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天露赏杜鹃!
很少写游记的,这大概是我人生第一次想要写一篇游记。
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遇过很多人,有过很多故事,放在心底,很少有想文字吐露出来。
昨晚七点多在山下小村庄夜色中行走,伴随着水田里的一片蛙鸣,突然那么一刻,就想要写点什么。
2009年到2013年那会,我在武汉念书,记得那时候武昌火车站候车室的广告牌都写着“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那几乎就成了一条slogan在脑子里盘旋了,那会也穷,大学的时候也没想过去远一点的地方看一看世界,除了毕业前夕去了一点地方外,几乎也就在江城三镇游荡了。
杜鹃,是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又名映山红,作为一个革命老区长大的孩子,从小听着一首歌“映山红”,耳熟能详。但至于映山红是怎样一种花,我的脑子里大抵是没有印象的。也许在老家某个不知名的山头曾经目睹过,又抑或是在某个植物园匆匆一瞥过,但在看到天露山间的杜鹃前,我是不知道它模样的,曾幻想过它是五颜六色、七彩缤纷的,但一想似乎自己的想法挺傻气的,毕竟人家被称为“映山红”。
前面絮絮叨叨,说的便是这次出行的一个初衷,即奔着看杜鹃去的。那其实另外一个原因也要提一提,去年自打认识几个户外领队的老乡兼师弟后,便入了户外徒步的坑,一发不可收拾,此前虽然也爱一些户外的活动,但大多也是挤着去一些商业化气息很浓的景区,也不曾跟团去,大多也是三两朋友相约而行。三月初东西冲海岸线穿越,是我第一次参加专业的户外徒步活动,跟着32号团去的,回来后感慨良多,当然我也没写什么文字记录,能够记录的大概就是照片了。打东西冲以后,对徒步便是心心念念了。
天露山赏杜鹃,这是我第二次跟团徒步,也是第二次跟着32号。海拔1250m,全程17km,8h,难度3星级,此前东西冲2星。去之前还是有点担忧的,最近户外跑有点频繁,膝盖似乎有点劳损,出发前两天膝盖一直不舒服,微微发烫,有疼痛感,但其实后面走下来感觉也还好,这里要说一下,装备很重要,护膝在这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州这边户外团一般在客村站7点半就出发了,第二次去所以对于时间把控还算游刃有余,第一次的时候是极为痛苦的。作为一个住在萝岗旮旯里的孩子,赶在第一班地铁去市中心,实为不易,第一次的时候尤为担心自己会误点,头一晚睡觉殚精竭虑的,在五点钟的闹钟响起来之前便醒了,导致睡眠严重不足,第二次稍微缓解一些,这时候头一晚早睡就很重要了。山地徒步是一场盛大的运动,事先的养精蓄锐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装备,除却刚刚说的护膝,登山杖是必不可少的,下山的时候简直是救星,登山杖之所以称之为登山杖是有它的道理的。这里要提到年轻的时候去爬武功山,并且两次爬武功山,居然没有用到登山杖,想想也是觉得挺敬畏自己的,那时候啥都是凭着一股热血就去做了,如今是乏了这股勇气。至于服装鞋子,作为一名小白,可以说是极为的不专业了,穿的是跑鞋,速干裤,其实应该是要登山鞋、登山裤的,这里在后面会叙述到它们的重要性,至于衣服,速干衣加防晒服,防晒很重要,对于爱美的女孩子而言更加不必说了,然后就是头巾,其实我一路都是用来遮脸的,既可以防晒,看起来还酷酷的。然后就是手套,我一直忽略它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我应该带手套的。


每一个户外团的领队都有很多故事,这一次毫不例外,去程的大巴上,个人分享是必不可缺的,这也是跟团的一个好处所在,你可以听到很多故事,其实又有一句slogan叫做“无分享,不户外”,这大概是户外的一个很大意义吧。领队们基本都去过很多的地方,川藏线、珠峰大本营、土耳其、加拿大、俄罗斯……徒步的路线覆盖全球各地。当然行程中很多小伙伴也是各有各的故事,形形色色的人,做着大有不同却又实质相同的工作,也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这都是一群热爱户外、热爱生活的人。我乐于欣赏他们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你总能收获一些东西,起码那一刻,你的灵魂似乎在行走。我没有去过更多的地方,但是我的灵魂跟随着他们的故事,好像去过他们所至之处。

我们的32号团大概是7点半准时发车的,到达目的地里洞镇的时候大概11点半多,由于清明小长假,路上小塞了一会车。里洞镇是云浮新兴县的一个小镇,此次徒步的目的地天露山便坐落在这个小镇上。依照惯例,下车之后先上洗手间,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洗手间简陋的难以描述,我大概很多很多年没有用过如此简陋的洗手间了吧,画面看客自行想象吧。下车的地方其实距离山脚大概还有三四公里左右吧,一路要穿越两个村庄,这两个村庄的名称还挺有意思,我和同伴C老师笑了一路,一个叫黄窝、一个叫龙村,穿过这两个村庄,再走一段田间水泥路,大概就来到了山脚下了。


到达山脚下的时候大概就一点半的样子,上山的路其实还OK的,天露山是真的很原生态,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走的路线原生态的缘故,总之就是走的真正的山路,没有台阶,没有绳索,一路蜿蜒曲折,穿越丛林,前半段草木特别茂盛,山路基本都是小路,我和C老师开玩笑说,胖纸都走不了,大概只能容纳一个人走,加上两边有植物,真的是有种一路披荆斩棘的感觉。


徒步的乐趣之一就是中途休息时候的野餐和拍照了,累的时候觉得什么都美味,平时不待见的小面包蛋糕之类的干粮那一刻也变得耐人回味,有些小伙伴会相互之间分享食物,其乐融融,这里不得不感谢领队辛苦背上山的西瓜和金桔了,真的是吃过最甘甜的西瓜和金桔了。


大概爬到800米的时候开始出现急升坡,那段路还是挺辛苦的,这时候功能饮料、水一定要足,基本是五分钟停下一喝水了。这段急升坡的路大概是700米(不是海拔),大概走了半小时,然后就开始能看到零零星星的杜鹃了,那么辛苦,爬到快一千米的地方才开始看到杜鹃,大家都很兴奋,围着那三两株杜鹃猛拍照,还得排队。中间有一棵特别高的树,开满了一树的白花,原谅我没文化,喊不出它的名字,只能想到谢春花的一首歌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棵树孤零零的矗立在苍茫的高山草地之中,尤为突兀,以至于大家觉得很神圣,每个人都朝圣般的走至跟前仰望拍照,有没有谁许愿我就不知了。



接下来又攀升了一段路,一路上能看到的杜鹃花越来越多了,那段路是没有树木的,阳光直晒,漫山遍野只有半枯黄的草以及红艳艳的杜鹃。四月初的春风拂面,天地万物,尽在脚下,一切烦恼都抛之脑后。前面三个多小时的辛苦攀爬值了,就为了这一刻。



由于那会已经四点半了,时间原因,领队就没有再带领大家爬到最高点,大概是到了1100m的地方,我们开始下山了。开始下山那段路,有点不友好的东西出现了,牛粪,哈哈。其实也正是有了牛粪的滋养,那段路的杜鹃开的尤为美艳。有牛粪的地方自然就有牛了,其实挺好奇这么高的地方,牛是怎么上来的。很多小伙伴大概是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过牛吧,很兴奋。其实对于我这种在乡间长大的人而言,牛是再亲切不过的动物了,不过也是停在记忆里了,现在的乡下,其实牛都很少见了。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头牛,我爸说它比我还大两岁,我大概九岁的时候,它已经老的走路都慢腾腾了。在农村,牛的存在就是为了干活的,于是它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九岁那年,它被牛贩子带走了,我记得当时自己哭了,因为听人家说,它会被带到屠宰场。一晃就十八年过去了。对于牛,尤其黄牛,我是心怀敬仰的。


下山的前1/3大概是在整个山脉的脊背上行走,路还算平缓,周围空旷开阔,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然而由于植被覆盖少,基本是砂石路,容易打滑,也不算太容易。中间那段真正体现了整个天露山徒步路线的难度,也是它为何难度为3星的原因所在。这一段是急下坡,丛林穿越,原生态路线没有绳索,没有台阶,基本是砂石路,又是陡坡,因此需要全神贯注,稍不留神可能就摔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这段路基本是手脚并用了,登山杖起到很大支撑作用,结果这段路把登山杖的帽子戳破了,可想而知多费力。前面说到装备很重要,登山鞋抓地性比起一般鞋肯定好太多,这段急下坡的路由于倾斜度较高,又是砂石路,极其容易脚底打滑,所以没穿登山鞋就要多受罪了,好几次很险,好在自己身体协调性还算好,重心控制比较好。再说登山裤,由于我穿的速干跑裤,在这段路被刮坏好几处,如若是登山裤是不会如此的,另外就是登山裤还可以防止被荆棘扎到。所幸的是好在我带了护膝,不然我的膝盖将会废在这段路上。


最后一段路又比较平缓了,走起来轻松很多,还可以很随意的交谈,不用那么集中精神了。山间树木茂密,傍晚时分的太阳照在缝隙里,温暖明媚。最开心的是听到哗啦啦的山泉水那刻,我和C老师都很雀跃,因为那会手已经脏的不是自己的手了,赶紧冲过去把手洗了。山间的泉水总是那么清澈又清凉,我想也许我把手放进去浸泡一会大概手都会白一圈吧。

这段路慢慢的有了水流、有了输水管、有了基础设施,也有了人间烟火。有趣的是,山间有户人家养了一些家禽、家畜。看见一群走地鸡,一群圈养起来的巴马香猪。这段路遇见了团里的一个妹子,她似乎落单了,我们同行了数百米,我们聊到想买几只鸡回去煲汤吃,聊到这些猪有多奇怪。妹子说:“看,那些猪像是在做瑜伽!”这个妹子是从深圳来的,从事的职业是社工,C老师一路对这个妹子的工种很好奇,反正我也解释不来,总之觉得很有趣很新鲜。旅行就是这样,你总能接触到一些新奇事物,你不出去看看,你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存在。后面我们还遇到了一只孤单的小香猪迎面走来,它看上去迷离却又很悠闲的样子。我想,在山里做一只行走的猪也挺幸福的吧。
最后一段路程是水泥路了,沿途都有载客摩托车问你要不要坐摩托,大概是二十块一个吧,我和C老师坚持没有坐摩托车。那会已经黄昏了,由于树木的遮挡,错过了落日,但还好赶上了欣赏一波山间晚霞。和煦的晚风轻拂,在那刻,只能感受到岁月静好。


走到村庄前的田间公路时夜幕已经降临了,好在有路灯,在夜色下,你看到前方零零星星的农家灯火,那是生活的气息;路上三三两两的小伙伴行走,耳畔是一片青蛙的叫声,突然就让我想到了家乡。我跟C老师说,我想起了小时候暑假干活到好晚,回去的时候就这种天色,那时候会满肚子牢骚,会发火。C老师说我那个时候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我想了想,小时候似乎都有星星,还有斗大的月亮。昨晚我们没有看见星星,但心是明亮透彻的。
“C老师觉得还好吗,累吗?”
“必须还好,以后不要再说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是是是,宝刀未老!”
“我突然想到一首诗……”
“听取蛙声一片,前面是什么来着?”
“想不起来了,好像是李清照写的”(事实证明其实明明是豪放派的辛弃疾写的)
回到出发地的时候大概快八点了,没有找见饭店,路边的杂货店它们只供应零食饮料,只有一个手抓饼摊子,老板娘摊鸡蛋的水平大概比我差多了。装手抓饼的袋子好神奇的是一个薯条的袋子,以至于领队误认为我拿的是一只汉堡。
回去途中是一身的疲惫,几乎是睡过去的,司机师傅开车较为彪悍,一路三个小时就回到了广州,以至于我晕车了,回到家之后把路上吃的手抓饼吐了。不过感谢司机师傅那么急速,不然回到家不知道得几点。

最后感慨一下吧,每次出门总会遇见一些人,有些人仅仅一面之缘,然后此生再也不会遇见,但是那些人又陪你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事后发现,呀,我似乎连照片都没有留一张。但是好在有集体大合照,等老了的时候回想,翻出来看一看,也许我会记得那段时光的缩影,但是至于情节,估计就模糊了,有些人也许就想不起来他们的故事了。人生总是这样,但是有过经历就好了。至于天露山的杜鹃,也许不看照片,再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忘了它们的美,但我会记得历尽艰辛发现它们那一刻的喜悦与感动。旅行的意义大抵就是这样了!
写于2018年4月6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