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
1.从众是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真诚的内在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2.处在愉快的人中间会使我们有愉快感。(心境联结)
3.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就是我们自己的观点。
4.我们很容易贬低远离自己的人或失去个性的人。(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对于个性化的人是最富有同情心的。)
5.当外界的影响作用超过了内在的信仰时,态度便无法决定行为。当一个人单独行动时,个体几乎总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个体单独反对群体就是另一码事了。
6.对纳粹统治的最终反应通常在早期就已出现。开始做出顺从或抵抗的行动,这就会形成一种态度。而态度随后又会影响行为,行为又反过来加强了态度。
7.文化是生命最有力的塑造者。
8.对邪恶的听之任之常常会使之日积月累,尽管自己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做恶。拖延同样是对自我伤害的无意识放任。
9.我们研究的最基本的结论是,普通人,只是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心中并没有任何仇恨,也可以成为可怕的破坏性活动的执行者。
10.我们对自己的判断感越不确定,我们就越容易受他人影响。
11.3-5个人比只有1个或2个人能引发更多的从众行为。当人数增加到5个人以上时,从众行为会逐渐减少。(多个小群体的一致意见会使某个观点更可信)
12.如果有人破坏了群体一致性,那么会降低群体的社会影响力。
13.如果刚巧有一个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那人们几乎总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14.如果你能找到某个人和你立场一致的话,那么你为某件事站出来就容易得多。(同伴的支持极大地增强了一个人闯荡社会的勇气)
15.归属群体的从众压力。
16.服饰也能塑造人。
17.个体一旦在公众面前做出承诺,就会坚持到底。(公开承诺,引导积极评价)
18.一个人可能屈服于群体是因为①想被群体接纳和免遭拒绝,(规范影响)或者②获得重要信息(信息影响)
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或者因为我们想要做出正确的行为。
19.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所以,如果社会压力非常明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他们常常会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