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第12辑
书 名:世界文学评论. 第12辑
书 号:978-7-5192-4319-7
作 者:《世界文学评论》编辑部 编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C i p分类:I106-53
C i p核准号:2018024999
主 题 词:世界文学-文学评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8.3
开 本:16
版 次:一版一次
装 帧:平装
印 张:13
页 数:208
字 数:350千字
定 价:50.00元
作者简介:
略
内容提要:
略
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关注世界文学发展与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重视对全世界文学大奖获得者作品的研究,重视对英美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与作品的研究等。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百年新诗论坛、英美小说研究、爱尔兰文学研究、欧洲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文学地理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地方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国诗歌研究、图书评论与研究综述等。收录文章有:《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述评》、《论<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东方之镜>的伦理价值》、《当代华语小说中的文学想象与文化置换研究》、《詹姆逊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百年新诗新作的成就及其价值》等。
目 录:
中外作家与学者访谈
一个汉族作家的藏地颂辞——牛放先生访谈 涂慧琴(1)
学术前沿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层深结构 邹建军(8)
文学地理学批评
《洛阳牡丹记》中的地理基因 杨 子(17)
精神荒原与回归意识:《弃儿弗朗索瓦》中的地理因素 刘 洁(25)
光盘小说中的地理空问建构及其意义 卢建飞(34)
美国小说研究
都是匆匆惹的祸——艾丽丝·门罗《匆匆》的无器官身体解读 孙 芳 康有金(41)
生成的孽缘——解读艾丽丝·门罗小说《机缘》 康有金 潘怡泓(46)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男性气概书写 陈文娟 叶 翠(5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物品文化现象 徐 娟 崔颖颖(56)
摆脱物化命运的一曲壮丽悲歌——《惊奇山谷》中维埃拉的命运述评 姚 刚(60)
美洲文学研究
从客居到永居——《大汉公报》诗歌中“家”的观念的变化(1914-1960) 徐学清吴 华(66)
在文化的对立中徘徊——《茫茫藻海》中的矛盾书写 甘小盼(78)
苏斯博士儿童绘本的不可译性 高浩双(85)
寻求共性之美——有关《金山》的他者形象 王小妹(90)
欧洲文学研究
《普通人》中的个体意识探析 万紫薇(94)
女性自我的成长:《心之死》中的女性主题 张 丽 邹带招(97)
何处是生活?——从契诃夫小说人物命运看其宗教态度 于 倩(101)
《罗斯莫庄》中布伦德尔的潜在价值探寻 丁 萌(107)
东方文学研究
想象的存在命定的危机——《午夜的孩子》中印度的身份认同危机 李泽生(114)
富士山汉诗中的神化叙事 唐千友(121)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论殷瑶之“三来”“四体”说 张国理(130)
对“郑声淫”一说的重新考据 毛 翎(138)
古典诗词中的“空间透视”艺术 廖杜宇(145)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青藏》:康巴作家的艺术探索 胡志金(150)
在行走中寻找微笑的诗人 庄桂成(156)
沂蒙山的馈赠——评“赵德发现象” 徐玉如(163)
比较文学研究
中西文化视阈中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杜雪琴(170)
细评弗罗斯特The Cocoon一诗的汉译 蒋坚霞(177)
《上海孤儿》中的中国形象 朱 莹 工成军(184)
图书评论与研究综述
接受美学兴起的原因 常 波(188)
一部长诗的三个维度——蔡骥鸣《梦醒起来见太阳》 刘 枫(192)
Contents
Interview with Chinese and Foreign Writers and Scholars
A Han Writer's Eulogy for Tibetan - An Interview with Niu Fang TuHuiqin 1
Academic Frontiers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Zoujianjun 8
Literary Geography Studies
The Geographical Gene in Notes on the Peonies of Luoyang YangZi 17
Spiritual Wasteland and Returning Consciousness: A Study on FranOois le Champiin the Literary Geography Liu Jie 25
The Constru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Geographical Space in Guang Pan's Novels Lu Jianfei 34
American Novel Studies
Haste Makes Waste - A Study ofAlice Munro's So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y without Organs SunFang KangYoujin 41
The Doomed Love - Analysis ofAlice Munro's Chance KangYoujin PanYihong 46
On the Manhood Writing in The Sun also Rises ChenWenjuan Ye Cui 52
The Phenomenon ofMaterial Culture in The Great Gatsby Xujuan CuiYingying 56
Escaping from the Fate ofMaterialization - Comment on Violet's Fate in The Valley of Amazement Yao Gang 60
American Literature Studies
From Sojourners to Settlers - 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Home in the Poems in The Chinese Times (1914-1960)XuXueqing Wu Hua 66
Wandering in the CulturaIAntipathy - the Contradictory Writing in Wide Sargasso Sea Gan Xiaopan 78
The Untranslatability of Dr. Seuss's Picture Books GaoHaoshuang 85
Equal Communication and Beauty in Generality - On the Image ofOthers from Gold Mountain Blues WangXiaomei 90
European Literature Studies
An Analysis oflndividual Consciousness in Everyman Wan Ziwei 94
Female Self-growth: On Female Theme in The Death of the Heart Zhang Li ZouDaizhao 97
Where is the Life?—Exploring Chekhov's Attitude towards Religion from the Characters' Fates in His Works YuQian 101
Searching for the Potential Value of Brendel in Rosmersholm DingMeng 107
Oriental Literature Studies
Imagined Existence and Destined Crisis - The Identity Crisis oflndia in MidNight's Children LiZesheng 114
On the Japanese-Chinese Poetry about Mt Fuji in the View ofApotheosized Writing TangQianyou 121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Studies
The Study on Yin Fan's "SanLai" and "SiTi" Theory ZhangGuoli 130
Revisiting "The Obscenity of Songs in Zheng" MaoLing 138
On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Art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LiaoDuyu 145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Studies Qinghai-Tibet: The Unique Poems of Kangba Writer HuZhijin 150
A Poet Looks for Smiles in Travelling ZhuangGuicheng 156
Generosity from Mount Yimeng-Views upon "Phenomenon of Zhao Defa"XuYuru 163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A Study of Literary Geogra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uXueqin 170
Comments 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coon by Robert Frost Jiang Jianxia 177
The Image of China in When We were Orphans ZhuYing Wang Chengjun 184
Book Review and Academic Trends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 Chang Bo 188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ai Jiming's Long Poem Seeing the Sun after Awakening Liu Feng 192
文 摘: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层深结构
邹建军
内容提要: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最近十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从伦理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会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并且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在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时候运用起来比较方便,中国本土学者提出来的一整套新的术语与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只注重研究作品而不注重研究作家,只注重研究外国特别是西方的作家而不注重研究中国本土的作家,只注重研究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不注重研究作品的美学构成与艺术形态等。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文学伦理学批评要在以往一维基础上形成三维格局,我们不仅要研究作品更要注重研究作家,不仅要研究作家更要研究作家背后所存在的更加广阔与深厚的东西,以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整体性的文学伦理学研究。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主要是从对于作品的研究中得来的,要在研究作家与作家背后更加广阔的东西之后,提出一些针对作家与作家背后东西的基础理论,产生一些新的术语与概念,以形成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三维层深结构,让我们本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更加完善与完整,从而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 批评实践 批评理论 层深结构
作者介绍: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地理学与文学伦理学。
Tittle: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bstract: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made a large numberofimportant findings in studying literature from eth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methodolog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has facilitated the study offoreign literary works. Undoubtedly, the terminologies and concepts o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formulated by Chinese scholars have exertedgreat influences on literary stud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s in its practice. For instance, the present stud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works than the writers, the foreign especially western writers than Chinese writers, the contents of the works than the aesthetics and art formsof the works. Therefore, 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offer two tenta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riticism, namely, theformation of an overall study of th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shifting from one-dimension study on literary works to three-dimension study onthe works, the writers and the more profound aspects about the writers, and the formation of a deep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of the theory of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drawing theories and formulating new terminologies and concepts not just from the study ofthe works, but also fromthe study ofthe writers and more about the writers. By doing these, the present theor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will definitely be perfect andit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Key words: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criticism practice criticism theory deep structure
Author:Zou Jianjun is from th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British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Literary Geography and EthicalLiterary Criticism.
大家都知道,近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西方。20世纪的西方文论,基本上都是以批评方法而构成的,一种批评理论接着一种批评理论,一种批评方法接着一种批评方法,连续不断地发展,直到今天也还是如此,形成了一个为许多学者所谓的“文论世纪”。自近代开始的“西学东渐”,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包括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基本都是采用西方的批评方法。这就产生了一个很重要现象,就是曹顺庆教授所指出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得了“失语症”。所谓“失语症”,就是说中国的文学研究者和批评者,不会讲自己的话,不会以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思想,一讲就是讲西方的,唯西方马首是瞻,一旦离开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就不会写文章、不会讲话,甚至是不能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了。“失语症”不是说不讲话,而是不会讲自己的话,只会运用西方文学理论里面的一些概念、术语,采用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家在20世纪所产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中国古代文论虽然非常丰富,有的文论著作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特别是南朝文论大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整个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文论巨著。但是,我们当代的文论研究者和批评者,很少使用刘勰的那些术语和概念,去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虽然也有一些人在论文里面运用,但是其结果是很难取得成效,最后还是觉得使用西方那套东西比较顺手,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并且相当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刊物发表论文都喜欢那一套,有的编辑受到西化之风的影响,或者是喜欢比较空洞的、抽象的东西,特别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所演绎出来的一些东西,那样一些大而化之的宏观理论。如果说不引用、不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很多学术论文会被批评为学术水平不高、理论性不强,好像实证性的学术研究都没有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没有理论的根基。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并没有失语。我觉得曹教授的这种概括,还是很有根据的,高度地概括了20世纪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所存在的根本问题。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交流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一个前提。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是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颇引人关注的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都是由中国本土学者自己提出来,是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与自主的知识产权的两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这两种批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就是针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的“失语症”。虽然中国的学者们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化转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文心雕龙》里面的所发表的理论观点与批评方法比较抽象,不像西方文学理论具有一整套的术语,概念非常清楚,逻辑性很强,每一个术语和概念都有自己明确的所指,而且能够解决许多重要的问题。当然,《文心雕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文论巨著,我们现在的学者,想要写出那么一部理论巨著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部大书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像《文心雕龙》这样的中国古代文论著作,的确是没有实现现代转化,我们的文学研究者很难运用《文心雕龙》里面的那一套东西,来解释与解决当代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所提出来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古代文论要运用到当代文学批评中来,一个多世纪以来是远远没有取得成功的,从根本上来说也许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无论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学者、研究古代文论的学者还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没有能够让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得到复活,产生一种比较重大的实际效用。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学者如何采取自己的立场与什么样的措施呢?
非常有趣的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和今天不讲的文学地理学批评,都是从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那里开始的,两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都是产生于桂子山。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下半年产生的,文学地理学批评是2008年提出的,并且这两种文学批评方法都与我们的学术团队有关。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是由聂珍钊教授提出来的,我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我的博士论文就是运用伦理学的批评方法来研究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五部长篇小说的,那是一位当代美国有重要影响的畅销书作家。 《“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在2008年的时候就正式出版了。后来,我们又组织了一个国际会议,编有一本很厚的文学伦理学论文集——《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也是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在当代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这是一本重要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著作。所以,今天讲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及其层深结构问题,是有时代背景与理论前提的。
北京文人雅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网 址:www.bjwenren.com
联 系 人:温编辑
电 话:010-8082 4600
手 机:138 1082 1231
Q Q:1528969349
投稿邮箱:bjwenrenyash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