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篇随笔
怎么说呢…入科幻的大坑全然是因为Doctor。从上学期起到2018,断断续续地补完DW新版的全部……再加上现在开始看DW周边产物和其他科幻作品,零零总总的,科幻阅读量已经超越读过推理小说的总和= =然而这并不是我期望的事。
最新读完的作品是《SHADA》。起初对道格拉斯•亚当斯怀有狭隘的个人偏见〔特此致歉…〕,读完其与罗伯茨的合著之后,才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只评论剧作家的话,莫法特在我心里永居第一〔当然,请务必考虑到二十岁少女水性杨花的内心〕。道格拉斯和他相比,缺的是一份淡定和从容。抛去小细节不说,所营造的大体情节满满的伏笔,读来有种很刻意的不适感,甚至在有些地方自圆其说也颇为牵强。可以说,若是随便跳过一段情节,就一定会漏过重要的信息,导致后续逻辑连结失败〔因而很想对作者说声:辛苦了〕。再言小情节方面,很多该有的小高潮最后还是没有达成,或是一笔带过,让故事本身的趣味性降低不少,想必作者本人也会为此半成品而感到挫败。那种很突兀、生硬地写进来的对话,恕我直言,和莫法特的英式幽默相比,本人无法领会其中要义。其自恋精神也不得不让我在此吐槽:请别被您的一部作品大卖就冲昏了头脑吧。〔我倒是挺有兴趣观摩您的巅峰之作是何水平。〕不止是《Gallifery尊贵的古老律法》哦,即使是一本普通的书,读书的同时书也在读你。说到底,你是怎样的人、适合读什么样的书,完全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大概我这种毫无创意的脑袋容不下刻意的摆设,还是更加偏爱行云流水的文学性作品吧~为此,读完DW即可,不会再随意入手其他。
还记得大一喜欢茨威格的时候,从心水的中短篇合集《昨日之旅》到艰难啃完大长篇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读的过程中感到痛苦在所难免,却是因为眼见之物与自己内心的渴望不够契合,只有在“完成”的那一刹那才能真正获得内心满足与愉悦。话虽如此,阅读的过程也是拓宽自身领域的过程。此“领域”远不止字面意味。于真正的文学爱好者而言,所爱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在于对世界与生命,物质与精神,真实与虚妄,一切美妙的、协调与失序的排列组合的无尽遐思…正如读完了一整本书,幸福的事远不止于回味情节亦或学到知识,书所赐予你内心的触动才是价值所在。不得不说~共情能力实在是造物主给人类最美妙的馈赠。
我一直都认为,人的一辈子如果只活了自己的部分,那真是太悲哀了。茨威格的写道,「迄至今日的全部岁月都只是为了取得内心的同样自由而斗争」 。我亦然如此……人生如白驹过隙,逝者如斯。既已明白无法获得想要的自由,只选择屈从于条条框框的束缚么?
我宁愿花一辈子去追求一切美好的、阴暗的、寻常的、稀奇古怪的机会和可能性,并祈祷他们永远不要消失。宁愿要心的自由……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