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包薯片就啰嗦这么多我是不是有点傻
三十岁之前就是吃完一包薯片脸上冒出一颗痘痘。
那天一边逛超市一边给朋友打电话,“你买什么了?”“薯片。”“不是你风格啊。”
嗯,不是我风格,我的风格是自己做饭,少油低盐,多吃蔬果,搭配杂粮。当然我并不跟零食绝缘,譬如我很喜欢奶油点心,并且这类高热量的零食吃了不少。不过我买东西前有个看配料表的习惯,没有添加剂最好,有一两种尚可,如果添加剂超过三种,多半就走人了。
我应该算多事儿的那类人。
我过去有一个同事,脸只有我三分之二大的一个女孩子,说不喜欢吃东西。我心烦的时候就想往嘴里塞点什么,有时候能忍住,有时候忍不住。办公室里有一个抽屉专门放吃的,一开始塞得是单位发的坚果大礼包,后来坚果吃的差不多了,剩下些恐怕要放到过期的桃子果脯和牛轧糖,我又添置过曲奇牛奶烤鱼片山楂条无花果干……总之是些味道还不坏的但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添加剂的零食。
我一直特别喜欢小麦充分咀嚼转化成麦芽糖后的那股清甜味,零食中,我最中意烤馍锅巴。从高中到现在,从一块三吃到一块五再吃到一块七,还在兢兢业业的吃。这种零食有点憨,有点粗,就像一个西北老农民,你永远不会期待他有朝一日会像蛋黄酥那样成为人人追捧的网红,甚至连普通一点的大众情人型的薯片都难望项背,这种只用面粉发酵烘烤撒点调味料的零食与其说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存在,不如说是为了饿了时候垫垫肚子。有天晚上我在单位值班,不想吃食堂,就撕开一包烤馍锅巴就着茶水当晚饭,吃完六七成饱足的状态刚刚好熬过余下两个钟头,值完班回家喝点牛奶啃个苹果什么的,正好睡觉。
西餐里摆的漂漂亮亮的一盘盘东西,不如一只白瓷大碗里的一碗面来的有吸引力。吃零食的习惯大概和吃饭的习惯类似。早几年前,我和一个同学畅想过将来自己开餐馆,她说餐馆可以起名叫“珍味馆”,我一拍大腿说,“这个名字好,真味馆。”当然餐馆是没开成了,不过这件事我记得真切,当时我在湖州旅游,和珍味馆一起讨论过的似乎还有薄荷汤圆。
食物贵味真,这是我不喜欢添加剂的原因。当然你说添加剂配出来的吃的和天然的食物你根本就吃不出来,我也可以说关上灯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和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做爱差别也不大。可是还有白天。可是身体不只有舌头,还有大脑。
所以什么叫真味,东北的乱炖,岭南的汤水,江浙的甜腻,川渝的麻辣,你说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我说都是真的。真,可以说是真实的真,也可以说真心的真。真心把食物当食物,食物才能成为真正的食物。烹调的艺术化用来欣赏品鉴则好,当一日三餐太累;烹饪的商业化可以偶尔消费,顿顿吃则太敷衍。刚刚好的,还是自己做饭。厨艺可以好可以不好,原料可以贵可以便宜,烹饪可以简单可以复杂,菜色可以繁多可以简单……总之,怎么都可以,只要把吃饭当吃饭。这就是我说的真。
今天晚饭吃的是昨天剩下的小米干饭,韭菜炒鸭蛋,辣白菜。虽然是剩饭,吃的还是挺满足的。
虽然吃完饭又咔嚓了一包薯片。(捂脸)
����
© 本文版权归 shizitou321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