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物】我们的•林若宁
Y写过一首《我们都爱》给林忆莲,他说就是想着派台的时候DJ会介绍说“我们都爱林忆莲”,啧啧啧,填词人的这点小心思,甜到了我。
借用这个concept,今天的推文就叫《我们的·林若宁》。

两年前开始看《玛嘉烈和大卫·绿豆》的时候,我是看了六集就弃剧了的,直到一年前在香港的书店,看到了原著,一眼看上去装帧非常合我的胃口,便翻了起来。当我看到《我们的》歌词,便感叹,嗯,这就是林若宁的歌词,就为了这两页主题曲,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然后回家把这出戏从头到尾看完了。

最后电视剧所用的歌词版本和书里面的略有出入,成品也算是非常赞了,起码是少数我随机播放时一次都不会跳过的歌,但是,和宁宁的原作比,无疑还是原作更胜一筹,不要看只改了那么几个字,有时候妙品和逸品就差那几个字。
不如我们还是先说一下最后面世的这首歌。
作为Viu TV的开台剧,《玛嘉烈和大卫》虽然用的还是TVB的旧人,但拍出来的feel就是有自己的格调。镜头的角度,画面的留白,主角过分素净的家,都不是港剧常见的打开方式。不一样的拍摄手法,当然要配不一样的主题曲,于是便有了这首《我们的》,幽幽的,缓慢的,不像一般主题曲把剧中主要元素和人物关系通通摆出来,具体的东西什么都不用说,玩的就是曲径通幽的小把戏。
你说有我便有你 我说知己便知彼
我俩最庆幸曾偶遇
呼吸空气 呼吸到你
你说如我俩被放弃 我说更要黏在一起
我俩被世上忘记
亦会忆起我与你结识日期
你的鼻鼾和我的疮疤
最真实还原落妆的脸
让缺陷更亲切
联起两个世界大家宽厚点
我的负评和你的尖酸
有些事何妨互相欺骗
愿意扮看不见
联起两个世界熟悉阴暗面
有人说,这剧是个真会谈恋爱的人写的,我想说,这歌也是。
宁宁原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直到脉搏酸软 如果老了你我便分享钙片”,看到“钙片”这词很难不感叹港乐的包容性,无论你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通通可以入词,还要让你觉得在此语境之下这就是最妥帖的意象。
填词人的其中一项存在意义,就是把你我皆可见但无法运用的意象,自然而然地融入为可以被喜爱并产生同感的歌词之中,有个类似的比喻就是,我们就像是浮沉在大海中的人,而时间就是海水,水很多,但是不能喝。相似地,意象很多,但是你不知道怎么用。不要紧,这世界有那么一些人知道就好。
在我的印象中,林宁宁本人其实不像他的歌词那般温柔细腻,而像他家师父一样,其实是个腹黑萌。当年两师徒为李克勤的《Threesome》包碟,夕夕说让宁宁一起拍唱片封套,宁宁说,还是不要了,免得将来我去买翻版的时候像你一样被人认出来就不好了(背景故事:夕夕有一次去买翻版被记者拍到了,记者去问了一堆歌手对买翻版怎么看,大家blablabla地说了怎么怎么不对,记者亮出来说是林夕买翻版呢?一众歌手立马噤声。就只有宁宁敢这样怼师父,啧啧啧)。

后话是,最后还是三人一起拍了唱片封套。
两师徒的互动总是那么有爱。宁宁说,在商台广告部工作的其中一个员工福利就是可以大开眼界目睹林夕即席示范极速填词。我完全能明白这种心情,我也很想现场看Y填词,可惜Y说他是超级分心怪,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写歌词,无法如愿的我默默躲墙角画圈圈。
有一次一群人说好了下班去打边炉,结果准备出门是夕夕收到了急稿order,于是一群人就在公司等夕夕先把歌词写完。不知道宁宁那刻的心情是开心地看着师傅写歌词比较多还是在想不知道几点才可以吃上饭比较多。结果是,大家并没有饿很久,个半钟之后大家已经开吃了,“极速”二字必须不是浪得虚名。
一行人之后才知道夕夕当时赶的正是那年叱咤至尊歌,并且是令金牌经理人PACO听到有钱跌落地的《越吻越伤心》。
宁宁是少有的为TVB艺人写歌词可以写出很不TVB tone的词人,可能是他特别懂发掘一个人的其他可能性。还记得2002年宁宁帮Flora写的《嫌你太好》,在劲歌金曲上推的时候,关于这首歌是怎么写出来的,他说,他写这首歌的时候想起《绝世好爸》,想起《壹号皇庭》,想起《妙手仁心》,想起真的唱歌的陈慧珊。

我还记得,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林若宁,也就从这几句话开始,我喜欢这个填词人。
喜欢呐,有时候就是那么莫名其妙的东西。
想看更多港乐碎碎念,欢迎关注【词中物】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