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研笔记】第182篇:吃蜂蜜的道理,傻子都懂你却不懂
【蜂研笔记】第182篇:吃蜂蜜的道理,傻子都懂你却不懂
这几年,我在了解蜂蜜,也在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面对中医黑们的刁难,就不能单从蜂蜜的角度来回答。蜂蜜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与意义,与中医有关,与养生有关,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密切相关。
1.生冷不忌的西餐也算优长?
从一则民间故事说起: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使者对林则徐恨之入骨,却又不得不与之周旋。一日,英使请林则徐吃饭。为了捉弄林则徐,英国人请林则徐吃冰淇淋。那是清朝末年,林则徐哪里吃过这玩意。见上面冒着白汽,以为是热气蒸腾,就用嘴吹,怕烫着。惹得英国人哄堂大笑,林则徐则出尽了洋相。
礼尚往来嘛,不久后,林则徐回请英使。席间有一道菜叫“老母鸡炖豆腐”——汤上面盖着一层黄油,滚烫,却绝不冒热气。国人皆晓其理,但英国鬼子哪里懂得这里的门道,然后舀了一勺直接灌进嘴里……
这不过是民间传说,让你快意一下而已,壮一壮中国人的志气,不必当真。故事里体现出来的则是饮食上的不同——中国人喜欢吃热,西方人喜欢吃冷。
中国宴席喜欢“滚+烫”,主家劝客,总是说“趁热吃,趁热吃”。一桌宴席,凉菜只是前戏,热菜才是高潮。只有凉菜的宴席,就像缺了高潮的人生,总归是不过瘾。两三好友,点俩凉菜,那就是“随便吃点”。等人等久了,那叫“黄花菜都凉了”。凉拌黄花菜其实更爽口,为什么在中国美食的语境下竟成了贬义?因为,热、烫、咸、香才是中国美食的奥义。
看看西餐,牛排七分熟!喂狗呢?主餐常是水果沙拉,生瓜烂菜叶,蘸点甜面浆就吃得津津有味,喂猪呢?大冬天吃麦当劳,可乐里还给你加冰;披萨饼粘不叽叽、甜不唆唆,搅和在一起,跟那啥样,看着就没胃口……
你说中餐好还是西餐好?无所谓谁好,各自适应而已。我觉得中餐最对我的胃口,我这个口味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养成并遗传给我的,是长期生活习惯造就的,也是几千年来自然选择的。
至于有人说,小孩子就很喜欢吃麦当劳,那我就再讲一件真事:我一位老领导的孩子也喜欢吃麦当劳。领导够狠,那就放开,让他天天吃,一天三餐,不吃都不行。一周后,就算挨打也坚决不再进麦当劳了,看见汉堡就想吐。
2.夺命的是感冒还是西医?
年前被一篇微信刷屏,题目叫《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讲述一个老头被感冒夺命的就医历程。随即又有一篇《详解<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真相》,这是一个中医机构写的,讲述中医如何应对这种“感冒被夺命”的病情。引述如下:
(1)1月5日(星期五)下午 14点30分
【患者日记】:……大夫回答说:“你知道SARS吧,所有人都知道是病毒性肺炎,但没有针对性药品,其他抗生素再怎么加大剂量也无效。现在你岳父也被未知病毒感染了,扩散很快。除了甲流乙流等常见病毒,大部分病毒都没有特效药。最终需要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统发挥功能,击败病毒。现在病毒凶猛,如果在病毒自限之前,肺部不能支持呼吸,就需要上呼吸机。”
【中医解说】:病毒扩散很快?病毒未知,却知道扩散很快。一边说病毒没有特效药,要靠免疫系统自身击败病毒,一边滥用抗生素打击人体免疫系统,何其自相矛盾!
(2)1月8日(星期一)上午 丁医院
【患者日记】:11点夫人来电话,告知早上彩超的结果很不好。一线抗生素都用了,但病毒没有控制住,继续扩散,整个肺都已经被病毒占据。丁医院大夫集体讨论后,考虑到昨天隔壁病房心脏骤停的案例,正式建议我们转院,而且要求直接进ICU……
【中医解说】:一边说是病毒感冒,一边滥用抗生素至用尽。一边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一边说用尽一线抗生素还说没有控制住病毒,何其自相矛盾!
(3)1月17日(星期三) 中午
【患者日记】:……我想起以前看到的“西班牙流感”。1918年大流感,是第一次全球范围的传染,死亡估计超过2000万人。整整100年,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原子弹、互联网,现在AI、区块链都出现了,但还是治不好流感。
【中医解说】:西医从古至今就没治好过感冒,感冒都是靠人体的免疫机制自我恢复,多喝水多睡觉就能好,但是滥用抗生素就能死,不信你就试试看!中医自古以来就会治感冒,不用说伤寒论的一百一十三方,就是老太太的一碗姜汤都从不失手。但现在你们只信科技进步不信传统疗法了,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上述分析,可能偏向于中医了,但很有助于我们理解中西医的差别。至于给小孩子吃蝌蚪是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童子尿煮鸡蛋大行其道,我只能说,如果连这些糟粕都没有了,你们中医黑还不得把嘴都给我缝上?医学的进步,在于去伪存真,而不是数典忘祖,空中建楼。
3.不同于西医思维的中华文化
过年期间,央视播出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第一集《食物与刀灶釜的缘分》中讲到:在四川青堤,侯士平手工打刀四十年,打刀时淬火用的是深进盐水——
“深井盐水,阴寒沉稳,用来淬火,刀能变得外硬内韧”。
不就是淬个火吗?咋搞得跳大神似的!非得深井盐水?深井盐水就深井盐水吧,还“阴寒沉稳”,阴寒或许能理解,沉稳又是神马鬼?如果用西医的思维来看,这简直就是巫术:侯师傅,自来水,了解一下?
但这就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周易八卦,有点说不清,而魅力也正在说不清。
在中华文化里,水是有生命的,磨刀石是有生命的,刀必然也是有生命的。打刀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刀的质量,很神乎,也很邪乎。真的有吗?真的没有吗?作为一个被中华文化滋养的人,我信它有。
于建嵘先生在新浪微博中给网友的新生儿取名字,也依着阴阳五行,周易八卦。于老师这也是高级知识分子了,还相信巫婆神汉的“妖术”?这是中国文化,这是中华文明,是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异质文明。不可全信,全信就是愚昧;不可全不信,全不信就是伪科学神棍。
“中医黑”们说,蜂蜜蜂胶的功效,全在你信。但这又与“侯士平打刀” 不同,蜂蜜蜂胶的功效是被中医认可了的,清清楚楚地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你信不信有关系吗?
一个网友回复我:“冰箱里放的凉啤酒不会坏肚子,但井拔凉水镇的啤酒能喝坏肚子。阴寒之气厉害!”冰箱里的凉气是凉气,深井的凉气也是凉气。凉气仅仅只是气,连物质都没有,摸不到抓不着,你用西医思维来分析一下两种凉气的不同?
但是,终究就是不同。你信呢,还是不信呢?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坐月子。坐月子是中国文化,西方人就不坐月子。那坐月子到底是科学还是巫术?我觉得吧,华人跟洋人的体质不同,或许他们不需要,但我们需要。
我们的先辈,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需要“坐月子”。西方人根据他们的体质,也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下经验——不需要坐月子。这也没有谁对谁错,每个种族都有自己更适合的生活方式。
4. 中医养生,不是缺陷是优长
有一个经典的段子:
病人一直在看中医,忽然有一天,中医大夫对他说,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病人想,哎哟,这回是真有病了。如果一个西医对病人说,我觉得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病人想,哎哟,这病真的是没得治了!
这个段子本来是黑中医的,但我觉得,这恰恰是肯定了中医的价值。中医并没有像段子里说得那么不堪,我们循着段子的思路,倒也能看出了一些门道。
西医治症,消除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中医治病,通过恢复与提高人体的机能,让人体自愈。病有小病、大病和不治之症。西医呢,放弃两头,小病不需治,绝症治不了。但中医却是每一个环节都不放弃,小病无病时保养,中医充满着养生的智慧;绝症时调理,调理就是努力恢复人身自愈的机能。
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医和养生,充满着对人体始终如一地关怀,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向来中医里流传着扁鹊的名人名言:上医医无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已经生病了才治疗,那是最下等的医生。西医从来不治无病与欲病,只治已(已经)病。
朋友转给我一段话,值得细细品味:
“世界上没有一例胃病,是吃胃药治好的。没有一例高血压,是吃了降压药治好的。也没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是打胰岛素治好的。更没有一例失眠症患者,是通过吃安眠药治好的……药物只是起到控制症状的作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机器,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功能紊乱了,必定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增加身体自我抵抗能力,恢复脏器功能!”
中医的道理就是如此,蜂蜜、蜂胶、阿胶以及一切保健品的食疗功效也是如此:无病养生,有病调理。保健品不像抗生素,直接消除疾病的症状,却在提高你身体的机能,重建机体自愈与抵抗的能力。
不必用西药的思维方式来评价养生保健品,因为西方国家根本没有保健品的概念!他们不具备中医的思维,就像西方人不坐月子,不代表坐月子就是伪科学!
“修身养性”也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思维相符:月为太阴,故日落而息;日为太阳,故日出而作。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顺应自然。所谓顺应自然,就是不要逆天悖道,要遵循千百万年来,因进化而形成的人对自然的适应。
这就是中医,这就是中华文化。
食疗养生坊 2018年4月5日
��Գ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