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环境描写(三)

5、真实画面勾勒法
故事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故事情节必须合情、合理、合规。真实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体现人物生活的真实画面。因此,站在勾勒真实的人物生活画面的高度来思考和构思人物所处环境的描写。
范例:
袁鹰的《白杨》一文开头有这样的环境描写的片断: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点拨:作者在首段便清楚地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6、特殊气氛渲染法
渲染气氛是环境描写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环境描写时,除了关注人物、考虑情节等外,要为故事的发生、发展营造恰如其分的气氛。通常表现的气氛有恐怖、害怕、热闹、冷清等等,这种气氛往往与人物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
范例一: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的环境描写片断: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点拨: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样的场合下,就应该选择描写这样的环境,才能符合当时情况下人物的心情。
范例二:
鲁迅先生的《药》一文结尾的环境描写片断: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点拨:在这个特殊的场合,巧妙地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读完此片断,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仿佛脑后传来了凄凉、哀婉的声音。
7、故事情节推动法
环境描写并不是单纯的,在故事中,它还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通俗地讲,环境会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其中的道理并不难懂,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总会影响故事中的人物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人物的变化很自然会影响到整个故事的变化。因此,描写环境时,应该要思考到如果运用环境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只有这样思考,才能更好地描写环境。
范例一:
在《智取生辰冈》中有这样一个环境描写片断:
约行了二十馀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点拨:在《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文中直接写“热”有二十多出,间接写“热”也有十多次之多。文章对“热”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了气氛,帮助刻画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了故事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范例二:
在《边城》中有这样一个环境描写片断: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点拨:精彩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这段文字巧妙地借助感官系统,从声音、气味、色彩等方面生动细腻的描绘了湘西乡村宁静古朴的黄昏图画,真切地再现了边城的美丽和平静,烘托出翠翠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范例三:
有同学在《登鞍顶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环境描写的小片断:
鞍顶山位于绍兴回山、金华潘安与台州三洲的交界处,主峰海拔834.3米。从远处看,山体形状很像一匹骏马,山巅更似马鞍的逼真造型,鞍顶山因此得名。
......
五一节期间,在妈妈的号召下,我和表哥表姐一起登慕名已久的鞍顶山。
沿着弯弯曲曲的茶树间石台阶,......我们足足爬了两个多小时,才登到山顶。 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山顶有一块横空出世的巨石,妈妈说:是放眼三州的最佳观景点。哇,太美了!高空天宇浩荡,远处群山连绵,公路四通八达,村落星罗棋布,楼房鳞次栉比。低头看脚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已站在深不见底的悬崖峭壁边缘。
突然间,天色暗了下来,一朵乌云遮住了太阳。妈妈说:“不好,要下雨了。”山顶没处避雨,我们只好转身赶紧朝半山的庙宇跑。......
点拨:环境描写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使得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不是这“雨”,在山顶还会有别的故事发生。要学会使用环境的描写改变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朝着自己构思的方向发展。
8、文章主题深化法
深化文章主题这是每一个描写要素承载的任务,环境描写当让也要担当这一责任。为了写好环境,必须站在深化文章主题的角度来思考环境描写。一般情况,在小说中多采用环境描写来深化文章主题。
范例:
在老舍的《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一个环境描写的片断:
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的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
点拨:分析小说或者文章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此片断中,环境描写传神地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揭示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总之,要掌握环境描写的技巧和方法,就必须紧密结合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来认真思考,针对不同的要求,选择环境描写的侧重点,才能勾勒出一个符合人物的心理、心情、性情,且能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揭示主题的真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