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识商业》有感
《认识商业》是一本商业入门书籍,作为美国高校的教科书,我本已做好享受“枯燥级”体验的准备,但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包罗商业万象的教科书,既包含了对商业环境、经济学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涵盖了求职创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具体商业活动的知识,其中穿插大量实例,同时还有新时代特色的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得,学习下来让我收获颇丰,在此我愿为大家分享学习《认识商业》这本书时的感悟,希望引起大家学习商业的兴趣和对商业的思考。
政策与商业
如果能够清晰的认识社会环境、预测社会变革的方向,那么在商业的世界里你将永远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政府出台的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动态商业环境”章节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政府主动提倡企业家精神的方法之一,就是允许企业私有,在有些国家,企业部分属于政府所有,因此人民比较缺乏努力工作和创造利润的动机。然而,当今全球许多政府将国有企业转售民间,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提出的最佳政策,就是降低或最小化对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干预。”当然这段话并不是真理,他有他的片面性却不妨碍我们对如何让企业往更好方向发展的思考,在我们对国有企业的观察中不难发现,人们有努力工作的动力,然而确确实实缺少创造利润的动机,而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会不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拭目以待,更要成为切身参与者;如果“政府降低或最小化对商品与服务交易的干预”能够切实起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也合乎社会主义的本质。
知识与商业
传统企业管理往往强调四项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及企业家精神,而现代管理专家Peter Drucker认为最重要生产要素是知识,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相对贫穷,例如:俄罗斯,而资源贫瘠的国家却非常富有,例如:日本。
在企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已经相对容易获得,随着信息科技和大量的新兴事物的涌现,企业如何通过科技快速掌握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就愈发重要,要想实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运用,如何招募到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俱佳的人才就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当企业家的魄力有了知识的承载,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利人与利己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换为‘利人之行’”---亚当.斯密《国富论》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只有为他人创造价值,才能获得自己的利益。想要满足自己的利己之心,需要施以利人之行,无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在利益相关的活动里,总可以有一个既可以满足自己又可以有益他人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能够把握这个平衡点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
正确认识成功
世界级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一项重要差别在于,前者实行的 “主动伦理”---意味着在被告知之前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实行的是“回应伦理”----意味着在被告知之后纠正错误的事情。成功的企业就是先人一步的做正确的事。而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成功的企业家。
企业家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企业的“能力者”,他之于企业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而企业家在我国更响亮的称号是“富豪”,当然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财富值是远高于常人的,但当人们更愿意用钱去衡量一个企业家时,这种财富价值观就显得很片面---只在乎钱的多少而忽视了其他财富。做成功一件事,钱只是做好这件事之后的附属品,这样的观念会不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做企业?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充斥着仇富的现象,按劳分配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无论是什么主义,暗箱操作、潜规则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应该成为一种主流思维,将所有“成功”都联想到“潜规则”,忽视努力的因素也是不客观的。
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谈到商业往往会谈到资本,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大家从铺天盖地的“成功学”里读到了不少“第一桶金”的故事,而这里我想的是资本不单单指的是钱。有数据证明高阶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成功,不只是钱的作用,思想、观念、眼界、认识是差距的根本,一个家庭的思想观念,社会地位会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人脉的积累,家族的传承,先进思想的获得,我想这都是资本的积累,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努力,厚积薄发。
经济刺激的思考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如果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增加支出和减免税收,减税意在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以振兴企业,反之,当经济似乎增长过快,造成通货膨胀时,建议缩减政府支出并增加税收。”政府此种干预行为被认为是对商业周期性大幅波动的短期解决方案,凯恩斯认为,一旦经济稳定,自由经济原则就要重新披挂上阵。
如果经济刺激使用不得当,就会是一场不大不小的灾难,当一个社会沉醉在某种经济刺激无法自拔时是危险的,当这个社会迷醉于刺激后遗症里不愿离去时,与一个瘾君子又有何异?代价会是沉重且很难弥补的。
从美国商业变革看未来
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农业人口从33%降至今天1%,现今农业仍是美国的主要产业之一,变革是之前的上百万座小农场被巨型农场、大型农场、高度专门化的小农场所代替,农业人口的减少并不是负面征兆,如果再结合上一些农业产出的数据,你就会发现科技的运用令美国的农民极具生产效率,即使人口变少也不会影响生产;19世纪和20世纪大部分农业人口转进工厂工作;随着科技的运用,工人的生产效率逐渐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工作机会的减少,许多工业领域的工作者都开始转向服务业,现在服务业贡献的价值占美国经济70%以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就业领域的增长机会来自于服务业。
如果效率和生产率的提升所增加的财富在其他地方可以创造新的工作机会,那么社会的琐事会被降至最低。
以美国为鉴你会发现,中国企业正在走美国企业走过的路。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农业转工业和工业转服务业的情况均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仿佛是同时进行的一样,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虽然经济的发展已有迹可循,但困难依然很大。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一场艰巨的创新,西方的市场经济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然成熟,但生搬硬套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我国要走市场经济,又想保留一部分社会主义特色,舍谁取谁是个大问题,也无先例可寻,期间的反复和错误再所难免,但可以看到的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中包含有政府控制的部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已融入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最终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虽然道路不同,但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殊途同归。
未来将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问题,政府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方式有削减社会福利(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其他支出(删减社会福利方案)或国际举债,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压力逐步显现,且已有提高退休年龄的计划,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同时也蕴含着商机:药品需求,养老院、赡养中心的需求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不婚,单身和单亲家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商机并存。
《认识商业》一书为我们普及了众多的商业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商业大环境,同时对商业道德、求职创业、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营销、财务等具体商业活动的讲解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的商业动向,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如果你正在求职或创业的路上,又或者从事着企业运营和管理工作,那么《认识商业》你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