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日记》:关于两个女人的日记
电影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总有些电影仿佛有着和你一样的呼吸节奏,让你沉浸其中,纵然影片结束,可那种呼吸并未消失。你怅然所失,欲言又止,可已感受到自己心里某一处已经变得柔软——情感的教育早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恰似一颗深海炸弹,表面只起涟漪,深处翻江倒海。对此,我们无力抵抗,所能做的就是将电影的细节尽可能多的刻在脑海中,重复地咀嚼、细细地品味。
《孟买日记》最出众的地方或许正在于它的“平庸”:导演老老实实地叙述着故事,并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导演很好地隐藏起镜头,如同传统商业片一样)只让故事来呈现自身;镜头画面呈现一种粗糙的质感,恰好契合影片场景所需要的孟买的空间风格。这种呈现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对于这种并非以故事情节取胜的故事片,这种真实感让我们得以很快沉浸于故事之中,少了观者常有的疏离感。
在我看来,孟买日记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孟买这座城市,它承载着故事主人公们的生活感受和情感遭遇(还有隐藏着的导演的内心感受)。故事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在这座城市交汇、发展、结束。这座城市也成为故事中人物情感发展的见证地。
孟买景观的多重呈现
影片一开始即是雅思敏用DV记录呈现的自己在孟买的生活。在雅思敏的纪录片中,孟买显得拥挤、凌乱,无论是鳞次栉比的住房还是节日活动中、公交车上拥挤的人群。雅思敏刚来孟买不久,因此这种呈现最初更像是一个旅客浮光掠影式的游览——充满好奇,止于表面。随着雅思敏内心世界的展现,孟买才逐渐有了深度。然后影片出现的是画展中画家阿润呈现孟买的一系列画作,相较于雅思敏略显无序、日常生活化的记录,画作的呈现是严瑾、抽象和艺术化的。萨伊的照片同样表现孟买民众的生活:洗衣男工穆纳的日常工作、商铺的老板、街上的路人、孟买夜晚“打老鼠”营生的人(也是穆纳)……,她照片的呈现是一种马格南纪实摄影师们(西方式的、并非弱势的)的人道主义观照。这由三种不同的媒介,三个不一样的人呈现出来的孟买无疑是多重的。
性别、文化、阶级的多重呈现
作为影片中的两位女主角,萨伊和雅思敏虽同为女性,但她们身上承载着不同的文化、阶级,在影片中的呈现也各不相同。
萨伊作为西化的资产阶级女性,无疑是自由、平等、开放的。影片中萨伊的出场是在男性友人的陪同下(汽车中,私密的空间)、她的着装是西式的职业女性套装(影片中出现的绝大多数女性都是传统的着装,包括阿润那同样西化的女经纪人)、甚至在影片没进行多久就来了场一夜情(或许是叙事情节的需要,但更像是把萨伊这个人物所代表的文化象征化)。我们也可以看到萨伊自由穿梭行走在开放的、有时全是男人的(穆纳洗衣的地方、建筑工地上)场合中———这一切并未使萨伊受到什么非议,矛头指向的却是穆纳。友人笑萨伊屈尊整天和下层人(穆纳)混在一起,家里的女佣人劝萨伊离穆纳远点(“这种男人没安什么好心”),穆纳的女雇主(和穆纳有肉体关系)嫉妒地讽刺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些本应在印度社会(男尊女卑)看来十分反常的行为,当指向萨伊和穆纳所代表的阶级(种姓制)时,一切又得到了合理解释。导演并未强化这一冲突,如同萨伊在遇到劝告时,只微微一笑,不置一词。
雅思敏在影片中的呈现十分独特:不同于萨伊自由穿梭于开放空间,雅思敏是一种DV记录式的自我呈现,并且始终仅仅作为一段影像而与阿润产生交集。这种呈现方式———“影像中的影像”或说“画框中的画框”,凸显出的是与萨伊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传统的、受约束的、附庸于丈夫的女人。我们甚至很难从雅思敏的DV记录中得到她完整的形象:大多数时间她隐身在DV背后,我们只闻其声;在公共场合,或者身披黑色长袍(在旅游景点),或者只有一些局部特写(在海滩边);在她家中,我们才得以看到她精心打扮(着传统服装,戴金饰)的半身像。
情感·叙事·凝视
在《孟买日记》中,萨伊无疑是叙事主体。她“寻找”的动作———一种主动意味的动作,无论是她对阿润的情愫(她的监视、偷窥)、与穆纳的相处还是她穿街入巷的拍照行为,是影片叙事的内在动力。其他男性角色则成了客体———这似乎颠倒了一般爱情关系中男女的位置,甚至与经典叙事模式中(男性为行动的主体)女性所处的位置亦有所不同。然而萨伊又无时无刻不处于男性角色及观众的凝视下(她脸部的特写、闪烁迷人的大眼睛、形体的展示),成为经典叙事中窥视者(男主人公及具有认同感的观众)的被凝视对象。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萨伊无疑是影片叙事行动的主体,可作为女性,她依然陷于父系话语结构中的传统的女性形象。
雅思敏在故事情节中并不存在(从DV中我们得知,她已因丈夫出轨而自杀),她始终是一位“缺席的在场者”。她只存在于DV这个小小的画框中,如同一般传统中囿于家庭的女性。可当她凝视镜头(她倾诉的对象弟弟、阿润、观众)诉说时,她那如同日记般隐秘的内心感受也穿透镜头向凝视者袭来。反打镜头中阿润的特写(满脸关注的神情、泛着泪光的眼睛)向观者暗示着感动,并感染着观众。或许这只是一个有点浪漫、有点俗套的艺术家及其缪斯的故事,又总有一些地方打动人心:或许因为雅思敏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受束缚的女人,而是具有灵魂的个人;或许因为她淡淡叙述自身的快乐及不幸的口吻;或许因为她是神秘的、悲剧的;或许因为她的眼睛......这是种节制且隐秘的情感,如同春风解冻,恰似影片开放式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