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Art Basel HK | 最新资讯, 在香港艺术展遇见未知

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最先于1970年由瑞士巴塞尔的Ernst Beyeler、Trudi Bruckner以及Balz Hilt三个画商合办,当时大概有来自10个国家的90间艺术廊参展,属于最早的大型商业艺展。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前身为香港国家艺术展(Art Hong Kong),2013年被Art Basel收购,并于2015年改为三月举行,与各大春季拍卖展同步。
刚刚结束的第六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ong Kong2018),总共有248间来自32个国家及地区的顶级艺廊参展。场馆被分为七大区,分别是「艺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策展角落」「艺聚空间」「光映现场」「艺文出版」
而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作为巴塞尔艺术展在亚洲地区的唯一展区,亚洲及亚太区(范指土耳其至纽西兰,以及中东印度半岛)的艺术作品也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个人作品展、极具特色的艺术历史题材或者是专题群展,这其中展现的亚洲力量值得我们关注。
Asia Art Center
台北艺术中心,由Thomas Lee于1982年创立,在政治与经济动荡驱动的文化迅速变化的时代,Asia Art Center通过回归艺术本身,探究每一件艺术品的真实性与本质。
参展系列:「朱為白、馮鍾睿双个展」
参展艺术家:朱為白(Weibor Chu)
介绍:以棉或麻由褶皱手法去表现纵横交错中一种自然天真的气息;或是以井然有序的切割手法细致地划破画面,任其背后所掺垫的不同颜色的布料能够若隐若现地倾泻出来。

(▲Dusky Night,1966)

(▲Look Into#26,1971)

(▲Gateless Curtain,1966)
参展艺术家:馮鍾睿(Fong Chung-Ray)
介绍:画派构图简约、生动有力,对色彩的把握使其能够更感性地处理题材,抽象绘画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

(▲1972-06,1972)

(▲1975-37,1975)

(▲1973-81,1973)
Mori Yu Gallery
位于京都的当代艺术商业画廊,致力于推广年轻艺术家。艺术品具有多样性与永恒性,不受艺术史传统背景的限制。
参展艺术家:河合政之(Masayuki Kawai)

(▲Infinitely Connected no.1,2016)

(▲Video Feedback Configuration no.5 (Fudo-myo-o ),2015)

(▲Installation view of Video Feedback Configuration no. 5,2015-2016)
Taka Ishii Gallery
于东京、纽约都有画廊,既致力于在日本引进国际当代艺术家,又为日本新兴艺术家和当代大师提供国际平台,重点是记录和推广日本新兴艺术家的作品。
参展艺术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
介绍:奈良美智对于大眼睛大头的儿童形象十分着迷,他的特色就在于塑造各种带有情感的眼神,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为斜视的眼神。


Mizuma Art Gallery
Mizuma Art Gallery于1994年在东京开幕,它向日本和日本以及周边地区的艺术家们展现了极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超越了市场趋势以及框架,探索自己的视觉语言。
参展艺术家:山本竜基(Yamamoto Ryuki)
介绍:仔细看的话,画中存在着的大量穿着日式学生制服的男学生,而且所有脸都是一样的,这些人物被猜测是画家自己。这幅画所描绘的恐怕就是画家自己内心的天堂与地狱吧。

(▲Chaos, 2012 - 2014)
Kaikai Kiki
由村上隆创立,于2008年在东京开幕,作为展示由村上隆在日本指导和管理的艺术家的作品,为日本艺术界的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展艺术家:Mr.
介绍:画笔专注于日常日本女孩的动画以及电子游戏的演绎,成为村上隆的门徒之后,开始了作为艺术家的职业生涯。

Long March Space
2002年由陆洁创建于北京798艺术区,2500平方米的空间提供了一个领先的展览场地,逐步展示文化上的重要作品。并不断为新兴人才进行探索。
参展艺术家:喻红(Yu Hong)
介绍:在早期的个体肖像、“目击成长”系列、“她”系列等作品中,喻红常关注人性的敏感、脆弱、尊严、无助、真诚和情爱等日常主题,以“现实主义”表现方式,反映对生活、情感、行为、过程的感受和关怀。

(▲Balance, 2011)

(▲Close Combat, 2015)
除了具有特色的亚洲作品之外,其他一些画廊的作品不容错过。如Andy Warhol、Pablo Picasso、Jean-Michel Basquiat、空山基、George Condo等,一起来看看吧。


(▲Pyre, Claire Morgan,2017)

(▲General Idea Green(permanent)PLA @EBO,Fiberglass,enamel,1991)

(▲Kaw,Time Alone,2017)

(▲Kaw)

(▲NAM-JUNE PAIK,Pyramid Interactive,1994-1995)

(▲Julio Le Parc,Sphère bleue,2013)

(▲George Segal Bus Passengers,1997)

(▲Subodh Gupta,Start.Stop.,2008)

(▲Chou-Yu-Cheng,Refresh,Sacrifice,New Hygiene,Infection,Clean,Robot,Air,Housekeeping,www.agentbong.com,Cigarette,Dyson,Modern People,2017)

(▲Jorge Pardo,2009-2017)

(▲Meyer Riegger,Ulla von Brandenburg 7Curtains,2017)

(▲Iván Navarro,Compression,2018)

(▲Ramesh Mario Nithiyendran'Mud Men' Volume II,2017)

(▲Toshikatsu Endo,Void – Wooden Boat,Hong Kong,2009 - 2018)

(▲Shinji Ohmaki,Liminal Air Space-Time,2018)

(▲Gabriel Barredo,Madamadam,2018)

(▲Jaume Plensa,Carlota,2017)

(▲Yoshio KitayamaFrom the Beginning,1983)

(▲Enrico Castellani,Hans Hartung,Lucio Fontana,Pablo Atchugarry合作款)

(▲Haegue Yang,Sonic Egg with Yarn Swift Parasol Askew – Copper and Nickel Crater Fungu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