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读书?这6本书帮你在这个春天获得阅读心法

笛卡尔说:“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前人的生活经历,体验多维度人生轨迹,增加自己阅世智慧,提升生活品质。
然而同样一本书,每个人从中攫取的能量和智慧不尽相同,有的人读完后茅塞顿开,有的人吐槽书本无用,阅读体会差别如此之大,只不过是读书人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
很多人读了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觉得这本书哗众取宠,不过尔尔,张瑞敏读完后则是备受启发,他看到书中提到“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令人激动的事发生”非常费解,慢慢琢磨出有效管理重要性,根据海尔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之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也就是后来常说的“日清工作法”,此后这个濒临倒闭的小企业一路披荆斩棘,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成为当今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除了读书没效率,很多人还面临读书速度慢的问题,同样一本书别人三天可以看完,而自己却需要半个月,一年下来要比别人少读3/4倍的书,差不多是别人一年读80本书你只能读20本的差距。
开始读书阶段,先读几本书掌握阅读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读书收获更能事半功倍。下面是我最近读到的几本非常不错的阅读类书籍,推荐给大家,相信读完后你们也会掌握读书的真谛。
《高效能阅读》
作者:【日】原尻淳一
内容精华:89个读书技巧
推荐理由:读书技巧大揭秘,89个干货总有一个适合你。
如果论哪本阅读类书籍给出的经验做多,这本书应该会赫然在列,作者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本读书类书籍,经过实证经验总结出这本书,通过89个读书技巧帮助读者改变对读书的印象,提高读书效率,整理出读书的窍门、习惯、技巧,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比如在读书技巧01中作者列出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先生的“读者权利十条”,不读完、跳读都是读者的权利,阅读一本书完全没必要“从头读到尾”,一下子就解开了不善于读书的人身上的魔咒,为读书减负,从观念上摆脱阅读的压力才能更好的与图书邂逅。
再比如阅读技巧14提到读书前网络搜索作者的履历和轶事,八卦作者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窥探他出乎意料的一面,不自觉间拉近你和作者的距离,试想当你读熟悉之人的文字,比起一无所知的状况,其中的亲切和喜欢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当你知道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位悍妇时,心目中这位思想家的形象是否有所改变呢?
《快速阅读术》
作者:【日】印南敦史
内容精华:流水式阅读、呼吸式阅读
推荐理由:快读阅读有章可循,只要改变阅读认知,调整阅读理念,我们也可以每年读百本书。
印南敦史现为专业书评人,每年要读700多本书写书评,在这本书里他讲述了自己从1页读5分钟提高到每年读700本书的进化史,提到读书应该像听音乐那般美妙,只要书籍从心中流过就有意义,为此提出“流水式阅读”,不求100%掌握,只求邂逅最美的1%,尽情享受与书共处的时刻。
在书中作者把读书比作吸气,把输出内容比作呼气,一吸一呼之间,消化吸收书中的内容。“流水式阅读”帮助我们体会吸气的喜悦,而“呼吸式阅读”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的三个一行,则帮我们感受呼气的舒畅。
一直觉得读书是个苦力活,看完这本书改变了我对阅读的印象,终于体会到季羡林那句“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含义了。
《沟通圣经》
作者:【英]】尼基·斯坦顿
内容精华:沟通六要素、视觉宽度、SQ3R
推荐理由:找到阅读慢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提到读书,就存在“读的不够快”和“看了不太懂”的问题,这本畅销英国三十多年,已修订五版的圣经从增进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效率着手,帮你找到一目十行和高效阅读的方法。
我们之所以读书慢,原因在于默读的习惯,下次读书时有意识的注意自己有没有大声朗读或心理默读,这两个危险动作是拉低你阅读速度,影响整体阅读效果的根源。
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发现了阅读的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实践,通过练习提升视觉宽度,用SQ3R方法改进阅读效率,每一次观察和实践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日】奥野宣之
内容精华: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推荐理由:如果你在纠结如何记录读书笔记,不妨试试书中提到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其实副标题就暴露了主要内容,这本书专门为读书后不记得内容的小伙伴提供吸收大法,使读过的书物尽其用,用花费的读书时光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应该很多人在网上书店打折时疯狂买书的经历吧,盲目挑书买入,寄到后才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或书中内容太深奥,就束之高阁,估计再也不会打开。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作者建议巧用整理购书清单,有效整理目标书籍,找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读完这本书后我一直在践行作者推荐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葱鲔火锅原本是一道美食,作者拿来形象比喻看书方法,如果葱鲔火锅 = 鱼肉 + 葱段,那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 摘抄 + 书评,边读书边整理自己的思路,想要加深阅读记忆就靠这种方法。
现在我养成了定期查看笔记的习惯,每次翻阅都能刷新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如果脑海中有新的感悟我就写到笔记的评论区域,重新为思想增色。
《实用性阅读指南》
作者:【日】大岩俊之
内容精华:活用知识,思维导图
推荐理由:读完 ≠ 转化为自身能力,这本说或许能渡你内化知识。
如果你正在陷入死读书、读死书的循环里,建议你读一读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很多人不能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主要由两个原因:
1、阅读一本书时并没想明白读为什么读这本书,这本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2、合上书就意味着书读完了,没有仔细想过怎么把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这本书就是把这两个问题作为出发点,从确定读书目标、制作读书笔记、付诸行动三个方面传授读书切实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方法。
提到做笔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当前非常火的一种记录信息、发散思考的工具,但恐怕很多人只知其名不知道如何使用。这本书中详细讲解用思维导图提炼关键信息,凝缩书籍内容的三种方法,如果你打算尝试软件工具整理信息,建议不要错过这本书。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作者:秋叶
内容精华:忙里偷闲有技巧的读书,读书四境界
推荐理由:秋叶大叔坚持每年读100+本书,你好意思说太忙没时间么,本书解密大叔忙里偷闲的读书技法。
很多人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看书,秋叶大叔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解密他作为资深斜杆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管理PPT在线课程、出版12本书之余,还能每年保持100多本书的读书量的原因。其实啊,没有时间看书并不是借口,根本原因是没找到忙里偷闲读书的方法罢了。
大叔认为“读书的类型要丰富,而不是仅仅追求读得多”,建议搭配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潮流书这四类书,工具书放在案头遇到疑问随时翻阅,专业书作为安身立命之本长期学习,视野书拓宽观察和思考的维度,潮流书与时俱进。
秋叶大叔提到读书最重要的是读完后马上引入思考和行动,这个过程就像搅拌器,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形成更利于自己吸收的营养。他提到读实用性的书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看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境界是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境界是有意识运用,第四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达到第四个境界才算真正吸收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了。
总结大叔的话:“长期读书,厚积薄发,不期速成,功不唐捐。”
总结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提到:“读书是‘便宜得不可理喻的’投资,正因如此,才应该“多读”,争取获得最大的回报”。我们想获得知识,读书无疑是最便捷、体系的方式了。
与其游走在书籍的边缘,读完书后不知所以然,不如花点时间来一场主题阅读,掌握读书要领厚积薄发。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奋起行动,把这几本书送个你,愿你与书籍有个美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