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享 | 你是因为穷才住民宿?
知乎前阵子有个热门问题
叫“当我们住青旅时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可想而知
下面必然是要各路人马开撕
如果不是穷谁要住青旅
才不是呢
就是为了体验生活才要住青旅啊
向来不喜欢做有针对性的辩论
只是觉得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非黑即白的结论
这个提问虽然本身没有问题
但还是潜意识把住青旅这件事蒙上了神秘性
让人不知不觉就将旅行者默默分类
变成住青旅和不住青旅两派

住青旅有那么独具一格,以至于要人以群分么?
就说我在印度火车上的经历
偶遇的小伙伴出于好意
想着女生多一个伴会比较好
于是把我介绍给另一位同路的大叔
结果大叔嗖嗖发过来某家青旅的图片
大意是
“喏,我可是一路要住这样的地方
你能接受么?6-10个人一个房间
可能还有男女混住,上下铺哦。

也不知道我是哪里给人这么娇滴滴的印象
顿时就有点生气,姐好歹也至少国内外住过
100多家青旅,不算资深背包客但至少对Hostel
这个东西还是有点心得
尽管后来化解了误会,
发现彼此是同类并愉快地玩耍了一路,
但回想起来,倒觉得开门见山是件好事:
一同旅行,意味着吃喝住行,要像家人那样
亲密无间地并肩作战,先把大方向锁定了,
也不必谁为谁妥协。
能够一起住青旅,是先决条件。

住青旅真的只是因为穷么?
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认为住青旅掉价
与身份不符,或者说从来没有这个概念
住上万的高级酒店和度假村也好
住几十块钱的多人间也好
前者认为有资本,后者觉得有情怀
互相看轻,有什么意思呢
说到底,不过是不同性质的旅行者
所各自认定的旅行方式而已
省钱只是住青旅的一种附带价值
我曾在路上遇到一位在非洲从事旅游业的姑娘
我们一路拼房、住青旅,旅行观相近
因为这种情义而成了密友。她则是这么说的
平时就是整天带团住各种高级酒店
自己出来玩再这样,总感觉好像又在工作一样
多无聊
无非是不同人生的一体两面罢了

自己学生时代第一次住青旅
是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飞去沈阳
连牙膏都不知道要带的自己
被同屋一位貌不惊人的姐姐给拯救了
裹着冰冷的棉被,听她讲天南海北的故事
就觉得人生啊,怎么可以有那么多条美丽的岔路
这样入了坑

几乎是住过国内最优质的青旅了
那时候还没有层出不穷的民宿
私人Hostel和airbnb,像我这个年纪的背包客,
大概都会有一张YHA的会员卡,国内不强求必须
持卡入住,不过价格上更有优势,然而去年在法国
雷恩的一家YHA,却被告知只有会员才能住
只好临时办了张卡
