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问》读后感――以一滴问号之姿的水向生命发问
简介:《水问》为简媜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简媜的童年是在乡村长大的,这必然会影响她的散文创作。而乡村那种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让她获得的更多的是生存的宁静。《水问》共分六卷,始于《花诰》,终于《化音》。其中每卷以卷首语拈出主调,使整本书卷卷相续而合成总体,每一篇既是它自己的意义,也是全书的谜底。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清晰地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水问》也被作者称为是自己的“断代史”。《水问》里的每一段故事、每一折心情、每一个句读......我是再也写不出的。哪怕仅仅是花的朵影、叶的凋图、情的沧浪、人的聚散......这些都远远逝于不回头的光阴洪水里,我变成涯岸送行的女子,千万难。那段年岁里最大的主题是爱。渴求美善的爱,却不懂得去彼此守护;总在拥抱同时互使出个性的剑芒、在赞美时责备、倾诉时要求、携手时任性分道,分道之后又企盼回盟,却苦苦忍住不回眸,忍着,二年,忍着,三年,忍到傅钟敲响骊音,浪淘尽路断梦断,各自成为对方生命史册里的风流人物,便罢。

“让《水问》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请她随着河床日夜奔赴,奔到天与地泯、悲与喜无的地方,大海自会为她解答。”这是《水问》的序的最后一句话。冥冥中有一股执拗的力量将我与这个作家拉近再拉近。
初识简媜,便是她最著名的文章《四月裂帛》。当时正值高三,埋在卷子中艰苦卓绝的同时对未来充满期望也充斥着迷茫,正在犹豫自己的作品能否承受新概念作文大赛之重。能否为自己的理想奋力一搏、孤注一掷从而获得生之肯定?我不知道,我充满侥幸,像一个蹇途者思索不可测的驿站。当我上交人生第一篇小说作品给语文老师评价的时候,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感觉自己的浅陋将要被窥探,像初生的竹笋被剥去保护的外皮。结果是惨淡的也在情理之中,老师递给我了简媜的《四月裂帛》,让我好好琢磨,把文字写漂亮。一次又一次拜读,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怎能把文字写得如此之美,把爱写的如此婉约朦胧,简直像一场梦。从此,我的文风中也隐约透露着她的影子。我喜欢这个陌生而又亲近的作家。于是,上大学后,我买下了她的全集以及新出的新书《我为你洒下月光》。观其文,想见其为人。一下子这么多本书,不知该从哪本看起?冥冥之中挑选了《水问》,也是出于名字的好奇。以一滴问号之姿的水,如何像苍天大地发问?水是柔的,但水问似乎带着一股子气吞山河的豪气。浅读其中,甚至读到最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四月裂帛》我对其豪华文字给予厚望,所以读完此书不禁十分失望。这本书就像水一般,缓缓流淌于河床之上,了无痕迹。本想写读后感,也不知从何提笔。如今已隔半年,恍然看见这本书静静地安详地立于书柜之中,才想着该为这本书划下思想的节点,也是对这本书的尊敬。但我似乎时隔越久越能理解其书的点滴,虽已忘记内容。《水问》是简媜的第一本书,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里外的人生幻化,笔触自然且富创造意蕴。她此本作品灵思的时间段恰恰正值我的岁月,好似我正在走她走过的路,思考她思考过的问题,向苍天大地执拗地发问。我恍然大悟,《水问》是简嫃的水问,而我通过她所读到的是我自己的水问。
时间会留下答案。
“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