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记
查看话题 >春食记丨你瞧不上的野荠菜 其实是文人雅士的心头爱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万物生发,柳条抽芽,小花小草窜出地面,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野菜蹭蹭蹭猛长,为这个季节的餐桌增添不少新鲜。不时不食,说的就是时蔬要讲究时令性,符合自然时序的蔬果,才最新鲜,营养价值最高。最近吃了几次野荠菜大馄饨,清香鲜嫩,满满的春天味道,心情都明媚起来。

小时候在农村,春天到来时,随处可以看到荠菜,它们开白色的小花花,模样很普通,生命力很旺盛,在各种旮旯角落都能存活下来。那个时候,我们会采摘它来煮鸡蛋。农村有种风俗,“三月三,吃鸡蛋。”这天的鸡蛋必须用荠菜来煮,非常有仪式感,因而也让人心底有小小的期盼,小时候每临到三月,我就会挎着篮子,和小伙伴到野外采荠菜,回来让妈妈做荠菜煮鸡蛋,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壳微绿,有荠菜的清香,吃完让人意犹未尽。

现在在城市生活,虽然方便,但偶尔也会怀念小时候在家里的生活。农村生活有许多好处,譬如,能够亲近自然,及时敏锐地感知时令的变化,享受大自然丰富的馈赠。如今生活在城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为生活奔波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周边的花花草草,心灵也变得荒芜而麻木。绿化带的那些花草太过规整,总归缺少了点野趣。有段时间在楼下的小区空地上,发现窜出来好些荠菜花,让我惊喜不已,有种看到老朋友的亲切感。

说起来荠菜虽为野菜,但bigger还是挺高的。诗经楚辞中,都可以觅见它的踪影,《诗经·北风·谷风》有云“谁为荼苦,其甘如荠”,在《楚辞·九章·悲回风》中,有"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的诗句,荼、荠,是两种菜,荼味苦,荠味甘,因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要知道,屈原最喜欢用香草美人来譬喻君子,荠菜也被誉为君子,和香草相提并论,这bigger是不是蹭蹭蹭上涨呢?

除此外,还有好多诗人为荠菜作过诗,辛弃疾在《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写到,“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春天的景色简直太迷人。
郑板桥也有“三春荠菜饶有味”的诗句,读到这诗句,都可以想象到郑板桥在吃完荠菜后,咂摸着嘴巴细细品味的情景。——由此可见,荠菜虽然不起眼,但自有其深入人心的魅力。

说到吃法,古人对荠菜的吃法很有研究哦, 宋代的郑刚中在《山斋赋》写到"盥瓶罂而小汲,杂荼荠以同烹。"不知道这两种菜同烹味道如何?不过,现在荠菜的吃法也好丰富呢,除了上面的煮鸡蛋,包饺子外,还可以熬粥,炒虾仁,想着都忍不住唾液津津。

荠菜开白色的花,星星点点的,可以拿来做配花,和满天星挺像的,但是更有野趣。这个生长在乡野的野菜,看似普普通通,毫不起眼,没想到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不仅乡野匹夫喜欢,连文人雅士也对其赞不绝口,可谓雅俗共赏。想想也是蛮神奇的。

甜橙派Gloria
文字爱好者,每天读书&写作1小时践行者
爱好阅读、写作、观影
对新事物永保好奇心,有顽强不灭的少女心
努力让每天过得有新意,升级日常生活版本
微博&微信公众号:Gloria的焕新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