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闽南家谱”中寻找边缘的力量 --《历史的砝码》读后感
通常的历史都有著名人物和标杆事件牵线组成大戏,更有“大历史”用大局观、多维度评判时局得失与历史走势,《历史的砝码》一书却剑走偏锋选取了苏颂、俞大猷、李贽、黄道周、郑成功、洪承畴、施琅、李光地、陈化成、陈嘉庚、林语堂11位“非著名”历史人物,对其人生经历进行解读和阐述,还原历史真相,评判功过是非,通过散文式的描写让读者感悟历史魅力的同时探究了历史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知识和思想并重,在过去的人物和现在的地理不断切换,让人品读另类的闽南历史与文明。
《历史的砝码》一书是由历史散文作家曾纪鑫所著,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散文式的写作手法,既有“理清成长线索、还原事实真相”的史实描述,也有 “对其心路历程、人格力量”的抒情式表达,给我们一种“刚听完周杰伦的‘龙卷风’又接上费玉清的‘一剪梅’”的独特体验,这种混搭的风格可能一时让人难以接受,通读下来却也赏心悦目,就像我们不得不承认‘千里之外’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一样。
闽南一带自古人杰地灵,开疆拓土者,立德立言者不胜枚举。因作者身居厦门,研究闽南历史人物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本书选取的这11位闽南历史人物,从宋朝的苏颂到民国的林语堂,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在反复研究史实资料,通读了每一个人物的传世作品后,为我们描绘出11个饱满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他们也许并不星光熠熠,却让我们领率到“历史边缘人物”的力量。
文明的进步需要历史的力量来推动,如果这种力量可以用天平称出,那么这11个人物都是响当当的砝码,私以为这就是本书书名的由来。科技丞相苏颂“不避斧钺之诛”直言进谏坚持原则,因科技领域的成就被后人所铭记;抗倭名将俞大猷,与戚继光一时瑜亮,但因为不迎合权贵、为人耿直错过了明朝时代的“舆论头条”;另类思想家李贽主张“拆篱放犬”倡导解放心性,《童心说》跨越了历史长河,竟与我这个现代人的所思所想惊人的吻合,真乃16世纪的真人早已洞穿21世纪的渴望;大明孤臣黄道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我不得不感叹古人成仁取义的精神;民族英雄郑成功三十九年的南征北战,看似英气勃发叱咤风云,实则有着不为人知的沉重;遗臭万年的千古“汉奸”洪承畴,一生拥有三次改变历史的机会,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复仇者与公益家的结合体施琅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人思想不断的变迁和成长,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多面;一代理学名相李光地,在多个领域成就颇高,却因“三案”而饱受争议,生前是非已多,身后曲直难辨;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陈化成,民族危难之际于天风海涛铸就英魂,生死存亡之秋即英姿飒爽慷慨赴义;陈嘉庚心怀民族,投身教育,超脱了个人与家庭,成就了个人的不朽;林语堂,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先驱,立言求道,终其一生笔耕不辍,追求不已。如果说人民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这些“历史的砝码”完全可以衡量出当时人民大众的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虽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却在个人性格缺陷、时代束缚面前难以做到知其错而避其错,至于重蹈覆辙,历史不一直在重演吗?在时间的车轮下,边缘的力量是蝴蝶挥动翅膀后的一场风暴,还是如一点涟漪总会消失在本不平静的湖面中我们无从探究,庆幸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我们大可不必纠结“砝码”的力量,但趁月明星稀,何不借诗一首,感悟春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