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入声处理
昆曲入声的处理,说起来是保留入声,其实并做不到。只有那些本来就一个工尺的字,能完美表现入声短促、一出即断的特征,算是地道的入声;大部分入声字工尺多于一个,唱起来只能通融处理。所谓通融呢,就是说工尺按照入派三声的规律,已经变为了平上去的腔格旋律,从旋律上看已经是平上去三声的字了。但咬字时开头还要断一断,显示这还是个短促的入声字,留个门面而已。或者开头也不断,而是等一拍拖完,用力一收,断固然是断了,但短促的特征就顾不上了。乃至于还有连断都不断,只是开头力道猛一点,当中轻下去,马上又响起来,听起来略似断开的效果。实在是自欺欺人。 然而即便是明确唱断的字,其实你仔细去分析,它也不能再算入声。为什么呢?因为它断了之后再唱的部分,整个韵母都变了。比方说落字,落字出头即断,之后再唱,他就不唱入声约略韵,而是当作舒声哥罗韵去唱,因为舒声哥罗韵经常处理为ou,它也就拖腔拖在ou上。结果你听它这个落,从字头到韵尾连起来,就成了罗字,成了别的字了。再加上前头说的,它的腔格可能套用了去声腔格,那么连起来听就成了一个去声的逻字。 入声其实早就消失了,但是昆曲一定要恢复四声格局,非要逆潮流而动,于是就有了旋律上看没有入声,咬字上刻意体现又做不到位,这么尴尬的结果。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