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安全感的平衡
现代人群中有那么一类人,属于矛盾群体。他们生活中犹豫,选择困难,思想纠结,行为矛盾,口是心非。悲观与乐观交杂,自信与自卑并存;一方面想要足够的自由,一方面又渴望稳定的安全感。而自由和安全感本身就有一定的冲突,自由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安全感又需要稳定的积累。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提到:“自由的代价便是失去安全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有人喜欢一尘不变的安稳生活,有人喜欢不可预见的自由生活,我一直想在自由与安全感之间寻找平衡,也算是精神世界与现实的平衡。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很重要,一个不被控制及干扰的环境,一个可以安静思考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精神王国。所谓稳定不一定非要在一个工作或城市待一辈子,也不是长辈眼中那种吃皇粮的稳定工作,那种反而是约束自由的枷锁。我所理解的安稳,是指过上一种规律、稳定、安心的生活,同时拥有富足强大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自己喜爱的舒适状态下产生的安全屏障就叫做安全感。所以自我给予的安全感很重要,这样才能做到精神上的独立自由。因为当一个人以依赖别人建立起安全感时,这也意味着他时刻处于被动中,随时有着失去的风险,这种精神上的不自由反而更容易感到焦虑与不安,从而产生不对等的关系。在不对等关系中,无论是委屈求全的改变自己还是无底线一味付出,自我牺牲过多的一方,最后不但会面目全非的迷失自己,还会产生一种高压控制支配欲,久而久之另一方在心理和情绪上就会感到某种无形的压迫与约束,这对双方来说都会不自由。所以两人之间的平等与相互性很重要。
但拥有自由的同时,也是孤独的。学会自我给予安全感,可以在自由和安全感之间找到平衡点。孤独和独处不同,独处只是身体自由和自我思想交流,是一种享受。我所指的孤独是精神孤独,它并不关乎身边有多少人的陪伴,而是精神层面得不到交流与发展,那也是一种不自由。于有时我们会觉得和某人在一起能带来安全感,有一种安心的陪伴,因为需要同伴。同类可以有很多,同伴却很少遇到。同伴是相互独立又精神陪伴的人,是在同类的基础之上对一个人建立足够的信任,相互志同道合又各自不同,有各自独立的生活且精神世界又相通。在需要的时候会及时得到同伴的支持和陪伴,不一定现实中常会见面,但在孤独的时候会相互依赖相互给予。甚至觉得这比婚姻更重要,如果谈恋爱反而会思想和身体都受到约束和不自由,那种孤独还不如独处带来的自由。我们都是对爱情格外挑剔的人,在没有得到最好的爱情时,同伴关系是最合适的存在,既可以精神交流,又可以相互陪伴,在自由和安全感之间找到平衡,不孤独又自由。
我想大概最好的状态就是:相互我们既是相互独立(生活中拥有各自工作及财务自由)又是相互依赖的(在需要时能及时得到对方的回应,关爱及陪伴)。这种独立与依赖的关系,不仅是生活中也是精神上的:既相互拥有共同及不同的爱好,包容并欣赏各自的不同,又能一起学习和探索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