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哒咚哒

今天我也扒一扒我的年会,虽然时间过去了一个月,但这个事情对有影响比较大。
今年年会,我们子公司人少打算上个简单的节目,应付下差事,集团直接把去年年会视频甩给我们,选曲不得不从《小宝贝》到《远走高飞》《哇卡哇卡》大串烧,我们也从开始的应付到认真。我们都是门外汉,短短二十天速成,老师从高低音教起,节拍、打花样、团队成员配合等细细斟酌,在每一次的排练,敲到《哇卡哇卡》都会听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那是我敲的,开始我也没太在意,觉得敲敲就好了。
每次排练都是乱在我的咚~~哒咚哒,同事们排练都很好甚至都和老师学更复杂的花样了。而我怎么也打不出这个节拍,我也纠结了,这是为什么啊,明明很简单的啊!
阿鼎老师让我念咚~~哒咚哒,手再跟着念的走,不行;白板画图告诉我1/4,3/4节拍,道理明白,还是打不出;老师再从手势下手,第二个“哒”时左手高抬,仍然不行;小老师也是急了,从敲鼓的姿势教起,估计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天我做了一上午的“招财猫”,也没有打出来,老师也没有办法了,大家商量着实在不行让我打简单节拍吧。我也很上心,回家,路上都在练习,上台前都没间断,咚~~哒咚哒如魔音般钻入我的脑子!我对自己说,打不出就打不出吧,只当做玩玩。“你打对了,打对了”“什么对了”,“你打对了咚~~哒咚哒啊”。哦!没有太多的心喜!上台前一刻莫名其妙的会了。
非洲鼓今后和我是无缘了!有些东西是需要天赋的,不是重复刻苦的练习就可以的!如果想学,也是拿着玩的心态娱乐娱乐 吧。
昨天看到有个词叫“灰人理论”,据说这是牛津大学里非常流行的一个学术态度。啥意思呢,就是反对刻苦。是说在那些创造性没那么高的领域勤能补拙的效果是存在的,但在高创造性领域,我们不得不尊重天赋的价值。每个人各有天分,不要在你不擅长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去找到你真正有天赋的地方。
啊哈,敲个鼓还敲出了国际理论,是不是很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