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
"这些年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到自己是个父亲.”失去儿子的雷泽宽在路上凭借一辆摩托车,体验父亲的感觉十五年.偶遇曾经也是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或许是同样失去亲人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让两人共同踏上寻亲之路.
彭三源首部自编自导的儿童拐卖题材.这让人不免与最近同类型的《亲爱的》相比较.不同于《亲爱的》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压抑,《失孤》像是一篇散文 ,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影片中并没有过多激烈的场景,更多的是细节的特写.这便是彭三源作为女导演的优势.
影片开头是丢失女儿的母亲身着白裙黑衣在十字路口前寻找孩子,失去至亲的她世界不正是只有黑白.影片中出现最多的颜色就是绿色.嫩绿、翠绿、深绿、豆绿......公路旁的大树,山间泥路中的小树,铁索桥旁的竹子,绿色贯穿全片.开始是摩托车上孤独的雷泽宽一人穿梭在绿荫之中,然后变成摩托车上的曾帅一起穿过田野穿过隧道穿过大街小巷.在寻亲路上两人有过误解,有过争执.都渴望寻找到自己的亲人,相同的情感让两人建立起如同父子的情谊.在绿意盎然的暗示下曾帅顺利找到自己的父母.
不得不说华仔的农民父亲形象塑造的十分到位.一身旧衣服,一双破球鞋,一张起毛的中国地图,一笔一画的账本...刘德华抛弃天王的光环,磨秃了指甲演活了雷泽宽这个人物,冷静,坚定,十五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爱屋及乌的他将曾帅当成自己的儿子,睡觉时把腿搭在曾帅身上,吃饭时不停为曾帅夹菜,洗车时的嬉闹等都为这部影片涂上暖心的一笔.可以说刘德华的存在是影片成功的80%.
剩下的20%属于井柏然.在《失孤》中的表现有些生硬,纯是为了演戏而演戏,有些需要动情的地方没有演出观众潸然落下的效果.而且并没有放下偶像光环.华仔是实力保障他更像是门面担当.在他的戏份上彭三源暴露出首导的缺陷:在路上他们只有一个雷泽宽的一个小包裹,为什么曾帅换了不下三件衣服.这衣服又是装在哪呢?又想演得好又想帅是不容易的.
抛去演员看故事结构就没那么突出了.反映拐卖儿童事件的社会电影,被彭三源排出了小清新公路电影的感觉,
老帅哥和小帅哥在路上的故事.雷泽宽和曾帅一起上路的理由也有些牵强,不具有足够说服力.结尾处曾帅找到自己的家雷泽宽又独自上路的场景更让人感觉莫名其妙.雷泽宽淋雨啃干面的凄凉场景似乎又让人回到了影片开头.那么说曾帅出场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一段与曾帅相处的时光只是小小的插曲?那么只将插曲放大来拍摄的意义又是什么?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却只编成这幅模样,彭三源还是当电视剧编剧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