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生活方式
断舍离与饮食哲学
✪ 李沁先

1
我在周末兼职网约车司机。我要去般若寺接人。我到达乘客约定地点,停车等候。不久,车门开了,一个老和尚飘进车里。我确认了乘客身份,便开车出发。我心想,现在的老年人、出家人还挺与时俱进呢。
我说,大师,我看您仙风道骨,您高寿啊?
大师说:不敢当,九十八了。
我说,看起来不像啊,我想请教您如何保养身体才能长寿?
大师说:我们出家人从身心两方面来修行。精神上,清心寡欲,例如诵经;身体上,少做运动,例如打坐。
我问:少做运动不会肥胖吗?
大师说:少吃东西,营养摄入比较少,就不会肥胖。
我问:少吃东西,不会饥饿吗?
大师说:少做运动,没有体能消耗,自然不会饥饿。
我还有疑虑,却不知问什么。
大师补充:少做运动,静坐修行。用生物学的话来说,减少了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过快,体内细胞更替更快,人就衰老得越快。就是你现在的状态。你整天开车的话,体能消耗少,新陈代谢变慢,如果再少吃饭,少摄取能量,就是修行了。
我问了愚蠢的问题:司机都能长寿?
大师说:在新陈代谢变慢的情况下,多吃饭就是慢性自杀。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食物可以养育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那天,我若有所悟。

2
前几天生病,脚疼不敢走;到医院抽血,检查是痛风。医生嘱是忌口,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海鲜不能吃,水果能吃。在家养病的时候,翻开书架上几年前买的一直没看的书——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读了此书,深有体会。用作者山下英子的话来说:“断舍离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舍离不是收纳术,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对杂物整理的时候,山下英子提出两点:
第一,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第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
a.假如我有一副眼镜。我对你说,请用吧。你不一定会用。
b.假如我问你,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答案显然是能用。
也就是说,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两回事。在家里这些能用却不愿意用的东西,是不是有很多?比如堆满抽屉的一次性筷子。吃饭的时候从来不用。这就是拿物品当主角。物品“我”用了才有价值,“我”是物品的主角。眼镜可以用,筷子可以用,这种说法是把主角拱手让给了物品。
第二,把时间轴放在现在。只允许现在需要的东西留在你的空间里。存有曾经记忆的物品,或者未来可能需要的东西,对现在没有任何作用,则无需留在你的空间里。
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收拾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房间的过程了解和喜欢上自己,并实现自我肯定感。
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人类最大的罪不是杀人、恐惧、暴力,而是不快活。
山下英子在书中写:
“有人送你一只名牌杯子,你把它原封不动装在盒子里,放在柜橱最里面,舍不得用它,而你当下用的是买甜甜圈时的赠品——再普通不过的杯子。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你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高档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
一个人所使的物品可以反映出自我形象。如果认识到这点,‘其实,我也可以用它。‘允许自己使用更高级的东西,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甚至发现看不见的崭新世界。

3
近期身体患病,原因是代谢系统出了问题,血液酸性过多,尿酸形成结晶石沉积在关节上,导致脚趾疼痛,无法走路。医生称之为“痛风”。痛风最直接的治疗方法是,降酸。降酸最直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吃碳酸氢钠片(小苏打),中和尿酸;二是多喝水,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
生病的时候,我想了很多。还翻出了每年的体检报告。2015年体检,肾功项目,血尿酸753。2016年680,2017年700,身体无恙。而今年体检血尿酸501,便有痛风症状。如果尿酸高于正常值,没有痛风症状,称为高尿酸血症;如果关节疼痛,称为痛风。
病友提醒我,你体重增长了吗?可能与体重有关。如果你血尿酸值很高,没有发病,可能是你不够胖。体重增加,也会增加发病率。
我才意识到减肥的重要性。
山下英子在学习瑜伽的时候,断食,领会到食物如此值得被人类感激。她向前辈抱怨这个想法的时候。前辈说,可不是嘛,就连衣柜,你都能塞得满满的。山下英子恍然大悟,从而总结出杂物整理的方法和断舍离的生活方式。
我想,我们的身体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总是一味的摄取营养,代谢系统压力过大,多余的能量消耗不掉,有的是脂肪不断堆积在体内,有的形成尿酸,导致身体代谢失衡,体重不断上涨。体重上涨,就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可怕疾病。

4
肥胖不能全部归咎于口腹之欲,我们文化里一直有饥饿的基因也会导致肥胖。
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李绅的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朱子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样的诗词太多太多。我国有几千年的饥饿历史,使得先民们不得不居安思危。创作了很多诲人不倦的诗词歌赋,教导后人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免得,子孙后代吃不饱饭。
也正是这样的饥饿文化,导致很多人狂吃海塞。
例如,父母认为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是最好的关爱。
例如,我国文化里有夹菜的现象。在一线城市很少,但是在大部分地域依然存在。谁没经历过,去亲朋好友家吃饭,被长辈往碗里夹菜呢?暂且不说夹菜这种现象好不好,卫不卫生。正是我们文化中有饥饿的基因,他们认为,给客人加菜,是对客人最顶级的关照。(《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过夹菜是最顶级的客气。)
小时候,家长不断纠正我剩饭的现象。妈妈说,你盛多少饭,无论是否撑得下,都必须吃完。因为,浪费可耻,光盘光荣。农民伯伯种菜多么不容易。这些道理没错,放到今天却用途不大。农民伯伯春种秋收不容易?难道在汽车厂做焊工就容易?在工地搬砖就容易吗?如果大家都勤俭节约,不买车,不买房;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建筑民工是不是要失业?想必农民伯伯也不希望消费者勤俭节约吧?
既然有钱,不偷不抢,不拐不骗,合法收入,花的不是纳税人的钱,吃点好的,穿点好的,谁能管得着?
正如山下英子所写,有人送你的名牌杯子,你舍不得用,放在柜橱最里面,而你当下用的买东西的赠品杯子。你认为‘自己配不上高档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
很多人去超市买吃的,比如水果。经常能看到一些烂熟的香蕉特价销售。不少人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特价水果。买回家,放在冰箱里。每次都吃熟得最透的一只,第二天吃稍微新鲜一些的香蕉,随着时间流逝,每次吃的都是烂熟的香蕉。而有些人,会直接去吃稍微新鲜的香蕉,烂熟的香蕉直接扔掉。如果去超市,干脆直接买最新鲜的香蕉。新鲜水果和折扣水果价格差得也不是太多。买特价水果的人会认为“自己配不上新鲜的水果,我没到达那个水准呢。”
一个人的饮食可以反映出自我形象。如果认识到这点,“其实,我也可以吃它。”允许自己吃更高级的食品,了解自己,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甚至发现看不见的崭新世界。

5
断舍离说,筛选物品的时候,也改变了人际关系。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我们可以从他人身上看出。“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用一样东西,那么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对待你。——他能用那样的东西,穿那样的衣服,那随便那个礼物送他就行了。”
一旦通过断舍离提升了自我形象,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生活那么精致,可不能随便拿个粗陋东西送他了事。”
“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会改变人际关系。”
一个朋友帮了我很多忙,我准备送他随手礼。我知道他爱喝酒,准备买点酒送他。不是求人办事,随手礼而已,一般来讲,无需送昂贵名酒。但是我知道,他经常喝茅台。那么,我就不能随随便便买几瓶江小白或者二锅头送给他糊弄了事。我送给他洋河蓝色经典作为随手礼,正是我根据他的生活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而选择的礼品。
饮食也是同样。如果你请朋友吃饭,他经常出入平民菜馆,那么你也没必要带他去西餐厅吃饭。即便要去,去肯德基、麦当劳,点200块钱,也能令他满意。
去超市买水果,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最新鲜的水果呢?去饭店吃饭,我们为什么不点最爱吃的菜呢?
吃喝嫖赌,恶习之中,哪有人因为吃喝欠债?
6
成功人士肥胖比例不高,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健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懂得节制。
节制的正是口腹之欲。作为底层的劳动者,在工厂焊接,在工地搬砖,如果不用食物把肚子撑得满满的,根本没有力气干活,也许工作间歇的时候就会饥饿无比无法劳动。这是客观原因,饥饿是减肥的最大敌人。
担忧工作的时候饥饿。也类似断舍离里常提到的一种人“担忧未来型”的人。对物资的储备,便于日后使用。例如卫生纸。很多老人去世,子女收拾房间看看有没有什么珍贵遗产,在柜子里翻出了塞得满满的卫生纸。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那年秋天,我们去天津三菱FA中心学习,行程一个星期。我背了个书包,一个同事竟然拉了两个笨重的大皮箱。他就是担忧未来型的人。
山下英子说:“丢掉饱腹。没有人能应付得了’吃多了‘。 A Hungry Dog Hunts Beasts.”
我有个女性朋友减肥从140斤减到100斤。她的方法是,少餐多食。她一天吃七八顿饭,甚至凌晨三点起床煎牛排。她吃饭只吃七分饱,饿了的时候继续吃。
我从中获得启发。虽然从事体力劳动,我对正餐的依赖慢慢降低。工作的时候,我随身携带金丝猴奶糖、士力架和德芙巧克力,什么时候饿了就吃,何必亏待自己。经过一段时间,体重有所降低,甚至耳聪目明。
为什么减肥?
为了身体健康。为了更漂亮。换种说法,一是外在别人感觉,二是内心的感觉。
自己的感觉就是不单单是体重减轻,更能收获精神上的愉悦。减重后的人往往会有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视力听力也有所提高的感觉。
断舍离讲柜子里最多利用70%的空间。就好比停车场,要留出30%的空间方便车辆出入,所谓的新陈代谢。我想,我们的身体又何尝不是?吃饭只吃七分饱,健康又长寿。

7
断是入口的闸门。
舍是出口的闸门。
水池入口的闸门本来是关死的,由于外界的物质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加上贪便宜和商家布下的陷阱,所以这个闸门常常打开。山下英子发现母亲冰箱里有一大桶商务蛋黄酱,母亲根本吃不完,而且过了保质期。原来母亲因为打折才买,500日元只要350日元,很划算。普通瓶蛋黄酱300日元,一分钱便宜捞不到。但是大桶蛋黄酱根本吃不完而且过了保质期,白白损失50日元。
断开入口的闸门,打开出口的闸门,使水池能够新陈代谢。我想身体也是如此,在食物汲取上,尽量吃好的,吃贵的,但是不要多吃,通过适当运动,舍弃这部分能量,避免在体内堆积,活跃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肥。
8
山下英子:
“丢掉零钱包。比起下定决心的大额消费,不知不觉中的小额消费更加可怕。 A Little Makes a Big Loss”
断舍离结合老和尚的话,我若有所悟,也形成了一套饮食哲学。
比起山珍海味,每天吃的粗茶淡饭更加可怕。
从今天起,在经济承受范围内,买最新鲜的水果蔬菜,吃最好的食物,减少进食量,促进新陈代谢良性循环。
希望有一天也能辟谷,减缓新陈代谢,修身养性,使身体和思想都能达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