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式成长
活到现在,佩服的人不多,若是列个名单,罗胖却是在前几位的。
自从三年前接触“得到”,经常听这个一脸和气的胖子讲些创业,职场,历史,心理,满满的干货,虽然目前穷屌丝一枚,却也向往创业当大老板的愿景。
最近,听梁宁这位资深产品经理讲产品课,也是获益良多。
其中有两节谈到,迭代。

梁宁拿日常中的微信做案例,栩栩如生,行云流水中颇让人信服。
作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2011年1月发布,只比小米的米聊晚两个月。由1.0版本熟人间的通讯工具,免费发短信和照片,到1.2版本的添加备注和黑名单功能,2.0版本时,微信用户有400万,而米聊有1000万。但微信2.0的时候很快就超越了米聊,并从此将米聊甩到火星那么远,除了依靠强大的系统能力,微信版本升级的有备有序也是相当重要,之后的2.1版本里添加新功能“好友验证”,2.2版本推出核心功能“查看附近的人”,同一天上线的还有曾经的“约炮神器”陌陌,至此,米聊止步熟人社交很久,微信则由熟人社交跨越到陌生人社交,和陌陌开始竞争,而从3.0版本推出“摇一摇”功能之后的用户三亿,3.5版本的“扫描二维码”,3.6版本的“微信公众号”,4.0版本的时候,微信推出了“朋友圈”,4.2版本又添加可回复用户评论功能,4.5版本的“内容公众号”,5.0版本,则有一个巨大跃升-“绑定银行卡”,此时微信已经有了4.7亿用户,由点到线,从体到面,微信靠这些稳步迭代,已经成为武林至尊,从一个社交工具变成了生活方式。
在腾讯做了十年邮箱的张小龙创立微信的时候,不会想到,仅仅七年后,微信便由社交场景迭代成长为商业帝国,成为国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
就像百度出技术经理,阿里出运营经理,腾讯出产品经理,每个巨头的发光处都聚集着无数次迭代的强射灯。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曾写过一本书,"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讲到自己在七年时间实现财富自由。作为大多数普通人,七年的时间,又有多少实现了自己的迭代成长呢。
想到自己。
七年前一个高考复读生,心有不甘的进入一个四线城市的民办本科,早上六点起来勤工俭学拖楼层捡垃圾,匆匆忙忙买三个包子到班里早读,晚上又总是学到十一点多楼层保安过来撵我,支撑我的是耻辱感,好在最后成功考入自己喜欢的学校读研,也算实现了小迭代。
可是,要想像李笑来那样实现财务自由,绝非这样的小迭代能够实现。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有无处安放的焦虑感,财富超慢的积累速度,房价无可挽回的上涨,教育医疗养老的无底洞,似乎每天不成长,年薪不每年涨动,就已经无可救药,坐吃等死。而现实却告诉我们,就是这样。以前,总是愤恨于阶级固化,圈层壁垒,不满流通通道阻塞,可向下的通道一直开着,你不成长,不快速迭代,就会掉到为了生存丧失仅有的尊严的最底层。
信息大量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被暴富逆袭的神话熏陶的越来越功利化,以前能安守小城市的年轻人也纷纷涌向北上广,在这样的潮流下,似乎除了有很多钱,有很大的权,再也看不到成功的标志。而现实告诉我们,还就是这样。
大部分人,很可能永远做不到也复制不了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那样的成功,面对着能力不强背景不丰的事实,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跟自己比较,看七年后是否有小迭代大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件产品,每个人每家企业推出的服务也同样是产品,要想做到微信那样的大迭代,除了时运,有备有序,持续成长,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靠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