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之行
Wer die Vergangenheit nicht kennt, ist dazu verurteilt, sie zu wiederholen.
3月23日下午和S一起坐上了开往柏林的ICE火车,在纽伦堡中转了一下后,我们就在晚上22:30到了柏林中央车站,这是即2009年和GL冬天拜访柏林后时隔9年再次拜访柏林。时光真是飞逝。S青年时期的好朋友R和H是一对在东德成长的夫妇,她们现在也居住在东柏林这边,因为二战结束后1945年到柏林墙倒塌前的1989的长达42年的时间,以美苏为首的两个强权在德国战败后对德国进行了分治,也就是后来的东西德。而在柏林本来是属于东德的势力范围,根据合约和协商美国获得了西柏林的管治权。由于两边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对抗,东柏林开始在柏林城中间建造高墙来对边界进行管制。整整1948年一年西柏林都如孤岛一般被苏联的势力范围所包围,而苏联决定封锁陆地交通运输,于是美国对西柏林整整空运了一年的物资来维持西柏林居民的生活所需。当然既然有墙,也就有边境管控,而也就时常出现从东柏林或者说DDR,社会主义民主德国往孤岛内翻墙的情形,也就免不了射杀这些叛逃者。站在著名的Tränenpalast挥泪别离之地,边界检查站博物馆,通过馆内的影像和资料,仍能感受和设想当年的皆然不同的氛围,也就是通向自由世界的通道。而普通的东德人是没有机会获取此类签证和许可的。只有西德人可以以公务和具体事项提出申请到东德,然后经过检查回到西德。而其中展览的资料里,还有一对东德夫妇,因为拍摄了一些河流污染的影响资料,惹恼了东德政府而被驱逐出境,在她们的护照上国籍一栏居然被删除抹去了。他们成了被删除的人,然后从东德驱逐到了西德,而吊诡的是,因祸地福,反而躲过了后面的迫害和牢狱之灾,当然并非所有的异见者都有如此的幸运。另一个史料是由10位当时东德著名的艺术家联合署名的抗议,关于引用马克思所撰写的共产主义理论中的内部批评应当得以保护和宽容的论述,写给当时的东德政府,抗议他们对言论自由的践踏和压迫,我只能对上面署名的这些艺术家表示尊重,不过实际上后来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打压和管控。总的来说,这些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是在柏林并非困难就能获取的一类资源,它们在提醒着当下的人们,自由和和平的可贵,并非天然不费力气就能获得的免费午餐。有无数人曾经为此献出了生命和自由。下午我们又来到了东德这边的保留下来的柏林墙,1990年邀请了世界各地知名的艺术家在这段被保留下来的墙体上进行涂鸦创作,墙的一边是穿过柏林的spree河,而另一边新建了很多现代高档的住宅和商业区,比如戴姆勒的奔驰中心。沿着河边行走,初春的阳光和煦的撒向河岸旁休憩的年轻人,有歌手在轻声吟唱,喝着啤酒嬉笑放松的人们同残留的柏林墙形成一种特殊的反差,而墙体阴森和压抑的氛围也被涂鸦上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所冲破,让人们很难去设想20年前生活在高墙下的人们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的生活状态和模式。让人不禁产生无限遐思。穿梭于东西柏林,其实今年的德国年轻人已经并不在意所谓东西的概念,当然其实虽然历史需要被了解和学习,但遗忘也总是难以避免的趋势,只是从建筑形态和点滴的细节,比如散落在地面四处可见的破碎的啤酒瓶渣,桀骜不驯的涂鸦,还有四处可见的牛皮广告。你能感受到在一切秩序下又隐含着对社会的对抗和挑战,当然这种挑战是否有具体的行动和效果我很难判断,但是两德统一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分歧并非无处可寻,它仍然存在与德国民族中。
行程的第一站就到了Gesundbrunnen,这里有著名的Berliner Unterwelten,地下柏林,其实就是防空洞,整个导览持续90分钟,很遗憾不允许拍照,这些防空洞也是在为二战时期所准备修建的,而这个位置的防空洞是保存较好较大的其中一个。生活设施一应具全,在每日川流不息的地铁入口变的一扇铁门上连很多德国人也未必知道这个洞的存在,门上写着: Wer die Vergangenheit nicht kennt, ist dazu verurteilt, sie zu wiederholen. 忘记过去必将重倒覆辙。展览主要包含生活区,休息区,厕所还有防护工具,分门别类的展示了以纳粹统治下整个德国被全体动员发动为战争机器时采取的宣传措施,比如如何教育小孩来识别各国飞机及士兵,防毒面罩的使用方式,还有因为容纳太多人后因通风不足而盟军轰炸过久而撤离防空洞不及时憋死了很多人。大量的照片,影像和废旧的弹药,都让人们能体会想象战时生命被扭曲和肆意摧残的景象,在战争刚开始时,水泥混凝土设计标准为2米,在快要结束战争时候已经提高到了8米。而当时还没有现在如此发达的火炮,可以想象惨烈之程度。记得最后一个展示是关于希特勒和他最忠诚的将军坎培尔的地下堡垒,但是到最后希特勒在此同爱娃自杀,而坎培尔将自己的孩子杀死后也自杀了。而同样展出的还有一些纳粹的宣传画,让人感到一种可怕的邪恶。德意志民族骨子里对铁血的崇尚被纳粹所控制和扭曲后,爆发出了毁灭性的力量,不仅给别的欧洲民族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让自己民族深受其害。从另一个角度,人性深处隐藏着对意义的追寻和渴望,同时又带有对强大和优越别族别人的需求,而当理性严谨但极为崇尚集体和科技的这个民族被控制和利用时,这种人性中本要被控制压抑和对抗的对于杀戮,凌辱和侵略的恶性就全部爆发出来,而同时冠以一个群体和国家的崇高理想时,人性中本来存在的怜悯,自省和道德及理性的闸门都一一被解除破坏,所以人类总在不停的犯错,如果没有对人性深刻的反思和接纳,没有警惕的意识,那么我们得之不易的和平和安宁都将付之一炬,看到这些展览,我并没有特别大的情绪变化,我能感受到的就是感恩和珍惜,因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人性中的恶的泛滥是常态,而谨慎理性和控制与敬畏却往往是短暂的,所以历史的错误总在不停的重复。多么的让人悲伤。
入夜前坐着非常特别的S bahn回到了东柏林站,我们一边饮酒一边聊天,我也谈了对目前中国社会和形态的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能感受到R和H他们会不自觉的为社会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辩护,R会认为,共产主义管治下的计划经济严重制约了生产力效率的调动和发展,使得生产资料和效率无法和资本主义相比,形成愈来愈虚荣和凋零的趋势,而往往经济形势的下滑又会伴随着言论自由和人生自由的限制。但是,他同时认为,很多共产主义宣言中的想法和理想是好的,也是有意义的,可是问题就在于如何贯彻和执行,在自从马克思提出了这样的理论之后,世界范围内走共产主义道路的国家和经济体没有一个真正在生产力和效率上达到甚至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同时,H也说:他们当年东德的生活和环境下,也有很多比资本主义优越的地方,比如教育和医疗,可是问题就在于,由于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力,维护经济体活力所需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其需求,而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因素又十分复杂,通过计划经济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措施,每当我提出一些自己在大陆的感受和体会时,他们都能更好的理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尤其相似性,但是同时又能感受到他们对于资本主义也会有很多不满和排斥,比如同样出现的腐败和不公平,还有对于效率和资源的毫无节制的追求,但是同时又提供更多的自由。谈到个人能动性和自主性,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时,我提出来自己过去的一些感受的变化,H会说其实当年他也会感受到内心的冲突,因为一方面认可共产主义信仰,一方面现实里却看到执行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比如效率低下,生产力不足,腐败的产生,自由的缺失,这些迹象又显示出实际情况好像同理想口号之间的差距在扩大。于是他只能选择在在心中安上了一道隔离墙,阻断了他内心世界真实情感与想法,也就是表面上还是会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可是内心里对与这样制度的有效性的怀疑与质疑则不与世人道。
柏林对我的映像是丰富的,它既有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众多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文化中心当之无愧,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柏林人口的丰富和国际化程度,这里可以看到更多不同民族的人口,还有各式各样的餐馆,人们的穿着打扮也非常不同,总的来说就是充满了活力和变化。而随处可见的涂鸦和地下艺术以一些特别的历史原因聚居的小区,比如犹太人,土耳其人还有铁路工人社区形成的独特文化都呈现了这个城市的包容。这种包容性在历史上也多有印证,Friedrich 2nd 弗雷德里希二世也就是普鲁士的一位国王就曾在7年战争时期接纳了法国的很多因宗教信仰被驱逐排斥的移民。一方面也极大的丰富了当时的普鲁士文化。所以柏林从历史上就是德国难得的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当然,也因为这样的文化多元和人口庞杂,城市整体整洁程度和干净程度以习惯了南部小城的标准来看,就有些不适。但是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相比同样年长的德雷斯顿则显得更有生气和活力。随处可见的flomarkt,都是出售的有趣的各式各样的小物品和书本,还有s-bahn下面的小Kneipe售卖的Curry Wurst,德国香肠,为这个高大上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生活的气息,还有触手可及的公园和咖啡馆,行人如织却都轻松自如。一个早春的柏林,一个阔别9年又见的柏林,这一次我可以以另一个视角不再急切的品味它的气息,置于这个文化与政治中心,我丝毫未感受到它的距离与陌生感,这可能就是匆匆那年未曾预见的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