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列评论之一:叶文洁的心路历程
作为现代华人科幻作品中拔山扛鼎之作,《三体》系列近年来可谓红得发紫。以前零零散散写过一些有关《三体》和大刘的短评,几乎就是哪儿突然冒出个想法,就写到哪儿。第一部《地球往事》,第二部《黑暗森林》,第三部《死神永生》,我评得东鳞西爪,甚至相互交叉。人物点评夹杂亮点解析,还有对作者心怀不满深深吐槽的……(我必须先开宗明义地说:本人是大刘的脑残粉,几乎读过他的所有小说,还有跟他的合照,我对大刘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巍巍青山屹立不倒。哪怕我再怎么吐槽他,他仍然是我心目中的华人科幻作家NO.1。) 于是这次换个风格,写一系列短评,每次给自己限定一个框,免得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叶文洁的心路历程 说人物先吐槽,大刘在人物刻画上总有点急躁的感觉,很希望立马给人物定一个框架,也经常简单粗暴地直接交代人物的背景,甚至把他们的心路历程直接阐述出来。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比较单薄,形象不够丰满立体,当然这样做的好处也有,读者的吸引力一直在情节和精彩的点子上,人物不够抢点子爆炸的风头。 总的来说,叶文洁是个太过理想的理想主义者,而又偏偏遭受了太怪诞不可理喻的现实冲击,她不像伊文思是彻头彻尾的反人类主义,作为ETO(地球三体组织)统帅,叶文洁也尽全力弥补降临派和拯救派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她更像是牺牲主义者,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令人绝望的现实,牺牲一切。这也符合她提出的ETO理论:“牺牲一切,包括组织自身”。 我们无法通过小说去准确描述叶文洁在经历文革诸事之前的理想,从她选择天文学作为专业,从她发表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论文,大概能分析出,她的理想本应是很单纯地为科学研究事业献身。但是,这个理想,因为她所经历的一切,直接被更抹杀了。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背叛,自己在文革中经历的出卖、欺骗和所有不公正待遇,让她曾经的理想变得比尘埃还渺小,毫无意义。她只剩下一个理念:整个人类社会已经腐坏了,需要拯救,而拯救人类,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理想主义者的死穴就是太过沉重的现实,越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其理想的实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所占比重也就越大。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旦理想崩溃,他们的生活就会直接崩溃,无以为继。就如《三体》中的杨冬,一旦物理学体系崩溃,她就只剩下自杀一条路。其实叶文洁和杨冬在这一点上本质一样,只是杨冬比较悲剧(或者从某方面来说也比较幸运),她只有一条路,而叶文洁则在红岸基地那一次“意外”中,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重塑了人生观,找到了生命中新的支撑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找到了能够为之献身的事业,付出的代价,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不在乎。” 叶文洁崩塌的理想主义,在三体人那里找到了新生。这种新生其实是扭曲的,不合逻辑的,是她单方面一厢情愿的。准确地说,她深受老派科学家那种高尚情操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一个科学如此昌明的社会,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所以当她的理想主义被现实所击溃的时候,她以这样的概念作为寻找更高道德水准的标杆,或者说,强烈的理想空虚驱动着她形成了这样毫无逻辑的论点,也驱动着她为这样的事业奋斗终身。 以前跟一个朋友讨论过,有狂热信念的人是可怕的,因为坚定的信念会蒙蔽一个人的理智,让人失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审判官在审判叶文洁的时候也问过:“(指叶文洁所提出的更高的科学技术必然拥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准)你认为这个结论,本身科学吗?”叶文洁当时也无言以对。我想也许在ETO内部分裂为降临派,拯救派和幸存派的时候,叶文洁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她“引燃了火,却无法控制火势”。往前追溯到她在东北那小村子里享受到人性的温暖时,潜意识里已经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只是之前的伤痕太深太重,她也只能把这些温情划分到“另一个世界”,或者说把当年在红岸基地所作的背叛人类的行为封锁起来,捂着耳朵粉饰太平,假装自己什么也做过。她的伤口不会这么轻易被现实的温暖所治愈,但她可以把过往封印起来,不去想起,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这些日子,叶文洁的理想主义在温暖中重新萌芽,我相信,如果她一辈子都呆在那个小村子里,抚养杨冬长大,永远不要走出来,或许,她的伤痕真的会被时间和这种世外桃源似的温情所抚平。 可是,伊文思的出现和他所经历的一切,在叶文洁理智与信念的天平上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叶文洁重生的理想主义其实很脆弱,毕竟它只是个萌芽,没办法接受现实的冲击,哪怕一点点,哪怕那种冲击跟文革所经历的遭遇一比不值一提。从本质上来说,叶文洁向伊文思吐露三体人的事情,是一时冲动,也许只是想安慰这个跟自己一样被现实击溃的理想主义者,也许那一瞬间,她的脑子里又被连带着想起了过去的惨烈,对人性的质疑和否定突如其来,击破了所有的温情。 然后,第二红岸建成,ETO成立,又分裂成三个派别,作为统帅的叶文洁,应当意识到了降临派和伊文思的终极目的其实是报复性毁灭人类,而并非借助三体人之手改造和完善人类社会。从这一点来说,叶文洁仍然是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她所想象的三体人,是救世主,而不是入侵者。然而,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其中释放出的东西,并非一个理想主义者可以猜测和控制的。 我想,叶文洁应该有后悔的时候,但是她知道后悔无用。所以她尽全力弥补降临派和拯救派之间的矛盾,也思索过人类如何能够战胜三体入侵者,并把其中的关键点提点了罗辑。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会选择罗辑这样的人,也许她高瞻远瞩地预见到黑暗森林理论的不可普世公布性,所以选择罗辑这样一个表面上吊儿郎当,其实责任感很重的人。(关于罗辑的责任感,期待以后详说吧) 所以,从单纯理想主义崩溃,到狂热信念的建立,再到温情重塑,又经历脆弱的温情崩裂,最终反躬自省已经无济于事,却又为拯救人类留下了最后一丝希望。叶文洁的心路历程一直是矛盾的,她似乎不停在寻找自己的理想,又不停地推翻自己的理想,又在崩坏的废墟中寻找新的信念。她的一生就像在信任和怀疑人性之间博弈,最终,她无法信任人类,也不忍彻底背叛人类。这种博弈,反映在一个人身上,是极度痛苦和煎熬的。 这就是叶文洁明明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那个人,却令人不忍苛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