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行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
到达鼓山风景区是上午十点十分。当我走出公交车门,我觉得我来错了地方。我特意看了一下公交车站牌,上面厚厚的灰尘遮住了站名,但我仍然能从中分辨出“鼓山风景区”五个大字。会不会有相同的两个站名,却是不同的两个地方呢?于是我就近抓了一个保安问了路。“请问从这里到鼓山风景区怎么走?”那个保安显然愣了一下,他认真地看着我,想确认我并不是在开玩笑。他指了指路的对面说:“前面有一个红绿灯路口,过了路口就是风景区了。”很显然我没有来错地方。鼓山风景区的门口正在修建不知名的建筑,扬尘漫天,细小的黄色颗粒漂浮在空中,只要你一呼吸就能立马进到你的肺里。我只能用笨拙的双手挡住口鼻,然后迅速的穿过路口。过了路口,空气一下变得清新不少,空气中看不见黄色颗粒了。我过了一个马路,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真的像保安所说,路口的对面就是风景区的入口,可为什么我刚刚没有发现呢?大概是扬尘太重,挡住了我的视线。不管了,走登山道上山吧!此次来鼓山,为的就是爬山。登山道是由一级一级的石阶构成,一共有两千多级石阶,每隔500米建有一座亭子。堂妹几次上鼓山都没能登上山顶,走完全程。看来鼓山之行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直往上爬,你会发现石阶靠山的一边刻着许多的字,这就是摩崖石刻,其中不乏一些名人的作品。石刻的内容没有固定,但大都是以佛教经文为主,“南无阿弥陀佛”到处都是,当然也有惠人深省的文字,“好读书”石刻就位于半山亭附近。继续往上走,有一整块特别大的岩石,岩石上渗着水,旁边长出青绿青绿的苔。这块岩石很陡,目测斜度在八十度到九十度之间。岩石往上不远处有一座亭子,名叫“望瀑亭”。此时我幡然醒悟,刚刚路过的大岩石是一块瀑布!只怪我眼拙,未能看出水流的奔流之势。

我很快就来到瞭望台,瞭望塔看起来有些孤单,所以人们在这个地方建了一座缆车站和它遥相呼应。我登上瞭望台,此时台上的人并不多,只有少数几个人拿着手机在拍照。从瞭望台往下看,可以俯瞰福州的全貌。今天天气很好,太阳高照,可不知为何能见度却很低。从这里往下看,福州就像一幅画卷缓缓地展现在眼前,灰蒙蒙的空气罩在上面,就仿佛在这幅画卷上喷洒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在往上走就是十八景了,进去景区需要购买门票,成人票10元一张,于是我买了一张进到里面。景区里面并没有特别值得一看的东西,都是和佛教艺术相关的崖洞和石刻。我在里面兜兜转转了一个小时才出来,有些地方甚至转了两遍,我不知道该怎么走接下来的路程。鼓山风景区在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因为景区内的指示牌内容模糊不明。十八景里的指示牌已经被日晒雨淋得看不出模样,甚至有些指示牌已经倒地废弃,我只能依靠门票背后的指示图和我的直觉去寻找要走的路。这对独自旅行的我是一种挑战,独自一个人走在不知名的山间小路上,除了紧张,还有慌乱。这样的我难免要走一些重复的路,好在最后总结出了经验,这才有惊无险的到了终点。快到终点的时候,我才如获至宝地发现了一片石刻“鼓山赋”,而这鼓山赋并没有被标注在门票的背面。不知道是人们忘记了,还是觉得它并不重要,它静静地待在十八景里面,只为有缘人的一瞥。

出了十八景公园就离山顶就不远了。到达山顶之后就只剩下山的路了。仔细一看风景区内的指示牌,上面还显示了一个地方——涌泉寺。涌泉寺离山顶不远,那就去看看吧!福州人信佛,所以福州境内寺庙众多。人们听说涌泉寺的菩萨很灵,所以来这里拜佛的人很多。有些人来鼓山只是为了拜佛,所以有一条柏油马路从山脚直通向涌泉寺的门口。进入涌泉寺需要购买门票,门票40元一张。既然已经到了门口了,那就买张票进去看看吧!我去过的地方不多,但跟佛有点缘分。大学期间,我和同学一起去拜敦化大佛。去的那天很奇怪,在山脚下还是晴空万里,上到山顶下起了鹅毛大雪,等到下山之后,雪又停了,天空又放晴了。直到如今,我不认为有几个人会有如我一般的经历。遇到佛总是要拜拜的!进到涌泉寺里面,一座巨大的观世音石像矗立在放生池的中间,她的正前方有一个拜台。我走了上去,虔诚地述说了我的期待,然后往功德箱里扔了一个硬币,硬币撞击着铁皮功德箱发出清脆的声响,叮咚一声落了地。

逛完涌泉寺里的寺庙和亭台,正准备出大门,突然想起一事,下面的般若苑还没去!于是我绕到涌泉寺的出口前,从游步道向般若苑走去。步道修的不宽,但足够观光车在其间通行。步道上的行人很少,除了我看不见别人。我是看了门票背后的指示图才决定去的。按照比例尺,游步道下去不远就是般若苑。但我没想到游步道竟那么长!我拐入一个山窝,看见山腰上有一座亭子,我以为那就是般若苑。于是我快步走了过去。走近了才发现它只是一座歇脚的亭子。经过两三个来回,我想放弃了,不知道般若苑躲在这丛山峻岭的哪个角落里,我只能看见游步道在这一座座山之间无限绵延。但我脑子里又有另外一种想法,会不会转过这个山腰就是呢?这种诱惑让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山窝。走过三四个山腰仍然不见般若苑的影子,我有些纠结了。回去,已经走了好长的路却没看见般若苑;继续走,不知道还要走多久才能到般若苑。正当我游移不定之时,路过了一辆私家车。司机好心停了下来,问我是否要去涌泉寺的大门。这下好了,不用犹豫了,直接回去吧!我已经打开车门准备上车了,大脑里的那个想法始终没有放弃,嘴里小声地念叨着,不知道这般若苑还有多远。司机很是惊讶,他以为我是到了般若苑往回走的游人,一问之下才知道我是没有走到般若苑的游人。司机说,拐过前面的山腰就是般若苑了,再有七八分钟的路程就到了,那里真的很不错,值得一看。我放弃搭乘便车,奔着般若苑的方向继续前进了。果然,绕过山腰我就看见般若苑的屋顶了,我兴奋至极,欢快地跑到了般若苑的门口,可是般若苑的大门已经关闭了。再往前走有一排排的建筑,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继续逗留,只能失望地返回了。在离般若苑稍远一点的地方,我给它拍了一张照,只有两座猩红的屋顶矗立着。

回程的路上,我在游步道上碰到一位穿着白衫的中年人,手里提着一个蓝色的塑料口袋,我不能看到里面装着的东西。他看见我,于是把塑料口袋撸到手腕上,双手合十,朝我鞠了一躬,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我很难相信这里竟有如此虔诚的信徒。去的路上我还碰到过一对情侣,他们本是走在我前面,赶时间的我不得不加快脚步,他们被我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但我从般若苑回来的路上并没有看见他们,期间也没有观光车呼啸而过,我想他们大概是中途放弃了吧!看到绵延不绝的游步道心里发了怵,就像我一样!想要在人世间寻找心灵的清净竟是如此的困难!
下到鼓山风景区脚下已是下午四点,我坐着137路公交离开了这个地方,心里五味杂陈。
—— 2018.4.8
写于福州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