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后感
《许三观卖血记》总是让我看着看着就哭了,看国外媒体的书评,很多提到了“幽默”二字,我却没有体会到。幽默太过轻松,我感到的是沉重。
也许,那些发达国家的评论家,他们的生活没有经受过什么磨难,只把书里的故事当成是虚构的。我不是这样,我知道生活甚至可以比许三观的困境更让人绝望,而这种绝望如今依然攫取着底层的中国民众。我是其中的一员,读许三观的故事,更多感受到的是无奈,悲凉,和难过。
余华的笔触太有力量,不带一丝细枝末节,就像荒原上笔直的树干,直入云天,直抵灵魂,你不得不直视,然后泪流满面。
许三观的卖血贯穿了他的一生,从第一次的懵懂无知,到最后一次的心有不甘。卖血为他打开了一扇门,最后也宣告了他的垂垂老去。
他一次次卖血,为娶妻,为儿子,为偷情,为救命……从不得已卖一次,到一次不得已卖几回。从卖力气,到卖热气,再到卖命。随着时代的“前进”,他的卖血已经由开始的轻松戏谑变成了后来的苍凉悲壮。
为了儿子,他可以豁上性命,他已经不是那个调笑暴躁的许三观,生活慢慢将他打磨成一个忍受磨难的丈夫,父亲,他无力招架,只能逆来顺受,靠卖血一次次支撑着这个将倒的家庭,一路风雨,一路血肉。
玉华并没有刻意渲染这种悲凉,这种悲凉却扑面而来。从文字而言,你甚至觉得许三观卖血无关紧要的就像是街头卖艺,它甚至可以被“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的气势吞没。这就是余华的厉害之处,不着一字,荒凉却在沸腾。
许三观是幸运的,娶了一个漂亮的女人,生了三个结实的儿子。当初带他卖血的阿方,根龙,一个因为卖血喝水太多撑破了“尿肚子”败了身子,一个因为突发脑溢血死了。许三观除了因为救一乐,频繁卖血休克之后被抢救的险情,没有败了身子,六十多岁还可以跟别人炫耀自己的视力和听力。儿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也可以算是颐养天年了。
许三观是不幸的,大儿子一乐不是他亲生的,老婆动不动就坐到门槛上曝光他的“家丑”,去卖血,还要孝敬“李血头”,想让二儿子回城,拼了命陪生产队长喝酒;为救一乐,简直要把自己的血卖光……
灾难对他来说,简直要成了家常便饭。他没有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只是一次次从自己的血管里抽出两碗血来,让自己,让自己的家站起来,不让命运打垮。
许三观是让人同情的,他没有什么太大的罪孽,却要从小承受家庭变故,儿子非亲生,饥荒,大儿子闯祸病危,女人被批斗,文革,社会不公……生活的苦难如影随形,一直牵绊着他,让他难以喘息,一步步艰难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许三观是让人憎厌的。他骗许玉兰吃了他买的东西,说服她的父亲让她嫁给了他;他知道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后冷落了他,一乐闯祸之后逼着他去找亲爹何小勇;他卖血之后带全家去吃一块两毛钱的面条,却只给一乐五毛钱让他去买红薯吃;他知道何小勇被车撞倒昏迷后,四处宣扬他的报应理论并诅咒何小勇……
他的狡猾,自私,幸灾乐祸和千千万万愚昧的人一样,不去在意自己过得好不好,只要别人过得和我一样,或者不如我就好了。
许三观卖血记,也是许三观一生的传记。许三观的日子好过了,满脸的笑容使他脸上的皱纹像河水一样波动起来。他不用卖血了,仿佛他来到世上的使命已经完成了,等待他的只剩下归途,或许他会乐呵呵的,可接下来呢?
一代人不需要卖血了,不需要卖力气,卖热气,卖命地活着了。
忙着活,却不知道什么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