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不舒服的手,让你讨厌的黄段子,让你厌恶的眼神,就是性骚扰
老林的母校小学操场围墙外有一条小路,平时比较少人经过,只有小学生下午放学时偶尔在那条路上逗留。二十多年前,就在这条僻静的小路上,身高不足一米二的老林遇到了路过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露阴癖。老林至今都记得,在那些阴天或者晴天的傍晚,他经过那条巷子,常常会见到一个中年男人从草丛中颤颤巍巍地冒出来,直盯着他,掏出裆部模糊的一团,他有限的人生阅历中极其不熟悉的成熟男性器官。班里几个女孩们也遇到过,她们一般尖叫着跑开,男孩更善于掩饰惊慌,但也并不会作出什么反抗。家长即便是知道了,确认过孩子毫发无损之后也就只是告诫他们不要走那条路。孩子遇上的不是什么好事,然而看起来并没有伤到他们,而且他们这个年纪懂什么呢,很快就会忘掉,再者家长也不能做些什么,保证安全就好了。那个年代的家长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他们有过意气风发的岁月,但是要他们正视性骚扰,显然还是太早。
性骚扰的存在有着漫长的过往,可是真正被提出的时间却很短。我们一般谈论的性骚扰,是除去强奸等暴力性侵以外,侵害对方权益(包括尊严)的行为,这样的软性恶意往往难以界定和取证。这在女权主义的艰辛努力下,2005年修订后的《妇女权益保护法》才第一次提到性骚扰这一法律术语,性骚扰总算从道德范畴之中脱离出来成为法律概念。
凡是以性为出发点的侵权行为,以性为目的的任何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的行为,都叫性骚扰。绝不仅仅是触摸,包括语言、文字、图片等等都可以构成性骚扰。我国史上著名的一次书信性骚扰,是在吕后执政时期,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匈奴冒(音莫)顿(音独)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汉书.匈奴传。
大概意思就是我这个套马的汉子在边疆长大,现在是单身,女王大人你看起来也很寂寞,中原那么大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我愿意拿我的东西来和你的东西互补一下。
这样的信怎么看都不是情意绵绵,而是赤裸裸的骚扰信。吕后看过之后气愤不已,简直想直接出兵灭了匈奴。与群臣商议以后,吕后回复了一封信,大意是说谢谢您的美意,但我已经老了牙齿和头发都脱落了,并不能和您匹配,请您宽恕。
稍微了解一下冒顿单于的婚恋史,知道他把妻妾当做物件的态度,也能猜到他未必是真的想征婚。作为一国之君的吕后,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因为是个女人,就要受到这样的羞辱,何况是普通民间女子。

汉府乐集里《陌上桑》其实就是讲了一位“使君”想要调戏骚扰一位美女的事情。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见色起意,打听了名字年龄之后,使君直接邀请美女到自己的马车里感受一下五匹大马力的震动。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面对使君无耻的要求,美女直截了当的拒绝了,还嘲笑使君,这样的胆识在当代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姑娘被人调戏了分分钟都要自杀以彰显烈女风范的封建社会,这种英勇拒绝的案例就值得被写进诗里了。从这首诗也能看出,在汉代,稍有些权势的人骚扰调戏民女十分平常。
2003年国内有一部电视剧名为《女人不再沉默》,第一集就以全国第一例性骚扰官司开篇。这一例官司确有原型,2001年7月西安市一位女士向法院提出起诉,指控她的上司对她进行了性骚扰,可惜的是与电视剧里一样,因“缺少证据”,法院最终判决章女士败诉。此后全国陆陆续续的性骚扰案例不断涌现,但绝大多数都以原告的败诉为终。而这部题材敏感的电视剧中,各种敏感的和谐点也实在是不少,在当年也不能在黄金时段播出,之后更是早早淡出人们视线。到了现在,你再去看国产电视剧,除了婆媳之争,玛丽苏神仙,很难再看到这样直中痛点的作品。

这部电视剧的主线,是从一位高中女生甜甜放学路上在公共厕所遭遇强暴开始的。性侵发生之后,作为知名律师的父亲第一反应是报警,而少年时期经历过性侵的母亲则极力反对。夫妻二人就是否报警站在不同角度上开展了一场讨论,让人感到矛盾绝望,仿佛无路可走。电视剧的最后算是草草结尾,反派虽然锒铛入狱,却并不是因为性骚扰和性侵,这给主题画上了一抹讽刺色彩。
影视作品里还是表达过令人稍微欣慰的进步事件。200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The North Country 决不让步》就是来自1988年美国的第一桩起诉成功的性骚扰官司:洛伊斯案。

像男人一样成为一名矿工,做着和男人相当甚至比男人更重的活,才能买得起房子,养得起孩子。可是作为矿里的少数,男同事总是当着她们的面讲粗俗的黄色段子,充满暗示和挑衅的话,肆无忌惮地强吻她们,捉弄她们,甚至利用职位之便威胁强奸。为了保住工作她们忍气吞声,还要遭受男矿工的妻子们的恶意揣测和谩骂。
忍无可忍之后,她们联合起来,聘请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
这场官司却持续了十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洛伊斯在矿上遭受报复,男人们的侮辱和骚扰变本加厉,一起上诉的姐妹不堪压力,与之反目,身边的人包括亲生孩子也开始误解自己。
而洛伊斯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就是继续坚持,决不让步。在最后的审判中,本来不理解她的父亲也站了出来,说出“在座的所有人里,只有我女儿没有让我觉得羞耻”的话。也许并不是父亲的平权思想觉醒,也许只是为了亲情,但至少她们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除了明目张胆的性骚扰,日常生活里还有一些你不能轻易察觉的骚扰,甚至有一些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

美籍导演西格尔编导的短片《That’sHarrasment这就是性骚扰》讲了几种职业中的性骚扰,片头严肃表明:根据真实世界,如有雷同,不是巧合。其中一个故事中,女患者去看病,男医生借检查之名触摸其大腿和胸部,女患者即便感觉不舒服,也不好发作,因为也许客观看起来医生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妄加指责会被轻易扣上多疑的帽子。

《纸牌屋》里有这样一句: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关于性的,但性本身除外,性是关于权力的。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cept Sex.Sex Is About Power."
受害者并没有错,这与ta的年龄、相貌、性格甚至衣着都没有半点关系。加害者选择了ta,是因为征服ta能满足加害者的欲望,仅此而已。
上司对员工的性骚扰,即便员工感到不舒服,也不好严厉的拒绝,因为这里有权利的不对等,处于弱势的员工一般只能选择哑忍或者离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校园里明文禁止师生之间发生性关系,这与妨碍恋爱自由无关,这种禁止是针对两种对立身份而言。权力不对等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操控,比如说老师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比如考试作业打分等)对学生进行性胁迫,而学生处于弱势有时不得不屈服。
这些事例里总有一些善良的群众,来宽慰受害者,让他们不要计较太多,忍一时风平浪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以大多数为主导,少数服从多数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必要的时候,牺牲少数来成全多数是天经地义的。不想无缘无故成为牺牲品,就要成为大多数中的一员,他们认为,让你屈服是为你好。有的人确实忍下来了,一时之间甚至得到了一些夸赞的声音,毕竟人们都更欣赏那些“宽容”的人,“开得起玩笑”的人。正是这些让步成为了滋长犯罪的最好的养料。真正的恶不是突然之间爆发的,真正的恶往往是悄然而至的,试探性的,你宽容了一步,它便更进一步,直到把你牢牢控制。与性骚扰施害者一样可恨的,是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伤害和责怪受害者的旁观者。
大多数人回顾人生历程,都能回忆起自己曾经被性骚扰过,有一些可能已经被当事人忘记了,或者当时也没有当回事,可是曾经遭受过的恶性对待,就像你多年以前吃过得食物一样,你不见得记得住每一件自己吃过的食物,但它们都会融入你的身体血液,成为你肌肉骨骼的组成部分。你这个人的人生轨迹,会受到每一件你经历过的事情——无论你记得与否——的影响。从今以后,不要隐忍,不要安慰自己说那些无足挂齿。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对待。
受到骚扰不是你的错!
去大胆的反抗,想尽办法反抗那些让你不舒服的恶意。应该感到羞耻的不是你。
作者 猫七
请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