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到底是谁强迫了你?
出门前检查一遍,水龙头有没有关好,窗户有没有关好,电路插头有没有拔掉,这是细心。但是反复检查四、五遍,那是不自信,还是强迫行为?有些人大大咧咧,做事忘东忘西,有些人谨小慎微,做事磨磨蹭蹭,反复做无用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强迫症”对人行为的影响。

那究竟什么是“强迫症”呢?做大量的、重复的、无意义的、跟实际解决问题无关的行为,每天超过1个小时,持续超过两周,在这个过程中是焦虑的,是痛苦的,是毫无意义的,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行为。
真正有“强迫症”的人是不会说自己有强迫症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不停的重复着某些事情,连停下来跟你说,他有强迫症的时间都没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锁2次门或者洗2次手,只是为了确定门是否锁好,手是否洗干净了。但是,强迫症的人反复的锁门不是为检查门是否锁好,他们是在完成自己心里的某种强迫行为。比如说,他心里认为锁门需要锁100次,那么前面的99次重复锁门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最后那第100次才算数,洗手或者其他事情也同样的道理。
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锁第一次门,我们就心里就认定是有效的,而有强迫症的人心里认定的有效锁门是最后一次,在此前他需要不停的去锁门,被打断就必须从头开始。如果他不去重复锁门,他会很痛苦,很焦虑,只有锁完最后一次门,才会看到他如释重负的笑容。
拥有强迫症的人就一定会有强迫行为,但是有强迫行为的人不一定有强迫症。强迫行为不等于强迫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强迫自己在切菜的时候,切成某一种特定的形状,一定要站在别人的左边或者右边,叠衣服叠得一模一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强迫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认真、仔细、谨慎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完美主义。强迫症和强迫行为的区别在于:强迫症是反复的做好同一件事或者做好同一个动作;而强迫行为只是做好一件事,而不是反复。
我们所说的强迫行为,其实是为了缓解你的焦虑感而产生的行为,比如说你曾经因为没有锁好门而发生令自己无法接受的事情,而深深扎根在你的心里,一旦你再次面临锁门,你就会不自觉的产生焦虑感,所以你必须通过某种强迫的行为去缓解你这种焦虑。
焦虑感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或多或少,但如何不让焦虑成为强迫行为的动力呢?需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去缓解,当你出现焦虑感的时候,不要马上去做强迫行为,停一停,刚开始可能只能听10秒、20秒、30秒,慢慢的有意识的去延长停下来的时间。
当人焦虑的时候,如果什么都不做,会觉得越来越焦虑,甚至焦虑到生不如死。但是当焦虑感达到顶峰之后,慢慢的就会觉得没有那么焦虑了。就像一开始,你特别想吃蛋糕,忍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没那么想吃了,再过一段时间距不想吃了。但其过程是非常难熬的,心理的压力、精神的崩溃,时刻在威胁着你。
生活就像一个压力锅,不停的在压缩着我们的精神、心理,每一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都会对原本的生活产生影响,有些事情我们无法选择,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珍惜,珍惜每一次邂逅,每一次回眸,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作者:小杰杰队长
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小杰杰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