MP3,还买了英文版的《飘》想翻译成中文。那时他对外界的劝导已经麻木了,班主任找过他的母亲,可她母亲只是哭泣,每、当母亲哭泣时他也开始哭泣,到后来班主任也不再管他了。接下来是高考,成绩出来后我超过二本线三分,虽然选择不多,但我已经很满足了,我填志愿时选了本市的地方院校的护理专业。而尼采只考了三百多分,我听班里的其他同学说他去了一所外地的大学上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