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哥哥出壳记
一个超超超级慢热的小朋友战胜分离焦虑的漫漫漫长故事。
Nara这种小孩,别人见了会夸一句“乖”,做家长的泪往肚里流。
起初我也觉得好带,比如一岁带她去洗衣服,把她往洗衣机上一放,她知道自己下不来,也不会乱动。一岁半玩抽屉夹着手了,哭完从此开关抽屉都很谨慎。这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的:她第一次翻身就摔下床,此后两个月没敢再尝试翻身。以致我见着别人家心大莽撞的小孩都会羡慕,喝止有一百种方法,而鼓励可能只会增加压力。
半岁前我背着她常常出门,上海杭州福州台北,每次坐飞机都被周围乘客夸好安静好乖,“稳重”“老成”,她是不怕人的,我也没想到对她来说换掉照料者会有多难。
—daycare彻底失败—
七个月时她初次遇到了“没有妈妈”这个大怪物。
当时我们刚来多村,因为我英语太烂,在家也无聊,就去报了LINC。第一个学校的daycare比教学区都大,三个阿姨带三个小朋友,无数玩具,午睡还有遮光+音乐+摇摇床的小房间,阿姨低声慢语地念睡前故事,待遇顶天了。
此时Nara小朋友的分离焦虑还在普通范畴,每天送进去先是迷茫,然后哭,再接受现实不情不愿地玩。如果我课间去看她一眼,送个东西,被她发现了就是盯住我大哭,我走后阿姨们再新一轮转移注意力。
这个班只上了一周多就放暑假了。阿姨们给她装了一些纸板书和识字卡片,白白了。暑假后daycare因为削减经费被撤,我得找新的学校。
第二个学校比较大,一排五间教室,尽头是daycare区,隔了一块给一岁半以下的小宝宝,围栏外是一岁半~三岁的空间。连她三个小宝宝,外边大概七八个小孩。这下她的困扰更大了,不仅没有妈妈,还要在一群小孩的喧闹中入睡。第一天我在daycare陪她,她累了可以勉强躺一会儿;第二天我溜进教室,她入睡失败后直接崩溃了。我在学校的另一头都能听见震天的哭声,楼都要掀翻。老师同学纷纷表示这课没法上了。带她的阿姨束手无策,我被叫过去领她走。她哭得肿成猪头,四肢都是自己挠出来的血道道,可以说体无完肤了。
在家养了快一周才好,不敢再去试别的daycare,湿疹娃皮肤脆弱还掌握自残技能,我也没办法啊。但在家呆着不面对她的社交问题是不行的,我决定把带她社交的优先级摆到前面来。
接下来转到一个特殊的班,全国唯一,抱着孩子上课的语言班。没有专职阿姨了,一半是大人的教室,一半是孩子们玩的地方。玩具也是应有尽有,孩子有需要了,妈妈处理完再回来上课。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因为老师活泼。
她就挂在我身上,连地都不肯沾。班上孩子们形形色色来来去去,少说也见过几十个,没有她这样的……第一年我基本啥都没学。上完一学年,暑假过后再回来,她又在我身上挂了一整个九月。现在上到第三个学年,她已经是最大的孩子之一了,才算比较放得开。但也不太去和别人玩,总有些孩子特别霸道,我也不许她打别人。
—亲子班的微弱进步—
一岁半之前带她去图书馆的半小时baby time,唱儿歌读绘本。常常到了就哭,要回家。哭了二十五分钟,开始觉得好玩了,活动也结束了,她就哭着不要结束。下周再来,重新哭。
她两岁半的夏天,我开始给她报班。
第一个报的是芭蕾,她喜欢的,看过两个视频就自己在家“转转转,踢踢”。记得刚上课那几天,当时尚未有娃的啾仔在广播里说见到一个不愿下水的小男孩被家长带来游泳池边,干坐着有什么意义呢?我说,有意义。Nara去上课了,第一次她不肯进门,如果第十次她愿意进去看看,都是进步。
这是两岁班,家长在教室里陪着。她就坐在我怀里,站都不肯站起来。大家跳一圈,老师就会过来招呼她一下,欢快地说,Nara不和我们一起试试吗~撩五次十次她总会应一次的,于是站起来的时间越来越多。她尤其喜欢的环节是发仙女棒、啦啦队的花球这些道具,还有双脚跳,因为她是跳得最好的(唱Sleeping Bunnies练出来的)还伴有老师的激情赞美(我拍的视频她看了无数遍),以及下课前发贴纸。哪怕一整节课没跳舞,她都好意思去领贴纸。
芭蕾班结束后,我们又上了一期亲子瑜伽,好些是芭蕾班的老同学,但她一个朋友也没交,她只和我互动。
三岁生日后,我带她回了趟国。住在外公外婆家,外公想抱她,花了一个星期才讨好到。去商场的儿童乐园,必须我陪着进去。她和外婆混熟了以后,我想和朋友单独吃顿饭,两个多小时她给我打了三个电话,不肯吃饭不肯上洗手间,这还是动画片无限量供应的条件下。朋友聚会,大家坐在围栏外我在海洋球里。
—无陪护的兴趣班两眼一翻—
Nara对滑冰很有兴趣。三岁后可以报了,一口气报了两个班,结果是彻底失败。第一个班家长可陪护,但我们的水平不行;第二个我带上了会滑的朋友、也是她要好的邻居阿姨作伴,但家长禁入,结果是我俩围观她在冰场里暴哭。朋友忧愁地:“她哭得我心都碎了。”我倒不会心碎(母爱淡薄的好处),但太影响别人了,十分钟就带出来了。好笑的是,第一节课学的是“站起来”,她站得倒是蛮好,但老师一不盯着她,她就趴下往门口爬,一边哭着喊妈妈,哈哈哈哈哈。
之后她是拼死不愿再去了。我说你做得其实很好,我们明年再试,好吗?得知今年的课已经结束不用害怕了,她又自信地说好。
失败的滑冰课之后是失败的芭蕾课。三~五岁班无陪护,第一次课老师特许我进去陪,她全程坐在我身上。第二次,扒门暴哭不肯进去。之后就是摁在门口哭/关在门里哭/老师抱着哭/从出家门就开始哭。或者太影响上课被送出来,或者自残被送出来,或者根本送不进去。
后来我也放弃了,每周到了上课时间,我说我们走吧,她找借口说困了要睡觉,我说你十分钟能睡着就不用去,她说好。然后马上睡着。……都一年多没午睡过了。
单这么看,她像是个很爱哭的小孩。如果白天觉得受了委屈,她夜里也会哭醒;问她是不是做噩梦了,她说梦见“没有妈妈”。所以晚安吻前我都会跟她谈一谈今天做了什么,明天去哪里玩好不好,让她愉快地去睡。她在放松的时候,也是最活泼爱笑的小孩。有人跟我说,她哭得太多了,但我觉得没问题。哭是她自然的需求,不是一种“错误”;我会告诉她什么事不值得哭,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解决问题;但哭并不羞耻,如果没有原因就是想哭,可以哭,只要不影响其他人。
兴趣班门口的家长们都跟我说,就扔进去随她哭,她知道你走了,哭也没戏了,就不哭了。我们不是没试过,但哭不是办法。她调节情绪的能力就是没那么好,我理解分离时她哭不是闹情绪任性,是真的害怕。就像她把自己挠得浑身血,也不是为了胁迫大人要求什么,她疲惫焦虑时就会这样。有人能让孩子在daycare哭上一个月,半夜里被分离的噩梦惊醒嚎哭,声带都哭坏;我无法认同。把没准备好的小孩子扔进陌生环境逼她赤手空拳独自面对不是办法,如果大人有更好的选择,放任孩子去哭就叫虐待。
—意外的跆拳道课—
周末上完亲子陶艺课,在附近吃汉堡。她爹看见马路对面有个跆拳道教室,我说去看看。本意是了解下课程和价目,如果她有兴趣可以上个亲子班什么的。在门口一张望,老师就出来招呼我们。有两岁起的班,免费试课一次。
她进去看过就有些抗拒,反复跟我说她不想打架。我跟她谈:第一,如果你试过了,不喜欢跆拳道,可以,但将来也要学一门武术,这不是打架,是为了威吓别人、不要挨打;第二,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九月你能顺利去上学,你总要从一个短时间的课开始练习没有妈妈、自己上课,不上这个班,你也得去上别的。我们必须在九月前做好这件事,如果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做,九月直接让你去上学,一天六个小时没有妈妈、同学和老师都不认识,你能行吗?你会哭的。你记得班上(我的语言班)那个金色头发经常尖叫的小朋友吗?她很漂亮,但是你喜欢和她玩吗?你见过谁喜欢和她玩?上个星期你向K(我的老师)借玩具,K把玩具送给你了,为什么?因为你现在很乖,不哭,不欺负小朋友,会帮忙做事,老师喜欢你。你愿意K喜欢你还是讨厌你?
我自己的童年阴影之一就是校园霸凌。向父母求助,得到的是“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谁让你成绩不好不招老师喜欢”之类。我上小学时不到五岁,面对比我高一个头的同学毫无还手之力。作业也写不完,上学被老师拎起来抽耳光。退过学,老师来我爸妈单位求情,我心软回去后被打得更厉害。我后来打架的路数就是抄起手边最硬的东西直接拍对方脑袋,到初中还和男同学打得各自头破血流。
校园霸凌这件事,我想了十几年也没找到解法。孩子走进校门之后,一墙之隔的家长就是很难再做什么了,她要靠自己去面对一切。Nara会是九月入学的孩子里最小的,她三岁半了才十二公斤和有些孩子一岁一样,她还不曾用英语表达过自己的日常需求。哪怕她不会遇到霸凌这种极端情况,入学后每天哭6个小时?那何必去上学?我不想把她的问题留到入学,如果能提前解决,就要解决。她的安全感是足够的,不管分离时多焦虑,只要我回来她就很快平静。
跆拳道班很小,两个老师带三到五个孩子。去试课时热身运动是分颜色捡海洋球,接着花式往返跑,最后是拳脚。我坐在旁边看,她明显比其他孩子更灵活迅速,去年回国参观幼儿园时老师也这么说。她玩一会儿就要跑过来抱抱我,老师招呼她她再飞出去,欢欣雀跃。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喜欢的兴趣班了。
第二天老师打来电话,我说这会儿她就在我背后的舞蹈教室里哭呢……老师自信里还有点轻蔑地说,那不是我的班。
正式开始的第一次课,她不肯参与了,抱紧我不撒手。老师给她讲:上次你做得很好,你喜欢,也有这个能力。如果你愿意参与,妈妈可以坐在旁边看;如果你不愿意参与,妈妈就到门外去。她摇头。我跟她确认之后就留下她去了门外。
这次她哭了25分钟。老师抱着她,反复跟她说You are fine,you are ok,don’t cry.
下课后我进去,她苦着脸抱我。老师带我们去办公室,给我们看手机里她哭的视频,和我谈她分离焦虑的问题。这是第一次有人正式陪我谈这个,我还蛮感谢的。其他老师大多轻描淡写地跟我说你要管管啦,或者长大就好了之类的,这种温柔,完全没用。
不崩溃的时候Nara是讲道理的。她自己一边抽泣一边小小声地说:“我想快点长大就好了。”我翻译给老师,老师坚定摇头: No,你已经长大了,你可以做到,必须做到,你已经长大了,明白?
“快点长大就好了”这句话来自绘本《鸡蛋哥哥》。鸡蛋哥哥想一直呆在蛋壳里,不想长大。后来蛋壳意外磕碎了,鸡蛋哥哥发现自己已经是小公鸡了,感觉还不赖。书是去年回国时她自己挑的,喜欢得不得了,当天就看了五六七八遍,还拉着我的朋友看。在我们开始上跆拳道课之后,她每晚睡前都要看一遍——以前我们是没有睡前故事的习惯的。她给她自己找了这个疏解的方式。
第二次,她快走到门口就开始哭。我在门外听,她坐在角落自己哭。老师来关心她,被她打走了。
第三次,嚎了不到十分钟,之后就默默地看别的小朋友玩她最喜欢的捡球,时而抹一把泪。
第四次,上课前带她去小学报名。小学老师说,你知道她可以明年再来,我说我知道,她今年就上学,没问题。加国的义务教育是当年年底满4岁的孩子九月入学,如果像她生日在年底,可以选择延后一年入学 。我觉得没必要延后,她已经有社交需求了,也喜欢学习。这天跆拳道课迟到了,只呆了十分钟,还是在角落,哭了一会儿。
第五次,我留在教室里。老师和她谈条件:妈妈可以在教室里,但你要参与活动,不可以找妈妈抱,妈妈也不会和你说话。她同意了。全程只有最后不想做前滚翻时流泪,但也坚持做完了。她看向我时,我就用动作表示肯定。这一次开始下课时我允许她从老师手里领贴纸,是亮晶晶的彩色星星。回家后问她为什么怕做前滚翻,是不会,还是不舒服?她说她不会。我说你不会的我们可以在家练习,前滚翻不难,妈妈小时候就很喜欢,每天睡觉前都要从床围滚到床头。于是我在床上翻给她看,她咯咯笑。
第六次,我在教室里,一切顺利。
第七次,我到教室外,她指定的那扇玻璃门外站着,她看过来几次,不多,沉浸在活动里。这次我哭了。做一些比较难的动作时,别的孩子都趁老师不注意糊弄过去,但她一直老老实实做下来,哪怕速度会落后。我真的被她感动到流了两滴泪。
第八次,我还站在门外。小男孩Luca是个无敌可爱的卷毛头,他比Nara看我还频繁。喝水时间我发现只有Luca没有水杯,就跑去找他爸爸要了瓶水(家长们都躲在车里或者角落或者旁边快餐店),然后急匆匆进去开给Luca喝。这下他更盯住我不放,什么都不想参与,就看着我傻笑。老师只好让我回避一点。下课后我和Nara说,下次妈妈不能影响你们上课,妈妈会躲在Luca看不见的地方,好吗?
第九次,上课前她陪我去洁牙。路上我说,这次妈妈要躲在Luca看不见的地方了。她委屈地说,但是我要看见你。我说妈妈就在这里啊,你闭上眼睛,也知道妈妈就在这里,对不对?因为妈妈在你心里。她眯缝着眼睛看我,嘻嘻哈哈。和她商量,你上课的时候妈妈去买个薯条好不好,她说不好。磨了一阵,勉强同意了。于是开始上课后我溜去快餐店买了个薯条,五分钟就回来了。依旧没有频繁去看她,她也没怎么找我。
第十次,我去逛地毯店了。下课时问她,她说没找我。“我知道你在那里呀。”
第十二次,我坐在咖啡店发广播——
送她上课,路上我说好冷啊。“妈妈你是不是很冷?” 我说是呀。她说,“那你可以喝一杯咖啡呀。” 我受宠若惊,你上课的时候妈妈可以去喝咖啡吗?“可以呀。”
我喝咖啡回来,她去洗手间了,自己要求老师带她去的。
跆拳道课迄今已上了十五次,她很喜欢,但再上一次就结束了(我们准备搬家,如果暑假有合适的camp再来)。半小时的跆拳道之后,下一阶段是一个半小时play program,做手工和玩游戏。内容不重要,我想要的是把她独自上课的时间慢慢拉长,班级渐渐变大。
这个play program本来在她熟悉的社区中心,因为装修改到了一个我们没去过的地方。今天我送她去上第一次,她说“你可以在里面呀”,我说如果老师同意,第一次我可以陪你在里面。她自己想了想说,如果别的妈妈都在外面,你也可以在外面。
到了地方,老师摆出一大堆玩具她先玩着,我填登记表。填完后我去找她告别,她默默地对着一筐没什么意思的玩具,又快哭了,不让我走。老师说,那再陪几分钟吧。我说你来,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玩的。我们牵着手把摆出来的玩具都看了一遍,选了一筐餐具和食物,她挨个拿出来看了一遍,给我沏了茶,我喝了茶,提醒她今天好好加油上完就有新玩具(第一次在跆拳道教室暴哭的那天她看上了一个很贵的玩具,我买好了藏在家里,跟她说会是祝贺她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的礼物),她笑逐颜开,抱着我亲了亲,我就出去了。
我在外面呆了几分钟,没有听见她哭。想想有事的话老师会打电话,就出去吃点心了。提前十几分钟回来,听见她兴致高昂地在帮忙收拾玩具,收完了还又叫又跳要circle time,于是又唱了歌。到了时间我过去接她,她也开心地来迎我。老师给我看她贴的画,捏的泥,她跟我在家可是不会这样专注把一件事做完的。
问她今天开心吗,她说开心呀。下周还来吗,她笑嘻嘻地说不要来不要来不要来要来要来要来。问她是不是长大了,她说是呀我已经长大了。呀,鸡蛋哥哥,你突然长大了。她说:我是Nara,不是鸡蛋哥哥。
《鸡蛋哥哥》这本书,早在还没有她时我就看过了。当时只觉得有趣,没想到它是这样贴近一个孩子的真实生活并且发挥作用。在她还不认识自己的情绪、不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时,每一本好绘本都在帮她了解自己。另一个明显帮助了她的是《海底小纵队》里有一集皮医生说自己是如何克服对黑暗的恐惧潜入深海,“加油小皮!你能行!你一、定、行!” 这也是她玩模仿游戏时挂在嘴边的。还有一件我猜也增强了自信的是balance bike,国内叫滑步车,她从两岁开始自己在楼道里练习,现在已经骑得很好很好了。
公号“大J小D”里大J写过她是如何帮助小D适应入园的。她拍了幼儿园的照片做成一个本子,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每天给小D讲幼儿园的生活,先在这里玩,再走这个楼梯,去到这里……而在Nara一次次的进步背后,也是无数遍的安慰、暗示、引导和鼓励。从一天不哭就可以在日历上印一个红心,到上完一天课就印一个小太阳,每个月的挂历上都能看到她的成就。我不是一个很用心的家长,不太管她玩什么怎么玩,常常一天就吃面包和泡面。克服分离焦虑可以说是我第一件认真要求她推动她做的事,到今天算是完成了一大步。搬除这块绊脚石,希望今后她能好好去学她喜欢的事吧。
© 本文版权归 Spheniscida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Come along with me And the butterflies and bees We can wander throu...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