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笔下的一个扬州清明
张岱很有趣,写一本陶庵梦忆,梦中没有高官厚禄,没有官场政治,没有杀伐决断。却都是些民间的风俗方物,能人异士,风景名胜。在他前五十年岁月里,这些细节,便是他的兴趣,便是他的感触,是他后半生追思故国繁华的具象寄托。
他写一个扬州清明节,不重清明,重节。他自己也是,不在绍兴待着,专挑草长莺飞,万物滋生的季节出门游荡,饱览各地风俗民情。
这一次,他到了扬州。晚明以来,江南风流繁华似乎已为苏杭所占,扬州渐渐落下,却也依然不改其自唐代传承下来的风流气度。
那时,瘦西湖,五亭桥还未存在。最热闹的一带是: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
张岱以一个游人的角度观察到:这一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
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
清明这日,一半是亡者的祭典,另一半则是生人的喜悦,又是民众思想渐渐放开,日趋奢侈享乐的时代。自然,生人的娱乐更加壮大,热闹,隆重,这些成为张岱所感受的重点。
张岱爱热闹,不仅自己闹,也爱看别人闹。别人如何热闹,是他最有兴趣观察的。
是哪些人在参与这场热闹呢?
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游民商人妓家,是当时市民阶层里相对有钱或者有闲的一类,趁此节日,出来炫耀一下财富,招摇一下风姿,再适合不过了。
以及又有: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
这些描写,便是一幅风情画卷。画中人各有动作,各有神态。而张岱亦是围观者之一,这边看看人家斗鸡踢球,那边听听人家弹琴歌唱。再逗逗放风筝的孩童,听听别人参禅悟道,说书讲张。张岱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以及参与热闹的闲心。
他有多闲呢?他甚至见证了这场热闹的尾声。
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婢媵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
这一次,他观察的不是平民,而是更高的阶层——宦家女性们。他甚至看到了她们头上插戴了采摘来的鲜花。
他最后总结,我所见过的热闹,除了扬州的清明,便是西湖的春天,虎丘的秋天和秦淮的夏天。
为什么是这三处呢?
首先,西湖是他最爱,他写了一整本书来纪念的地方,西湖的春日热闹,一直延续到现在。可以亲自去看看。
虎丘秋。我想这即是独属于晚明士大夫的趣味,中秋夜的虎丘曲会,张岱这样的曲迷,戏痴,肯定是一直听到半夜三更的那个。可参见他的虎丘中秋夜。
秦淮夏。这则是士大夫冶游的兴趣。不多赘述,可参见他的秦淮河房。
其实,还有一句。
南宋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余目盱盱,能无梦想!
-
山核桃炒西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9 00:45:54
-
人间失格朴海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9 00:40:35
-
境格先生不太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2-05 07:50:33
-
sum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7-22 20:02:33
-
efficiency… 转发了这篇日记
“写一本陶庵梦忆,梦中没有高官厚禄,没有官场政治,没有杀伐决断。却都是些民间的风俗方物,能人异士,风景名胜。” 叫人动容。 当下叫我动容的更是那些地域性的部分。
2018-04-05 23:30:31 -
怜香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22:49:20
-
如斯我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08:56:09
-
子语游游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08:38:39
-
语石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07:49:36
-
城市中的乡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07:09:48
-
城市中的乡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07:07:08
-
潇湘翠竹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02: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