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37:句法结构的定量分析—以“有+VP”格式为例
[1]王玲.句法结构的定量分析——以“有+VP”格式为例[J].汉语学习,2011(04):75-80.
研究基础:以往的变异研究对数集中在语音变异的定量研究,句法结构的定量研究甚少。为什么?句法变异性质难以确定,句法变项在自然口语中出现频率低,以上导致语料收集难。
研究背景:结构上:完全式;省略式。语义上:强调;表现情感态度主观色彩。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被调查人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有+VP使用情况:使用场合和频率)、访谈法;语料分析:百分比和变项规则分析法。
研究结果:年龄越小,使用率越高;女性使用率高于男性。口语体向书面体变化,从较随便语体向正式语体变化;格式在高校言语社区经常使用;书面语使用率低于口语。
研究规律:此格式在扩展的过程中正逐步朝着有序性的方向发展。与年龄存在共变关系(越小越高)、社会分布不均匀(女高于男)、实际使用出现语体变化(口语高于书面语体)
解释:1.语言适应:若对话双方想获得对方的认可或认同,在语言上会相互靠拢,反之则相互偏离。适应可以是相互、或单方、或向下(身份高向身份低)、或向上。所以同一社区内即便是原本不用该格式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推动该格式发展的深层动机是认同的改变,具凸出性,从短暂言语适应行为到长期言语适应行为。
2.社会背景。若有利于语言变化,则变化速度快。
文章缺陷:研究综述没有做好。地区选择不算特别科学。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